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书记:许兆君 1955年9月生,研究生学历,中共党员,1973年4月参加工作,2011年6月任现职。
副书记:朱德义 范 宏(女)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许兆君(兼)
副主任:杜 捷 朱玉林 朱成富
任雅欣(女) 董 璞
市长:朱德义 1963年12月生,研究生学历,中共党员,1984年7月参加工作,2009年7月任现职。
副市长:朱玉文 于金才 邵国强
兰知震(女) 李传良杜吉君
市政协主席:丛祥荣
副主席:郑君杨敏刘少武
孙 利 兰知震 车莲香(女)
【概况】
鸡西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总面积2. 25万平方公里,辖2市(密山市、虎林市)、1县(鸡东县)、6区、46个乡镇、459个行政村,总人口200万。域内有12个国有农场,2个森工林业局。鸡西市矿产资源富集。境内探明矿产资源有54种,已开发利用20余种,主要有煤炭、石墨、硅线石、钾长石和镁等。煤炭地质储量65亿吨,约占全省煤炭储量的1/3,年产近3 600万吨,是中国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硅线石和石墨储量均居亚洲之首。2010年,三次产业比重为25.6:42.3:32.1。依托丰富的矿产资源,形成了以煤焦化、煤机制造、石墨、非金属建材、电力、冶金、食品和医药等为主的门类齐全、结构较为合理的工业体系。生态环境良好。林地63万公顷,森林覆被率27. 7%;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11处,面积42.6万公顷,其中兴凯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世界级生物圈保护区,珍宝岛、凤凰山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草场36.5万公顷,水面28万公顷。旅游资源丰富。域内有中俄界湖兴凯湖、中俄界江乌苏里江、“二战”终结地虎头地下军事要塞等丰富的自然、人文旅游资源,是理想的旅游胜地。区位优势明显。与俄罗斯边境线长641公里,其中陆地110公里,水域531公里。已开通密山、虎林两个国家一类陆路口岸,年过货能力190万吨。2009年兴凯湖机场正式开通,有直达哈尔滨、北京和上海(经青岛)3条空中航线。林密和城鸡铁路贯穿全市。由市级自筹52亿元建设的建鸡高速公路开工建设,已完成全部工程量的1/3。
鸡西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贯彻落实省建设“八大经济区”、实施“十大工程”战略部署为主线,围绕“发展提速、民生提质”,抓转型、调结构,抓项目、增实力,抓增长、惠民生,抓安全、促稳定,全力推动鸡西市经济社会大发展、快发展、跨越发展、可持续发展。2011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507.8亿元,比上年增长14%。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80.2亿元,比上年增长35.5%;一般预算收入实现35.23亿元,比上年增长35.6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实现200.1亿元,比上年增长38.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15 262元,比上年增长17.4%。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现10 509元,比上年增长37.6%。
项目建设大力实施“双百工程”(即重点实施百个投资千万元以上产业项目、百个投资千万元以上基础设施和民生项目),充分发挥项目拉动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引擎”作用,产业项目建设呈现出数量多、规模大、结构优的态势。2011年,新开工产业项目81项,完成投资42.7亿元,比上年增长61%,其中投资5 000万元以上的产业项目39项。投资29亿元的大唐鸡西第二热电煤矸石热电联产、投资11亿元的天源公司100万吨焦化和2万吨镁合金综合利用、投资10亿元的中国宝安集团贝特瑞石墨深加工、投资5.5亿元的中广核密山风电、投资5.4亿元的沈煤集团隆丰公司煤机制造、投资3亿元的中粮集团30万吨稻米深加工等产业项目开工建设。推进基础设施项目优先发展,实施重点民生及基础设施项目102项,完成投资69.2亿元。其中,投资规模超亿元的39项,完成投资57.9亿元。采煤沉陷区治理、兴凯湖机场等项目相继竣工。投资52亿元、全省单体工程最大、由市级独立承建的建鸡高速公路虎林至鸡西段开工建设,已完成工程总量的70%。总投资5.2亿元的大唐鸡西热电厂供热机组扩建等75个项目加快推进。强化集聚效应,推进园区建设上规模、上水平。全市规划建设产业园区10个,规划占地面积45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已投入14.8亿元,入驻企业60户。重点推进的石墨产业园区、鸡西市(鸡冠)工业新城、煤机产业园区、煤电化循环经济园区对项目的承载力和吸引力不断增强。
工业 坚持调结构、促转型,扩规模、增速度,倾力打造“动力之城、煤机之城、中国石墨产业之都”,强力推进工业经济提速增效。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105.4亿元,增长25.2%。以煤炭及其精深加工为核心的基础产业长足发展。全市原煤产量实现2 600余万吨,原煤入洗率达到63%;煤矸石、粉煤灰制砖产量近2亿块。以煤化工、冶金、医药为重点的传统产业扎实推进。2011年实现产值89亿元。以石墨新材料为领军的新兴产业异军突起。石墨产量达20余万吨,实现产值13亿元。中国宝安集团、香港浩市集团、北汽集团等国内知名企业落户鸡西。成功举办中国·鸡西国际煤炭机械工业博览交易会,2011年全市煤机装备制造业实现产值13.5亿元。矸石发电、风电等新能源产业加快发展,全市电力装机容量达到126万千瓦。
