牡丹江农垦分局
2004年,按照年初确定的实施“五大战略”、做强“四大龙头”、构造“四大竞争新优势”的发展思路,重点推进,开拓创新,经济和社会发展实现了“九超历史”、“四个垦区第一”和“三个新突破”的良好业绩。
1.经济和社会发展“九超历史”:(1)农作物播种面积、粮豆总产、单产超历史。全局农作物播种面积33.66万公顷。通过扩大优质高产高效作物面积、严格标准化作业管理、扩大良种良法应用、坚持农田水利建设、开展人工增雨防雹和航化作业,粮食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分局粮豆总产195.6万吨,粮豆平均单产425公斤,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分别增长19%、21%,比历史最高水平的2001年分别增长6.6%、8%,创历史新高。全局有0.65万公顷水稻亩产超过600公斤,最高达765公斤。(2)畜牧业经济总量、奶牛存栏、鲜奶产量等指标超历史。年末,分局奶牛存栏56 774头(其中澳大利亚、新西兰纯种奶牛5 501头),同比增长13%;鲜奶产量15.2万吨,同比增长14%;肉类总产量3万吨,同比增长51%;鹿存栏8 759只,同比增长79%。分局有8个农场奶牛存栏超过4 000头,其中八五一一农场奶牛存栏达12 043头。黑熊、杂交野猪、兴凯湖大白鱼等特色养殖规模不断扩大。青贮种植面积0.87万公顷,窖贮量52万吨,平均每头奶牛贮量13.4吨(扣除犊牛)。分局畜牧业实现增加值4亿元,创历史最高水平。(3)养殖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规模超历史。全局新开工的畜牧建设项目总投资7 384万元,其中,当年新建饲养量500头的奶牛小区5个,投资额543万元;新建1 000头奶牛小区9个,投资额5 760万元;新建、改扩建场级畜牧综合服务站11个,总投资449万元;新建、扩建队级畜牧综合服务站125个,总投资332万元;新建、扩建种禽场、特种猪养殖场、大白鱼人工繁育基地等其他项目投资300万元。一批高标准的畜牧小区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4)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超历史水平。全局工业完成总产值21.4亿元,完成增加值5.9亿元,约占垦区工业经济总量的1/5,实现利润1.2亿元,约占垦区的1/4,其中国有骨干企业实现利润1 947万元。工业总产值、增加值、销售收入、利润总额等指标在9个农垦分局中均为第一。工业十大优势行业发展迅速,涌现出爱邦米业、连珠山水泥、西岗齿轮等一批快速发展的中小企业。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34%,创历史最高水平。(5)招商引资和对外贸易额超历史。分局引进到位资金1.8亿元,完成总局指标的190%;实现外贸进出口额2 917万美元,完成总局指标的208%,其中外贸出口额2 757万美元。分局有15家企业获得自营进出口资格证书,一批出口基地项目正在加紧建设中。(6)小城镇、民心工程和其他基础设施投资规模和建设品位超历史。全局实施民心工程51项,总投入3 315万元,主要为供水、供暖、供电、学校、医院、公园、文化广场、有线电视、城镇绿化、美化、亮化工程等项目投资。新建、续建住宅项目23个,总面积9.2万平方米,总投资6 500万元。八五o等9个农场正创建垦区一流的农垦城镇。八五o、八五六、八五七农场利用国家通乡公路优惠政策,投资3 841万元,建设通乡公路42.4公里,已竣工通车。水利建设投资3 782万元。上述建设总投资1.7亿元,投资规模和建设品位均为历史之最。(7)实现生产总值超历史。实现生产总值39.7亿元,比上年增长21.7%,创历史最高水平。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3.3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6.9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9.4亿元。全局人均生产总值20 137元,比历史最高水平增加2 567元。(8)家庭农场人均纯收入增长量和增长幅度超历史。分局通过落实“一免两补”政策、调整种植业结构、推广农业科技和大力发展畜牧业等18项措施,实现家庭农场人均纯收入6 331元,同比增长38.6%,人均增长1 762元(其中政策性增长802元)。全局赢利额3万元以上的家庭农场2.8万个,占全局家庭农场总数的89%,其中赢利额10万元以上的家庭农场6 073个,占全局家庭农场总数的18.3%。八五四农场第一管理区崔永龙家庭农场种地0.12万公顷,粮豆总产4 820吨,获利393万元,被授予全国十大种粮状元称号。(9)农牧科技园区及其示范带动作用、科技推广力度和成效超历史。全局承担重大科技项目27项,其中国家级4项、省部级19项、总局级4项;实施分局科技项目60项。分局科技贡献率达67%,科技成果转化率93%,优良品种覆盖率100%。2004年,分局农牧科技示范园区建设投入资金近2 000万元,各园区实现了“环境园林化、作业标准化、设施现代化、标牌规范化、两个效益最大化”,并依托园区建成科技示范带305公里(2.066万公顷),使科技园区示范作用进一步得到加强。同时,发挥科技园区的培训基地作用,推动了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各科技园区接待国外、省外、周边市县、兄弟分局参观人员2 000余人次,园区建设得到了国内外参观团的高度赞誉。
2.经济工作取得了四个垦区第一。(1)粮豆平均单产垦区第一(425公斤/亩);(2)奶牛存栏和奶牛平均单产垦区第一(56 774头,6.1吨/头);(3)工业经济总量和利润水平垦区第一(增加值5.9亿元,利润1.2亿元);(4)人均生产总值垦区第一(20 137元/人)。
3.深化改革、文明建设、“两风”建设工作取得新突破。(1)企业深化改革工作取得新突破。2004年,通过撤队建区和农场机构改革,全局共精简分流各类人员986人,每年减少管理费支出1 745万元,平均每亩地减负3.46元。国有重点骨干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工作取得新突破。完达山电力集团企业管理人员和员工认购股份1 500万元已全部交纳到位,公司成立了员工持股会。改制后的集团股权比例为:国有股35%,员工持股会31%,经营管理人员21%,社会法人股13%。(2)以标准化和文明单位创建为重点的文明建设工作取得新突破。全局13个农场在文明标兵管理区、农牧科技园区、文化广场、标准化住宅小区、花园式工厂、甲级卫生所、图书室、职工活动中心、工厂化育秧基地、标准化农具场、晒场等多方面的建设上,不仅投入大量资金,而且品位提升,涵盖范围增大。7月、9月,分局先后召开夏季、秋季文明建设现场会,参观了13个农场的85个现场,全局上下掀起了标准化建设和文明建设的比、学、赶、超热潮。 (李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