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齐齐哈尔市

  市委书记:郝会龙 1962年11月生,大学学历,中共党员,1984年7月参加工作,2010年2月任现职。
    副书记:韩冬炎 张贵海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杨 信
    副主任:王 光 孙柏林 李逢春
    孙 杰 李百炼 王洪生
    市长:韩冬炎 1963年4月生,博士研究生学历,中共党员,1986年7月参加工作,2010年2月任现职。
    副市长:张贵海 任仕杰 田国梁
    于士琴(女)曲秀丽(女)任玉良
    吴 刚 郝明哲
    市政协主席:张云志
    副主席:高景洲 韩毅杰 李有彬
     王小平 范天成 张敬先 黄 力
      孙建平
    【概况】
    齐齐哈尔市位于黑龙江省西部的嫩江平原,地理位置为东经122°24~126°41,北纬46°13~48°56,是黑龙江省第二大城市和省直辖市。全市辖7个区、1个市、8个县,人口561.1万(市区143.9万),其中,市区面积4 310平方公里,约占市域总面积的10%。齐齐哈尔市资源丰富,土地肥沃,耕地约168. 31万公顷,占全省耕地面积的18.9%,人均0. 31公顷,是国家重要的老工业基地之一,具有雄厚的工业基础,钢铁、机械、电力、铁路货车、焦炭等大型骨干工业企业优势较为突出,轻工、纺织、建材、食品、电子、医药等地方工业企业优势逐渐壮大。
    工业 结构进一步优化,实力和后劲明显增强。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318.7亿元,比上年增长18.5%。其中,轻工业完成增加值130.3亿元,增长13.3%;重工业完成增加值188.4亿元,增长19.5%。全年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67.8,提高10.2个百分点。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22.8亿元,增长20.9%。实现利税总额101.5亿元,增长10.9%,其中,实现利润57.5亿元,增长6.2%;实现税金44.0亿元,增长17.7%。一重、北钢、齐轨道交通装备、齐重数控、齐二机床、昊华、飞鹤、博天、博城等老企业的技改、扩能项目顺利实施,一拖东方红大农机、龙华新能源汽车、蒙牛乳业、中粮玉米深加工、中恒药业生物医药产业园等大项目成功引进建设。园区建设“15211”工程进展顺利,在建项目31项,总投资612亿元,完成投资61亿元。齐齐哈尔高新区、交通运输装备制造产业园、蒙西建材工业园等重点园区建设顺利推进,各县园区粗具规模。年末,哈大齐工业走廊已启动面积29平方公里,占项目区规划面积的22.5%;已开工项目174个,完成投资额12.8亿元,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129.6亿元,销售收入117.1亿元,利税18.7亿元。争取批次用地指标832公顷,其中近两年争取725公顷,保障了项目建设的用地需求。实施非公有制经济(中小企业)培育成长工程,促进了民营企业发展。科技创新成果显著,获得省级以上科学技术奖82项。高新技术企业实现产值280亿元,比2006年增长3倍。齐齐哈尔市被命名为国家商标战略实施示范城、国家新型工业化装备制造产业示范基地。节能减排任务全面完成,城市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稳定超过340天。
    农业 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52.9亿元,比上年增长10.5%。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全市粮豆薯总产量1 076.1万吨,比上年增长8.9%。全年畜牧业总产值完成170.0亿元,比上年增长12.9%,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为37.5%。年末大牲畜存栏153.5万头,增长6.2%。其中,黄牛及肉牛存栏82.8万头,增长6.1%;奶牛存栏62.7万头,增长7.5%。全年肉类总产量63.3万吨,增长20.8%。全市绿色食品国家级原料基地种植面积已达80万公顷,占总播种面积的34.3%,新增13.33万公顷,占全省新增面积的25%。全市“三品”认证数量已达11大系列1 490个产品。其中,绿色(有机)食品认证数量220个,增长10%;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数量达1 270个,增长5.8 %;克山马铃薯、大豆,拜泉芸豆,梅里斯油豆角、洋葱,泰来大米,讷河马铃薯,龙江小米,甘南葵花子,铁锋扎龙鱼,依安芸豆等11个产品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围绕建设“生态市园林城”推进林业机制创新,全年完成造林绿化面积2. 73万公顷。其中,人工造林1. 53万公顷,封山育林1.2万公顷。种植结构不断优化,玉米、水稻和马铃薯种植面积分别达到107. 87万公顷、22.6万公顷和13.8万公顷,牧草、杂粮和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4万公顷,绿色作物种植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35%。制定马铃薯产业发展规划,新建千吨以上标准马铃薯贮藏库(窖)78个,贮藏能力增加32万吨,开通马铃薯营销专列,促进了农民与市场的有效对接。兴十四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达到省级标准,县级农业科技园区发展到37个。投资163亿元推进重点农业产业化项目81项,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发展到190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由2006年的523个发展到3 610个。组建千万元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160个,占全省的29.3%,综合机械化程度达到89. 2%。土地规模经营面积达到村集体耕地总面积的41. 5%。
