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动植物保护
2004年是黑龙江省自然保护区建设最快的一年,完成了鸡东凤凰山和虎林珍宝岛两个省级自然保护区晋升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申报任务,完成了肇源县沿江湿地、爱辉区公别拉河、萝北县太平沟等七处省级自然保护区的申报工作。截至2004年末,全省共建立自然保护区171处,占黑龙江省国土面积的11.5%。国家林业局批准了挠力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期工程、三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二期工程和野生动植物保护监管体系建设项目,获得国家投入建设资金1 200多万元;申请到东北虎、丹顶鹤种群繁育项目,驼鹿、原麝栖息地保护项目,湿地监测、自然保护区管理等事业经费300多万元,推动了全省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全面开展。全省加大了对水禽栖息地的保护管理力度,使黑龙江省丹顶鹤的种群数量保持在500多只,占世界总数的1/4,其中绝大多数丹顶鹤等珍稀水禽栖息在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内,保护区成为珍稀水禽重要的安全的繁殖栖息地和迁徙停歇地。在三江、洪河和兴凯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人工搭建白鹳巢促进白鹳繁育项目,仅洪河自然保护区白鹳数量由2000年20多只增加到2004年的60多只。全省东北虎栖息地范围也不断扩大,先后在东宁县、鸡东县、饶河县境内发现了野生东北虎种群。通过栖息地保护工程,拜泉县梅花鹿和爱辉区驼鹿种群数量得到恢复性增长。东北虎林园、扎龙自然保护区和黑宝药业集团已经发展成全国最大的东北虎、丹顶鹤、黑熊人工繁育种群基地。鸟类环志工作进展顺利。嫩江高峰、帽儿山和兴隆青峰3处鸟类环志站全年共环志鸟类7万多只,是全国鸟类环志数量最多的省份。黑龙江省还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立了环志点,开展了环志难度较大的水禽环志研究工作。2004年,欧洲一些国家又回收到黑龙江省环志的鸟类。 (崔祥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