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佳木斯市

  市委书记:王兆力 1962年12月生,研究生学历,中共党员,1987年7月参加工作,2011年6月任现职。
    副书记:孙 喆 李洪斌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淑香(女)
    副主任:朱晓峰 卢国勋 宋洁峰
    贾 君 胡景双
    市长:孙 喆 1963年10月生,研究生学历,中共党员,1985年8月参加工作,2010年5月任现职。
    副市长:孙伟经 孙博前 吴颖钦
    张书滨 蒋志芳 张丹虹 黄福清
    谭灵芝(女)
    市政协主席:高景峰
    副主席:赵桂英(女) 曲之平
    张铁成(满族)孙维东 陈嘉斌
    初 军 杨本利 刘国强 刘多兵
    【概况】
    佳木斯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地处三江平原腹地,国境线总长382公里,北隔黑龙江、东隔乌苏里江分别与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市和犹太自治洲相望。佳木斯名称源于满语“甲母克寺噶珊”,意为“站官屯”。1945年解放后,佳木斯市是合江省会,成为当时东北革命根据地的大后方,被誉为“东北小延安”。1949年,设立合江行政公署,驻佳木斯市,辖1市13县。1985年地市合并,实行市带县体制。全市幅员面积3.27万平方公里,市区面积l 875平方公里。全市总人口255万,其中市区人口83万。现辖2个县级市(富锦、同江)、3县(桦南、汤原、桦川)、4区(前进、向阳、东风、郊区),境内有省属21个大型国有农场、2个劳改农场、2个森工林业局。有汉、朝、蒙、满、回、赫哲等35个民族,全国六少民族之一的赫哲族(5 000人左右)大部分在佳木斯境内。佳木斯市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行政区内耕地面积超过180万公顷,占黑龙江省耕地面积的1/7,具有500万吨以上的粮食生产能力。境内除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三大水系外,有大中小河流130余条。储有黄金、煤炭、石墨、石油、天然气等50余种矿产资源。生态环境优良,是国家重要湿地分布区,有自然保护区21个,占辖区面积的12. 23%。有野生动物200余种、野生药材120余种,盛产鱼类88种,其中鲑鱼、鲟鱼、鳇鱼闻名于世,是著名的“鲟鳇鱼之乡”。对俄地缘优势得天独厚,毗邻俄罗斯资源富集区,有5个国家一类水运口岸和1个国际空港,是中国拥有开放港口最多的城市之一,被誉为对俄开放的“桥头堡”和连接欧亚的“大陆桥”。地处黑龙江煤电化基地、东北亚贸易开发区两大经济板块的核心,周围遍布大煤矿、大林场、大农场。新兴产业方兴未艾,农产品深加工、装备制造、能源等支柱产业,占全市工业增加值80%以上。新能源、新材料、生物产业快速兴起,风电累计实现装机容量突破80万千瓦,居全省领先地位。稻米加工、生猪屠宰加工等20个产品进入全国同行业一流水平。
    农业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03.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2%。粮食总产冉创新高。全年粮食总产量730万吨,增长26.8%。其中:水稻产量327万吨,增长46.5%;玉米产量315.6万吨,增长34.6%;大豆产量73.6万吨,下降29.9%。在经济作物中,烟叶产量8 322吨,下降14. 9%;烤烟产量8 322吨,下降7.3%。畜牧养殖业持续稳定增长。全市实现畜牧业总产值83.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2%,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为27.6%。年末奶牛存栏56 120头,比上年增长13%。肉、蛋和牛奶产量分别增长26.1%、3.2%和12.4%。水产品产量5.05万吨,同比增长3.1%。绿色食品种植面积50.46万公顷,实物总量245万吨,实现总产值6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5%、7.5%和8.3%。新增有机标志4个,新增绿色食品标志23个,新申报地理标志6个。全市72个乡镇全部建立土地流转服务组织,981个村建立土地流转服务站,土地流转面积19.94万公顷,同比增长12%;有45个村实现整村土地流转。全市农田有效灌溉面积为362.4千公顷,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8千公顷,节水灌溉面积195.3千公顷。全年共完成造林面积1.5万公顷,其中幼林抚育面积1.19万公顷。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6.67万公顷。秋整地63.2万公顷,深松27.33万公顷。秋建育秧大棚8 195栋,秋作床2 573万平方米,新建智能化催芽基地建设28处。农业生产条件建设继续得到改善。截至2011年末,共完成农机购置补贴资金6 796万元,补贴购置机具4 912台(套)。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325万千瓦,农机保有量达到12万台,综合农业机械化程度达90%。新建农机合作社7个。累计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36.1万人,实现劳务收入26.4亿元。积极发展外向型农业。对俄出口果菜基地面积累计达1.19万公顷,比上年增长20%。在俄开发面积累计达7.56万公顷,同比增长3.6%。在俄远东地区从事劳务、经贸、办实业的人员达到2万余人,年创劳务收入8亿余元。
    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94.4亿元,增长26.1%。实现工业总产值393.4亿元,增长35.5%。其中,轻工业产值165.7亿元,增长31.4%;重工业产值227.7亿元,增长38.7%。工业经济效益水平持续快速提升。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27.13,比上年提高13.86个百分点,实现利税总额38.2亿元,比上年增长43.4%,实现利润总额27.2亿元,比上年增长54.5%。其中,地方工业实现利税总额29.7亿元,增长39.0%;实现利润总额21.9亿元,比上年增长53.5%。建筑业稳定快速发展。全年建筑企业实现增加值24.2亿元,比上年增长16.2%。全市资质等级三级及三级以上的建筑企业实现总产值82.4亿元,增长21.3%;实现竣工产值55.4亿元,增长26.7%;房屋建筑施工面积546.9万平方米,增长8.7%。招投标面积保持稳定扩大,全市实行投标承包面积达313.3万平方米,占全部施工面积的57.3%。
