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市场竞争态势分析

  2004年,全省13个地市和农垦总局零售额均呈现增长势头。其中,哈、齐、牡、佳、大庆五个城市零售额实现1 174.2亿元,占全省零售总额的75.5%,拉动零售总额增长9.8个百分点,中心城市对市场竞争主体的积聚效应不断增强。在国家“一免二补”政策效应的带动下,农业丰产农民增收,促进了全省农村市场的发展。农村市场(县以下)零售额实现190.3亿元,同比增长11.7%,比上年提高5.3个百分点。农村市场增速首次实现两位数增长,农村市场零售占全省零售总额的比重稳定在12%以上。全省餐饮业零售额实现178.1亿元,同比增长17.0%,增幅比上年提高3.6个百分点;餐饮业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11.5%,比上年提高3.6个百分点,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贡献率为14.4%,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9个百分点。全省非国有经济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2%,增幅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非国有经济已成为批零贸易业和餐饮业市场竞争的主体。随着现代连锁经营方式的引入,特别是近年来国际、国内大型商企的纷纷涌入,流通领域市场竞争主体的经营业态形式不断创新,呈现出新型流通方式与传统流通方式并举、内资与外资并存的多样化市场竞争格局。截至2004年底,排在世界零售业前三位的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隆和台资的大福源、好又多在全省的经营网点已达13个,大连大商集团、北京国美电器、苏宁电器等国内大型连锁商企也不断加快市场的网点布局。国际上先进的经营理念和流通方式的引入,进一步促进了现代流通业的发展。2004年,全省连锁经营销售额达到80.58亿元,同比增长25.32%,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5.2%。 (倪怀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