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审计署驻哈尔滨特派办

  2005年,共有审计署统一组织审计(调查)项目13项,截至2005年12月末,已完成12项,发出审计报告、专题及调查报告25份,已完成项目查出违纪违规资金62. 67亿元,移送有关部门处理涉嫌严重违纪违规问题8件,报送重要审计情况6篇,审计信息53篇。被审计署采用信息30篇,其中《审计要情》2篇,《重要信息要目》21篇,被中办、国办采用16份次,被党和国家领导人批示10篇,转送部委10篇,《审计工作通讯》4篇。该办实施的吉林省中央水利资金管理和使用情况专项审计调查项目被审计署评为2004年度优秀审计项目。6月,该办在哈尔滨成功承办了中英绩效审计研讨会,来自国内外的2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和交流。(1)加大了对严重违法违纪问题和案件的查处力度。在对某银行审计项目中,查出违纪违规资金9.54亿元。在对某集团公司审计中,查出套取4 052万元资金存放账外并销毁会计资料、违规操作管理失控致使民营企业与集团职工内外勾结欺诈获取国有资产等重大问题,案件已移送中纪委和国资委查处。在高速公路项目审计中,查出建设单位违规招标,民营企业幕后串通投标,冒充设计单位编造预算,从中非法获利600余万元等违规违纪问题。在外资审计中,查出了国家某部挪用国外无偿援助项目资金5 000余万元用于开办公司和发放福利等问题,得到回良玉副总理等国家领导人的批示。(2)加大对审计成果加工提炼力度,立足为宏观决策和管理服务。该办注重对信息素材的提炼和对典型性问题的归纳、分析和总结,在促进违纪违规问题查处和规范被审计单位管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一对夫妻控制的3家企业采取伪造海关报关单等手段骗取1.16亿元”和“某集团私设小金库问题严重”等2篇重要审计信息被审计署以《审计要情》上报,经温家宝总理、黄菊副总理及国务委员周永康、华建敏等国家领导人批示后,分别被公安部、中纪委立案查处。(3)开展中央转移支付审计调查试点,探索财政一体化审计新思路。2005年,审计署抽调18个特派办和5个专业司,组成67人的审计调查组,由哈尔滨特派办牵头,开展了黑龙江省中央转移支付资金审计调查(试点)。调查了5个地市、19个县,涉及农业、教育、社保和投资等4大类专项资金,基本摸清了黑龙江省中央专项转移支付的种类、结构、资金量、分配形式、政策沿革等总体情况,揭示了中央专项资金在政策制定、设置、分配、管理和使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4)探索经济责任审计新思路,把为企业服务作为审计的重点之一。审计组对困扰某集团发展的现实和长远问题及原因进行调研,通过剖析企业在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查找制约和困扰企业发展的内外部不利因素,从中发现问题,提出建议,促进企业整改,使企业真正走上内部管理科学严密、外部环境宽松和谐的可持续发展之路。(5)开展“严谨细致,提高质量”年活动。一是制订和修订了《审计项目质量控制考核办法》、《审计项目质量检查办法》等8项审计质量控制制度,为规避审计风险,提高审计工作质量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二是在审计组设立兼职复核员,实行三级控制机制,加大一、二级复核力度,严格遵守6号令的相关要求,按照审计实施方案制定的目标、内容重点实施审计,以规避审计风险,保证审计工作的质量;三是提高审计监督力度,该办与黑龙江省检察院、黑龙江省公安厅建立了案件移送工作联系制度。(6)加强信息化建设。一是加大计算机审计模块的开发力度,实现计算机审计新突破。该办在农业银行审计中,撰写了“黑龙江省农行电子数据分析报告”,重点分析了贷款、信用证和银行承兑汇票数据。开发了《欠息系数法掩盖不良贷款审计》和《大额存款计算机审计应用》等4个计算机审计模块。二是计算机技术人员深入审计现场,协助审计人员搭建现场网络审计环境,转换和分析数据,实现了审计业务人员与计算机专业人员的有效结合。三是大胆探索远程审计和计算机系统审计。通过对某集团计算机财务管理系统进行多次数据测试,发现存在财务软件不统一、功能不完善、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决策失误以及部分软件设计不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等问题,已撰写审计信息上报审计署,引起了被审计单位的高度重视,并积极进行整改工作。 (刘铁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