农业 以“强农、惠农、富农”为核心,坚持科技牵动、特色引领、龙头带动、试点先行、协调发展的思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业总产值实现135.8亿元,比上年增长10.4%。粮食总产量实现28.5亿公斤,比上年增长11. 5%。坚持科技牵动,发展现代农业,启动了方虎路180公里沿线现代农业示范带建设;全市种植业标准化率、农业科技贡献率、综合机械化程度分别达到90%、61%和92.6%,位居全省前列;开工建设了虎林灌区、湖滨灌区等水利工程。坚持特色引领,发展绿色产业,绿色食品种植基地监测面积达到27.2万公顷,产量189万吨;153个农产品获得绿色无公害标志认证。坚持龙头带动,推进农业产业化,市级以上产业化龙头企业达70户。坚持试点先行,推进新农村建设,新建农村公路总里程4 135公里,硬化率100%,基本实现了“村村通”。坚持协调发展,多方筹措资金,建设了兴凯湖、穆棱河水质自动监测站、国控省控在线监测平台。珍宝岛、东方红自然保护区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兴凯湖自然保护区列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
第三产业 强力推进以旅游和现代服务业为重点的第三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2011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实现160.3亿元,比上年增长10.7%。旅游产业快速发展。兴凯湖观景平台、“二战”终结地纪念园等项目竣工。当壁镇景区、虎头景区晋升为国家4A级景区;兴凯湖被评为全省最具人气景区之一;兴凯水城、虎头镇列入省级重点旅游名镇;虎头镇被评为第二批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叫响了“大美兴凯湖、活力鸡西城”旅游品牌,鸡西的影响力、知名度和美誉度陡然提升。城乡市场繁荣活跃。2011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40亿元,比上年增长18.1%,金融体系不断完善。哈尔滨银行、龙江银行入驻鸡西市,域内市级各类金融分支机构达37家。金融机构累计投放贷款实现261.7亿元。对外开放步伐不断加快。外贸进出口总额实现9.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0.6%;招商引资实现133亿元,实际利用外资8 400万美元。
城市建设坚持“完善功能、打造亮点、突出特色、提升品位”的建设原则,高水平开发新城区,高品位改造老城区,高标准建设小城镇,全市城乡面貌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鸡冠新区建设粗具规模。市一中新校区、体育会展中心等主体工程已完工;市中医院、中国电信鸡西分公司等工程已全面开工建设,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步跟进,一个集行政、商业、休闲、居住为一体的功能完善、绿色环保的新城区即将展现世人面前。老城区改造大步推进。改、扩建市区中心大街、兴国中路、红军路等9条主要街路;升级改造了健康街、园丁巷等40余条背街巷道;完成了中心大街、鸡恒路、北环路等15条主要街路和向阳街、八道、铁电街等背街巷道路灯建设工程;实施了4项城区出入口路灯工程和临街住宅楼亮化工程。市区处处呈现出白天交通顺畅、车水马龙、井然有序,夜晚火树银花、流光溢彩、色彩斑斓的壮观景象。滨水城市建设风生水起。大手笔谋划,大力度推进穆棱河综合治理工程,完成了4.5公里百年堤防、穆棱河广场轴、千米防浪墙,以及水上公园沙滩广场、人工湖等57项工程。
社会事业 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日益增强。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143户。其中,国家级2户,省级9户。有43项产品通过省级高新技术产品认定。实现高新技术产值55亿元,高新技术产值增长率达到68%,实现增加值20亿元,占GDP比重3.9%。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养老、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9.05%。最低生活保障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文化事业全面、协调发展。截至201 1年末,全市共有市县级专业剧团4个,群众艺术馆(文化馆)12个,公共图书馆4个,各类博物馆、纪念馆8个。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日趋完善。全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1 026个。其中,医院74个、社区卫生机构63个、乡镇卫生院49个、村卫生所(室)459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机构、妇幼保健机构各10个。市医院、矿总院通过三甲医院复审,市妇幼保健院晋升为三甲医院,完成市老年康复护理院等9个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建设,社区卫生首诊、转诊工作位居全省前列。教育事业长足发展。建成省级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1 19所,鸡西市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先进地区。持续开展了“兴凯湖智力行”活动,进一步健全了人才柔性引进机制。平安鸡西建设深入推进。开展“安全文化年”活动,大力实施“四个专项推进”,全面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层级管理,以煤矿为重点的安全生产形势稳步好转。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人民群众安全感不断增强。“五五”普法工作顺利通过国家验收,受到中宣部、司法部表彰。实现了国家级双拥模范城“五连冠”
园区建设 鸡西市规划建设的产业园区有10个,规划面积45平方公里。其中,市区规划建设的产业园区有7个,规划面积26平方公里;县(市)规划建设的产业园区有3个,规划面积19平方公里。市区重点推进的鸡西石墨产业园区(恒山、麻山石墨产业园区)、鸡西市(鸡冠)工业新城、鸡西煤机产业园区、滴道煤电化循环经济园区规划面积21平方公里。全市产业园区入驻企业60户,已完成项目固定资产投资81亿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5亿元。全市10个产业园区除鸡东县煤电化循环经济示范基地正在申报省级开发区外,其他产业园区均享受省级开发区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