    第三产业 “绿博会”、“小交会”和关东文化旅游节的影响力不断扩大,餐饮、娱乐等传统服务业快速增长。以建设区域性现代物流中心为目标,谋划建设了综合物流产业园区。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7.2亿元,比上年增长17.5%。分行业看,批零贸易业实现零售额388.3亿元,增长17.3%;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28.9亿元,增长22.6%。分城乡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49.9亿元,增长17.4%;农村消费品零售额67.3亿元,增长17.9%。从结构看,全市“吃”的商品零售额240.3亿元,增长11.0%,占全部零售额比重为57.6%;“穿”的商品零售额66.7亿元,增长16.6%,占全部零售额比重为16.0%;“用”的商品零售额92.2亿元,增长16.9%,占全部零售额比重为22.1%。在扎龙景区建设生态放飞广场、木栈道、观光水路等项目,在齐扎公路沿线规划文化旅游节点项目,增强了扎龙景区对旅游业发展的带动力。罗西亚大街、劳动湖、明月岛等重点景区建设扎实推进。与大庆市、黑河市建立城际旅游联盟,提升“情系黑土地”旅游线路的吸引力。全年接待国内游客2 15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5.2%;实现国内旅游收入86.0亿元,增长25.6%。全年接待海外旅游者38 648人次,增长25.4%。其中,外国人29 787人次,增长25.1%;旅游外汇收入1 126.0万美元,增长26.0%。金融业健康发展,居民储蓄存款稳步增长,各类贷款发放全省领先。积极引进浦发银行、辰能风险投资、中国平安投资、中兆广信担保等金融机构,龙江银行县域网点布局全面铺开,成立26家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城投公司为大项目建设融资、投资45亿元,中小企业、畜牧业和马铃薯产业融资平台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981.5亿元,比年初增长11.0%。其中,企事业单位存款278.3亿元,增长6.0%;城乡居民储蓄存款684.4亿元,增长13.5%。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637.2亿元,增长17.7%。其中,短期贷款余额372.5亿元,增长17.2%;中长期贷款余额254.0亿元,增长21.6%。
    城乡建设 全市城镇固定资产投资468.1亿元,比上年增长26.5%。商品房销售面积290万平方米,增长20.1%;商品房销售额94.7亿元,增长33.5%。公路建设实现历史性突破,4条高速公路、3座跨江大桥以及中断10年的齐富公路建成通车。改造城区主次干道29条,人均道路占有面积达到8平方米。建设农村公路1.7万公里,通乡、通村公路硬化率达到100%和98%。投资20.5亿元开工建设“三供两治”项目35项,供气、供热、供水能力不断提高。出租汽车行业实行公司化经营初显成效。列入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项目如期投入使用。新增城区绿地2 413公顷,新建公园、游园14个,绿化覆盖率40%,达到了国家园林城绿化标准。植树造林10.69万公顷,造林绿化三年会战任务如期完成。乌裕尔河自然保护区晋升为国家级保护区。高标准推进24个省市级试点镇规划建设,实现12个整乡(镇)和127个整村推进,省级示范村达到120个。大力创建“三优两提升”文明城市,集中开展城市重点部位环境综合整治会战,形成了城市管理的长效机制。荣获省级卫生城称号。出台城市规划控制规定,新编并完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汇新城、扎龙景区等各类规划567项,为城市建设提供了刚性保障。
    社会事业 扩大普通高中公费生招生比例,促进了教育公平。中职毕业生就业率达95%,培养了5.5万名专业技能型人才。齐齐哈尔大学通过国家验收,齐齐哈尔工程学院挂牌成立。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有效缓解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131个乡镇卫生院、3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行基本药物零差率,药品价格平均下降38. 8%。投资3.7亿元新建9家县医院、4家中医院,基层医疗保障能力明显提高。在全国率先实施生殖健康促进计划,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以内。荣获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国家级先进单位。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创作了以《风刮卜奎》、《神鹤丹丹》等为代表的一批具有地方特色和时代精神的文艺作品。以龙沙公园、嫩江公园内群众合唱团和以兴趣为中心的社区协会组织为代表的群众性文化活动蓬勃发展,和平广场、江桥抗战纪念馆等成为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农村文化惠民五项工程进展较快,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建设稳步推进。建设全民健身工程634处,70%的社区配备了全民健身器材,环劳动湖全民健身长廊、沿江大道成为群众健身运动的集中场所。速度滑冰竞赛项目在国内居于领先地位。2011年末,全市共有专业艺术表演团体12个,文化馆17个,公共图书馆12个,广播电台6座,广播人口覆盖率达100%。电视台13座,电视人口覆盖率达100%。体育健儿在世界性比赛中获得金牌1枚,银牌4枚,铜牌6枚;在亚洲比赛中获得银牌2枚,铜牌3枚;在全国比赛中获得金牌32枚,银牌27枚,铜牌33枚;在省比赛中获得金牌82枚,银牌83枚,铜牌77枚。全年实施重点科技计划项目78项,获省级以上科学技术奖17项,科技成果鉴定144项,全年认定技术合同101项,高新技术企业产值达279.6亿元。建立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五七工”、“家属工”和农林牧渔场职工全部纳入养老保险,启动实施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解决了政策性和依法关闭破产国有企业退休人员医保、“老工伤”人员旧伤复发医疗费以及国有企业职工历史工资拖欠问题。职工和居民住院报销比例分别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4%和23.3%,切实减轻了参保人员的就医负担。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91件实事基本完成,旧小区低温楼改造等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普遍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