    固定资产投资 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293.3亿元,比上年增长37.8%。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89.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9.5%;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69.6亿元,比上年增长45.7%;农村完成投资3.8亿元,比上年下降29.5%。全年第一产业完成投资10.4亿元,比上年增长164. 2%;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10.9亿元,比上年增长30.4%;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68.2亿元,比上年增长41.9%。城镇三次产业投资结构由上年的2.4: 41.0: 56.6调整为3.6:38.3:58.1。工业投资保持快速增长,全市工业投资110.2亿元,比上年增长32.6%,占全部投资的比重达37.6%;房地产市场持续走旺,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69.6亿元,比上年增长45.7%。商品房销售面积309.4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8.7%,其中住宅249.8万平方米,增长23.8%;商品房销售额96.6亿元,比上年增长45.0%,其中住宅66.8亿元,比上年增长36.1%;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3 123元/平方米,其中住宅2 676元/平方米。年内全市施工项目个数578个,其中本年新开工项目441个。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新增固定资产241.7亿元,比上年增长58.0%。固定资产投资新增的主要生产能力有:输电线路长度(11万伏及以上)64.4公里;水泥147万吨/年;平板玻璃254万重量箱/年;白酒2.31万吨/年。
    国内贸易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5.5亿元,比上年增长18.2%。全面落实国家“家电下乡”、“万村千乡”、“以旧换新”政策,不断提高城市中心商业区服务功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进一步升级,农村市场消费明显扩大。全市城镇市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4.4亿元,增长18.1%;农村市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1亿元,增长18.4%,增幅高于城镇0.3个百分点。批发业持续快速增长,零售业增势平稳。全市批发业实现商品零售额35.4亿元,增长33.8%;零售业实现商品零售额180.5亿元,增长15.9%。住宿餐饮业发展势头良好。全市住宿业和餐饮业营业额分别实现7.1亿元和29.1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22.6%和23.2%。限上贸易企业快速增长,对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拉动明显。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累计实现零售额63.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6.6%,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业实现营业额2.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3%;限下企业及个体经营户销售额、零售额稳定增长。全市限下批发零售业及个体经营户实现零售额152.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3%。其中,批发业12.5亿元,增长8.7%;零售业139.6亿元,增长12.6%。限额以下住宿业营业额6.4亿元,增长24.9%;限额以下餐饮业营业额27.6亿元,增长24.3%。消费结构继续优化,消费品位进一步提升,统计结果显示,居民用于娱乐、休闲和享受型的商品销售持续走旺,家具、家用电器、音像制品、金银珠宝和通讯器材类的商品销售增幅明显高于居民平均消费增幅。
    对外经济 对外开放规模不断扩大,外贸进出口总额稳定增长。按照佳木斯市“十项重点工程”战略部署,充分发挥外贸资源优势,积极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加快推动对俄经贸合作升级,加大新兴市场开拓力度,对外贸易事业取得新进展。2011年,佳木斯市有外贸进出口实绩的企业达到214户,同比增加12户。全市进出口总值超千万美元的企业54户;超亿美元的企业8户,占全市进出口总值的43.9%,从而带动了全市外贸进出口的增长。全市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实现36.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9.6 %。其中,进口总额6.4亿美元,增长197.5%,出口总额30.1亿美元,增长6.1%。从贸易方式看,一般贸易进出口总额完成28.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2.9%;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完成0.2亿美元,增长18.2%;边境小额贸易进出口总额完成7.2亿美元,增长73.2%;其他贸易进出口总额完成0.9亿美元,下降25.6%。从企业性质看,外资和私营企业外贸进出口总额分别比上年增长64.2%和22.6%,占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的比重分别为1.6 %和98.0%。市场多元化战略实施成效显著,主要贸易伙伴进出口总值多数呈增长态势,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全年对俄贸易进出口完成9亿美元,同比增长24.5%,占全市进出口总额的24.6%。其中:出口完成3.3亿美元,同比下降35.8%;进口完成5.6亿美元,同比增长180.6%;对美国进出口总值6.3亿美元,同比增长175.2%,占全市进出口比重17.4%;对欧盟进出口总值5.9亿美元,同比增长119.1%,占全市进出口比重16.1%;对北美洲进出口6.9亿美元,同比增长158.6%;对大洋洲进出口0.9亿美元,同比增长119.1%;对拉美洲进出口1.7亿美元,同比增长72.1%。对德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等国进出口也有很大增长,分别增长148. 9%、164. 3%和58.3%。2011年,全市实现国内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00亿元,比上年增长38%;实际利用外资1.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