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 况
经过40多年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发展,黑龙江省石化工业整体水平有了明显提高,成为全省规模最大、具有一定前景的支柱产业,已初步形成了以大庆为龙头,以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牡丹江为轴心,含石油开采、石油化工、有机化工、合成材料、农用化工、粮食化工、煤化工、轮胎及橡胶制品等门类齐全、具有龙江特色的石化产业。其中,乙烯、合成材料、甲基丙烯酸甲酯、甲乙酮、壬基酚、苯酚、丙酮等产品的生产技术和装备达到了国外20世纪90年代水平。2004年,全省共有规模以上石化工业企业330户,全行业全年共实现工业总产值l 545.3亿元、销售收入l 698.3亿元、利税927.0亿元、利润718.3亿元,分别占全省工业的44.6%、47.0%、84.9%、94.5%。其中石化工业(不含石油企业)销售收入640.7亿元、利税57.2亿元、利润16.7亿元,分别占全省工业的17.7%、5.2%和2.2%。居全国同行业销售收入第1 1位。黑龙江省石化工业具有四个方面特点:一是具备了区域经济支柱应有的规模和基础。其工业总产值、增加值、销售收入、利税等经济指标均居全省工业各行业之首,在全国同行业中也名列前茅。二是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其中石油化工原料一石油、粮食化工原料一粮食、腐殖酸化工原料一腐殖酸、天然气化工原料一油田伴生气、精细化工原料一石化产品等原料的储量产量均居全国前列。三是地方石化工业发展速度相对较快。虽然占全行业比重相对较小,但其经济总量已跻身全国地方化工系统十强,黑龙江省地方石化工业在国内已具有一定实力和较强的竞争优势,在黑龙江省区域经济中也具备了快速发展的基础和潜力。四是产业布局趋向合理,区域特色逐渐明显。通过“八五”以来10余年的产业结构调整,根据资源和产业优势分布的实际情况,初步构建了以哈大齐牡石化产业带为主体,以大庆聚烯烃基地为核心,以肇东绥棱粮食化工和精细化工基地、佳木斯农药化工基地、桦林子午胎生产基地、哈齐牡煤化工基地为两翼协调发展的龙江石化新格局。 (马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