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五大连池市

  市委书记:姚 龙 1962年2月生,研究生学历,中共党员,1982年7月参加工作,2002年9月任现职。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姚 龙(兼)
    市长:范志国 1958年8月生,大学学历,中共党员,1976年3月参加工作,2005年1月任现职。
    副市长:徐 飞 曹文兴王爱华(女) 李 庆 李先平 黄云岭
    市政协主席:赵宪英
    【概况】
    五大连池市位于黑龙江省北部,地处小兴安岭与松嫩平原的过渡带,有“中国矿泉水之乡”之美誉。全境总面积9 07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9.33万公顷,是国家重要粮食生产基地。总人口36万,2005年人口自然增长率3.79‰。草原面积6.93万公顷,适宜发展牛羊养殖。林地面积34.93万公顷,有红松、桦树等10余个树种。火山喷发形成的五大连池矿泉是世界三大低温冷泉之一,与法国的维希矿泉、俄罗斯的北高加索讷尔赞矿泉齐名,五大连池市是全国第一、世界第二个饮用矿泉水城市。境内有保存较为完整的14座火山,五大连池风景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为世界地质公园。水利资源丰富,讷谟尔河东西横贯全境,在其上游投资3.4亿元建设了库容近10亿立方米的集防洪、发电、旅游、养殖、供水、灌溉等功能于一体的山口水利枢纽工程。境内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品位在99.7%的脉石英矿储量达20万吨,花岗岩、珍珠岩、火山砾、河流石等储量约4亿立方米。
    2005年,地区生产总值16.6亿元,增长10.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8亿元,增长11.2%;第二产业增加值1.25亿元,增长7.1%;第三产业增加值5.6亿元,增长10.3%。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14亿元,增长11.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3.41亿元,增长10%。财政一般性预算收入完成2 304万元,增长12.4%。农民人均纯收入3 000元,同比增长19.3%,为历史最高水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 887元,增长15%。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7.2亿元,同比增长11.9%。
    城市建设
    全市楼房建筑面积19.5万平方米。投资355万元完成和平大街东段开通、迎宾路人行道升级改造等5项市政工程。完成青山公园引水治污、景点建设等工程。实施城区集中供热一期工程,实现供热面积35万平方米。太平通乡公路和兴安乡、莲花管委会两条通村公路完工交付使用,讷河至五大连池市通县公路开工建设。生态市建设力度不断加大,通过省级生态示范区验收。全年完成造林绿化3 466.66公顷,森林生态效益补助试点面积5.49万公顷。实施了孟家沟小流域治理、三永灌区节水改造、解放沟治理等水利建设工程,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 970公顷。
    社会事业
    捐资助学活动成效明显,救助贫困学生18 052人次。全面推行教育改革,完成中小学校长选拔聘任及教师竞争上岗工作,推行教师全员聘任制,全市1 601名中小学教师全部实现合同管理。完成投资1 000万元的高级中学教学楼主体工程,全面完成农村学校D级危房改造。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不断加强,医疗条件明显改善。新建中医院综合楼投入使用。五大连池市被列入2006年黑龙江省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市。实施有线电视“村村通”二期工程,农村有线电视覆盖率达到70%以上。五大连池市获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市、全国乡镇企业统计工作先进市、全国地方志先进市和全省农村公路建设先进市等称号。“四五”普法和依法治市工作扎实推进。就业渠道不断扩大,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7%以内。建立农村五保户和贫困农民医疗救助体系,发放大病医疗救助资金。第二批7个扶贫开发重点村投入专项资金366.3万元,基本实现脱贫目标。新打人畜饮水井11眼,解决11个村屯人畜饮水安全问题。
    【特色绿色农业】
    发展以“双高”大豆、矿泉稻、马铃薯、柞蚕为重点的特色绿色农业产业示范带。建设1.47万公顷高油大豆示范区,平均亩产171.3公斤,比非示范区亩增产大豆36.75公斤。矿泉稻获A级绿色食品标志,并获得多项国内、国际展销金奖。龙镇发展村注册的“龙发牌”马铃薯种薯,仅此一项村民人均增收3 000元,全村人均收入突破4 500元。移植20公顷野生五味子,发展地栽木耳60万袋,二龙山林场养殖基地存栏良种肉牛400余头。全市柞蚕放养面积大幅度提高,年蚕茧总产量达到7.8万公斤,创产值近750万元。
    【山口湖综合开发】
    山口湖风景区被评定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和国家AAA级旅游区,配套服务设施完善。山口渔业公司年捕捞各种水产品700余吨,实现产值357万元。山口水电厂上网电量4 933万度,实现收入2 118万元。
    【招商引资】
    共引进到位资金1.3亿元,同比增长69%。引进金隆、华星、东谕等房地产开发公司,开发楼房面积15.3万平方米。引进金烨热力公司,投资近2 200万元实施城区集中供热一期工程,实现供热面积35万平方米。对外贸易快速增长,外贸进出口额完成486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0万美元,同比增长174.7%和28%。
    【劳务经济】
    劳务经济成为农民致富增收的重要支柱,全年转移劳动力9 958人,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3.5万人,实现劳务收入1.7亿元。新辟建劳务输出基地13个,实施了“阳光培训工程”,有计划培训农村劳动力1.2万人。获黑龙江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先进市称号,被确定为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基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