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书记:赵长满 1962年1月生,研究生学历,中共党员,1979年10月参加工作,2011年9月任现职。
副书记:何宪光 徐锡成
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张 文
县长:何宪光 1968年1月生,研究生学历,中共党员,1988年7月参加工作,2011年9月任现职。
副县长:张树文 王国柏 李 杰
王庆丰 关庆伟 田 芳(女)
县政协主席:刘凤仁
【概况】
依兰地处三江平原西部,位于小兴安岭、张广才岭、完达山脉三山聚首之地,松花江、牡丹江、倭肯河、巴兰河四水交汇之处。辖区面积4 616平方公里,辖9个乡镇、132个行政村,总人口40万。耕地21. 77万公顷,林地总面积19. 36万公顷,森林覆被率36%。境内已发现煤、铁、大理石等矿产31种,其中煤炭储量6.7亿吨,属长焰煤,是煤化工业的优质原料。依兰县经济开发区是以煤化工业为主的省级经济开发区。依兰山川秀美,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县。丹清河景区是省级风景名胜区,巴兰河景区、坐井观天、慈云寺等景点远近闻名。荣获全国产粮大县、全国文明县城、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县、中国新能源产业百强县、首届建设创新型国家百强县、中国十佳休闲宜居生态城市、国家首批绿色能源示范县、中国最具影响力文化旅游百强县、全国科普示范县、国家级人口和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等10项国家级殊荣和多项省市级荣誉。
农业 农业总产值实现51.1亿元,同比增长22.3%。粮食总产量达到16. 54亿公斤,增产1.47亿公斤,同比增长9.8%,提前完成“粮食生产净增10亿斤”的目标。围绕“百万亩水田”建设,投资2.5亿元,全面开展倭肯河大型灌区续建配套等18项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286家,入社农户达9 000余户。农业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金佰佳樱桃谷肉鸭、春宇生物科技等项目相继投产运行,龙头企业达到22家,成为带动全县农业发展的主力军。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投入资金7.5亿元,完成全县两批省市县级27个试点、示范村建设,新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省级重点示范村哈蜚村的高标准建设,成为全县新农村建设的标杆。投资3 900万元,建成2.5万平方米市级示范村迎兰乡中原村朝鲜族聚居小区。组建现代化农机专业合作社29个,机械化水平达89.6%。发展规模以上龙头企业12家,带动农户3. 41万户。劳务经济不断壮大,共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7万人次,劳务收入实现7.1亿元。
工业 全口径工业总产值、增加值、税金预计分别完成68.6亿元、19.4亿元和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0.9%、23.6%和2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6户,其中亿元以上6户。充分发挥中煤集团落户达连河镇的优势,打造煤化工产业航母。25万吨甲醇扩建项目建成投产,年生产能力达到48万吨;240万吨竖井项目开工建设。中国大唐、国电龙源、亿阳华富等国内知名电力企业,竞相投资达36.5亿元,实现装机35万千瓦,并网发电35万千瓦,居全国县级之首。水电开发渐入佳境,松花江依兰航电枢纽工程、巴兰河水电枢纽工程项目已完成前期工作,规划论证牡丹江长江屯水电站。依托华润雪花啤酒、天晶米业等龙头企业,大力发展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全县860家食品加工企业,销售收入实现15亿元。成功引进国内农机行业巨头福田雷沃重工,组建黑龙江雷沃北大荒农业装备有限公司,计划五年投资6.5亿元,已完成投资1.5亿元并开车生产。全县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4.17%,削减二氧化硫排放量3 721吨。
城市建设 城市规划实施北跃南拓。完成342.3平方公里城市规划、82平方公里中心城区的规划修编工作。向北依托城镇松花江大桥,推动迎兰新区开发建设;向南实现跨越同三公路拓展延伸,城市建设注重完善功能。连续推进集中供热四期工程,并网面积达220万平方米,覆盖率90%;新建牡丹江水厂,铺设供排水管线50.2公里;污水处理厂建成投入使用;新建改建道路62条,20.4公里;改造棚户区36.5万平方米,城镇人均居住面积28平方米;新增绿化面积30万平方米,人均绿化面积达30平方米。主街区亮化率100%,街巷亮化率95%。
社会事业 启动县人民医院新建工程,新建改造乡(镇)卫生院11所;新建寄宿制学校11所,维修校舍6.2万平方米,新建、改建公办幼儿园4所。依兰县财政出资,招聘教师、医护人员和新闻工作者41 1人。在全市县级率先实行住房公积金制度,工资水平居哈市各县前列;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及生育等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基金积累2.7亿元;新增就业岗位1.27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城乡低保标准进一步提高,“五保”老人集中供养率明显提升;在全市率先实施新农保试点,参保人数达13.8万人;新农合参合率达99.1%,最高支付限额提高至6万元;建设廉租房1万平方米,1 800户困难家庭享受廉租房补贴;改造泥草房5 514户、50.7万平方米,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5%以上。开展各类应急救援综合演练48次,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能力明显提高。实施治安防控“天眼工程”,设置监控点位34个,可防性案件明显下降,荣膺“全省平安县”,启动“全国城乡一体化平安县”创建工作。信访总量同比下降9.5%,越级信访登记数量始终列全市末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