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市场体系建设

  2004年,全省已发展各类零售商业网点(包括社会商业)60万个,从业人员200万人。其中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520户,商品市场1 744处,其中消费品市场1 510处,生产资料市场234处。在1 510处消费品市场中,城市850处,农村660处,年成交额约527亿元:234处生产资料市场中,城市176处,农村58处,年成交额约182亿元。中心城市大中型商业网点建设取得了较大进展,据初步统计,全省建筑面积5 000平方米以上的商业企业363家,3 000~5 000平方米的有394家,1 000~3 000平方米的有100多家。重点建设了一批如哈尔滨第一百货商店、中央商城、松雷商厦、远大购物中心以及中国北方木材、大庆石化等在省内外都有一定影响和较大声誉的大型商业企业和“龙头”批发市场;全省集贸市场1 744个,初步形成了以省级批发市场为龙头,以中小型市场、各种商业网点和遍布城乡的集市市场为基础,内外贸相结合、大中小相结合、专业与综合相结合、批发与零售相结合的市场网络。2004年,全省社会商品销售总额实现l 555.4亿元,增长13%。实现进出口总额679 205万美元,其中,出口368 249万美元,同比增长27.4%,进口310 956万美元,增长26.7%,尤为突出的是边境贸易增长迅速,使黑龙江省成为内陆较快步入国际市场的省份之一。2004年,对俄贸易进出口总额完成382 298万美元,增长29.4%,占全省对外贸易总额的56.3%,高于上年0.8个百分点,占全国对俄贸易额(212.3亿美元)的18.0%。美国与黑龙江省贸易额超过韩国,成为黑龙江省第三大贸易伙伴,进出口总值达到43 165万美元,增长79.8%,创历史最高水平。私营企业进出口高速增长,累计进出口380 712万美元,增长99.6%,占全省总值的56.1%,比上年提高20个百分点,进出口额增加190 011万美元,拉动全省进出口增长35.7个百分点。其中,出口213 449万美元,增长90.2%,进口167 263万美元,增长113.15。市场建设呈现了部门、企业和社会等多种形式联办的趋势,多种所有制商业竞相发展,结构不断优化,超市、便利店、连锁店、仓储式商场等新型商业得到较快发展。商品流通和市场管理正在向规范化、制度化方向迈进。现代流通管理、技术和设备开始引进并被吸收、运用,典当、拍卖、旧货等特殊行业监管进一步加强。商品市场体系建设外部环境得到逐步优化,保证市场体系正常运转的法规制度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越来越大,国民经营的市场化、社会化程序明显提高,各类中介组织也有了较大的发展。 (倪怀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