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书记:李显刚 1963年2月生,研究生学历,中共党员,1983年8月参加工作,2009年12月任现职。
副书记:武凤呈 王凤春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显刚(兼)
副主任:王凤翔 范凤阳 苗振芳(女)
华泽贵 楼中梁
市长:武凤呈 1958年1月生,研究生学历,中共党员,1978年9月参加工作,2010年1月任现职。
副市长:韩 库 李明春 王志山
唐丽华(女)孙 波 赵中超
市政协主席:高 民
副主席:魏 军 刘忠臣 张丰发
贾 胄 王月花(女)曹德君 温跃峰
【概况】
双鸭山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地处完达山北麓、三江平原腹地。东隔乌苏里江与俄罗斯比金市相望,与佳木斯市、抚远县等9个市县接壤,距省会哈尔滨市430公里,距佳木斯机场70公里。1947年建矿、1956年建市,是满族祖先肃慎和挹娄文化的发祥地,因市区东北部有两座形似卧鸭的山峰而得名。总面积2. 25万平方公里,人口151万(其中市区人口51万),辖4个县4个区、32个乡镇、415个行政村。辖区有60个国有林场,11个国有煤矿,12个国有农场(其中友谊农场是全国最大的国有农场,机械化率达到97%以上,居全国领先水平)。双鸭山市是以煤、电、钢、粮为主的资源型城市。境内探明煤炭储量117亿吨,占全省煤炭储量的47%,年原煤产量2 300万吨,电力装机总量达到224万千瓦;拥有黑龙江省唯一的大型磁铁矿,储量为1.2亿吨,具有年产200万吨钢铁的生产能力,黄金、石墨、白钨、大理石等矿藏极具开采价值。全市耕地面积86. 67万公顷(其中市属40. 48万公顷),市属人均占有耕地0.81公顷,分别是全省、全国人均占有耕地的1. 48倍和4.1倍,年产粮食25.4亿公斤,是黑龙江省重要商品粮基地和欧盟认证的有机食品基地。双鸭山市四季分明、生态良好、景色宜人。春可踏青赏花、夏能避暑休闲、秋季漫山红叶、冬日万里飘雪。市中心区三面被12座植被繁茂的山体环绕,发源于境内完达山余脉的安邦河横穿市区5.2公里,被誉为双鸭山的母亲河,形成“山中有城、城中有水、山水交融”的优美意境。森林面积86万公顷,林木蓄积量5 000万立方米,森林覆被率达39.5%,自然保护区面积达72.9万公顷。乌苏里江双鸭山市段与俄罗斯有128公里边境线,国家一类口岸--饶河口岸是内地通往俄罗斯远东地区的重要门户。拥有驰名中外的乌苏里江和珍宝岛、三江平原最大的河系挠力河、总面积达48万公顷的湿地自然保护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个,省级自然保护区7个)和生态旅游区雁窝岛以及汉魏时期的凤林古城文化遗址等,被誉为“挹娄王城,湿地之都,煤电基地,北国粮仓”。
2011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502.3亿元,是2006年的2.9倍,年均增长16.8%;固定资产投资322.9亿元,是2006年的3.9倍,年均增长31.1%;外贸进出口总值是2006年的5.2倍,年均增长39.3%;国税收入是2006年的2.2倍,年均增长16.9%;地税收入是2006年的4.7倍,年均增长36.5%;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6.9亿元,是2006年的4.1倍,年均增长32.9%。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占GDP的比重由2006年的3.8%提高到5.4%。“十一五”期间,市累计新上千万元以上产业项目354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87个,完成投资342亿元,特别是建龙200万吨钢铁等项目的竣工投产,国网能源煤电化等项目的开工建设,有力地推动了资源转换、产业转优和发展转型;实现了以煤为主向煤炭、电力、钢铁、煤化工、农畜产品深加工、新能源、新建材等七大产业竞相发展的转变;非煤产业比重由2006年的43.2%提高到55%,单位GDP能耗年均下降5.5%;全市累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47.5亿元,建设和改造国道、省道、通乡通村公路、城区道路352条,总里程1 834公里,分别是“十五”期间的2.3倍和1.6倍,哈同高速集佳段建成通车;安邦河治理、博物馆、社会福利中心、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文广中心、广场公园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相继开工建设或投入使用。
产业项目 全市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20亿元,同比增加52亿元。新建和续建五千万元以上产业项目91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48个,分别同比增加11个和5个;完成投资120亿元,同比增加26.4亿元。产业项目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到63.8%。市政府与省政府签订责任状的国网能源露天煤矿、华本生物质资源化等16个重点产业项目全部开复工,完成投资60.5亿元,圆满完成全年计划目标。
园区建设 通过行政区划调整,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面积由6平方公里扩大到60平方公里,明确了功能定位。市开发区被列为省级重点骨干园区,晋升国家级开发区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国家煤及煤深加工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省煤化工技术研发中心和开发区“两纵两横”主干道等基础工程已全面开工建设。龙煤天泰甲醇、汉能薄膜太阳能电池、新时代水泥、建材装饰综合大市场等一批大项目相继落户园区。全市各级园区新上亿元以上项目25个,完成投资37亿元。园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4.1%,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43.4%。
工业经济 煤炭行业实现销售收入123亿元,增长38%;钢铁行业实现销售收入90亿元,增长34%。全市工业企业利税完成67亿元,增长57.6%。全市工业用电量达到33.8亿千瓦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用电量31.3亿千瓦时,增长11.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92.5亿元,增长30.3%,拉动全市经济增长11个百分点。非公经济实现增加值177.8亿元,增长31.2%。
