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北安农垦分局

  2004年,北安分局改革发展稳定取得丰硕成果。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6亿元,比上年增长122%,第一、二、三产业比重57.1: 8.9: 34。实现畜牧业增加值2.2亿元,同比增长12.8%,占大农业比重24.2%。实现全口径工业利润2 811万元,同比增赢518万元。第一、二、三产业分别拉动经济增长8.7、1.0、2.5个百分点。人均纯收入5 053元,同比增长23.7%。全口径利润4.2亿元,资产负债率76%,比上年下降8个百分点。种植业呈现跨越式发展。千方百计降低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加快结构调整,规范农艺农机措施,加大新技术推广应用,种植业再创历史新高。实现平均亩效益123.4元,比上年提高79.6%,纯收入5.12亿元,比上年提高82.6%。机械更新投资9 000万元购买世界一流迪尔机械100马力以上轮式拖拉机66台、大型收获机80台。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发展到10.66万公顷。退耕还林超额完成国家计划。深化改革强化管理,推进了体制创新。以撤队建区改革为重点,各项改革取得新成效,实现了管理体制和领导方式的重大转变。以“五费”货币化管理为突破口,财务刚性预算效果显著,完成全局预算收支指标,优化了投资结构。“四个经济”拉动整体经济发展作用凸显。各农场招商引资项目80个,引进资金15 580万元,直接安排就业人员1 872人,全局完成出口贸易额704.63万元,完成计划目标的140.9%。以“牛经济”为代表的畜牧业继续呈现强劲发展势头,成功防范了禽流感疫情,实现了连续四年的快速发展,奶牛存栏、鲜奶产量、肉牛饲养量、羊饲养量、增加值等七个方面再次实现“七超历史”,畜牧业实现人均收入1 000元。“麻经济”粗具规模。有亚麻原料厂19家,打成麻生产线54条,年总加工能力20万吨亚麻干茎,亚麻加工产值达2.6亿元,占全局工业产值的26.4%。非公有制经济为创建小康社会搭建了平台。非公有制经济实现总产值11.3亿元。从业户均收入1.6万元,从业人均收入8 888元,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已达35.5%。科技、城建和各项社会事业取得长足发展。科技增效作用显著,加快了科技成果和新技术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全年实现种植业、畜牧业科技增效7 700万元。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顺利通过省检。小城镇带动战略呈现新气象。教育、卫生、通信、广播电视等社会事业健康发展。小城镇公益事业服务设施配套,区域政治、经济、科技、教育和文化中心的载体功能不断增强。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和社会稳定工作。创建“平安垦区”、推进“四五”普法、深化“4334”长效管控机制。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以适应撤队建区改革的要求为重点,切实加大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陈晓玲 王秀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