农村经济 全市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基地26个,总面积6. 67万公顷。完成场县共建“三代”面积10. 43万公顷。流转农村土地8.45万公顷,其中规模经营面积达到6.67万公顷。新上千万元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33个,农业生产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1%。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75家。市县属粮食总产首次突破25亿公斤,实现“八连增”。畜牧业产值实现42.8亿元。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102亿元,增长34.6%。
第三产业 启动实施城市综合体等大项目11个,总投资76.8亿元。集贤农副产品交易中心、松江国际购物大厦和宝清永康国际商贸城等项目已开工建设或投入使用。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76.5亿元,增长17.8%。开通了饶河至比金、饶河至卢切果尔斯克对俄客货运输线路。全市外贸进出口总值完成13.1亿美元,增长31%。重点推进了挹娄文化风情园等18个旅游项目建设,创建4A级景区1个、3A级景区5个。全市旅游总收入实现6.2亿元,增长36.7%。第三产业增加值实现109.2亿元,增长7.3%。
财税金融 国税地方入库完成4.3亿元,增长10.3%。地税地方入库完成12.5亿元,增长28.1%。建筑营业税完成3.6亿元,增长51.2%。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占GDP的比重达到5.4%,税收占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比重达到70.5%。存贷款余额分别完成478.4亿元和346.4亿元,存贷比达到72.4%。2011年全市地税系统共组织税费收入35.4亿元,同比增长25.8%,增收72 538万元。其中税收完成216 206万元,是2006年的4.7倍,超过2008年和2009年收入总和4 663万元,收入总量列四大煤城首位,同比增长34.2%,增收55 100万元。
城乡建设 哈同高速集同段、饶建公路、饶虎公路饶河段、依饶公路双桦段建成通车,开通了双鸭山至大连直通铁路列车,完成了安邦大道、马鞍山路等城市主干道建设。市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投入使用。安邦河治理一、二期工程基本完工。绿化工程完成70%。市污水处理厂投入使用。成立了龙双供热公司,市中心区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75%。重点实施了8个“时代新城”建设项目、10个城中村改造和8个小城镇建设。
民生工作 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职工津贴标准,人均月增加近300元。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 166元,增长14.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 957元,增长30.2%。城镇新增就业2.9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2.3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3.5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6.7亿元。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8.2万人和56.5万人。新农保试点、工伤保险和失业保险市级统筹工作稳步推进,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9.8%。建设廉租住房500套,领取廉租住房补贴对象增至1万户。城市棚户区改造开、竣工面积分别为25万平方米、7万平方米。
社会事业 全年获专利208个,转化科技成果120个,高新技术产值达到96亿元,增长35%。新高级中学开工建设;九年一贯制学校完成了规划设计;新增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8所;黑煤职院完成整建制移交。“三院”建设、县级医疗卫生机构、村卫生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全面启动。举办了第5届市县区文艺汇演和首届全民健身运动会,龙江剧《生母养母》在全省地方戏评比中荣获多项一等奖。双拥工作再上新台阶,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计划生育“惠家工程”深入推进,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得到有效落实。
安全稳定全年未发生重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非煤领域实现安全生产零死亡,森林防火连续22年无重特大火灾。
政府建设 成立了由离退休老领导、老同志组成的市政府勤政廉政监督和重大事项咨询论证委员会,建立了市政府向市委汇报、人大报告、政协和老干部通报及向社会公告的“四报一告”制度。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答复率达到100%。狠抓了政府法治建设和效能建设,清理规范性文件43件;受理并审结行政复议案件162件;办理行政审批事项1.8万件。举办行风热线109期,为群众解决疑难问题690个。
【十件利民实事】
煤矿棚户区改造开竣工面积分别达到101万平方米和106万平方米;市中心区239栋弃管楼实现了基本物业服务;第三水源供水工程加快推进;2所标准化公立幼儿园完成设计和征地;完成了18所学校危房改造和5所标准化校园绿色网吧建设;市图书馆完成选址;新兴大街、西平行路和文化路路面铺装完工;安邦河东岸景观大道完成基础建设;南市新城高标准初级中学工程已经开工。
【十大工程】
市县行政区划调整和双鸭山技师学院获得批准;滨水北城建设全面启动;东环路改造工程已开工建设,西环路工程已经启动;“引松入双”工程获批准;云峰山隧道完成设计;双饶高速公路列入“十二五”开工项目;佳双铁路扩能改造和佳木斯机场迁建工程稳步推进。同时,筹资3亿多元,收购路权,撤销了环路收费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