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黑河市

  市委书记:刘刚(回族) 1957年4月生,大学学历,中共党员,1976年3月参加工作,2010年2月任现职。
    副书记:张恩亮 曹力卓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刘 刚(兼)
    副主任:安福清 赵殿举 张利群
    市长:张恩亮(满族) 1970年1月生,研究生学历,中共党员,1990年8月参加I:作,2011年2月任现职。
    副市长:姚 龙潘 杨 孟祥全
    李洪祥 董树成 张成林 杨弘智
    市政协主席:赵桂英(女)
    副主席:张强富 张清杰 张 岭
    马 力 宁云福 曹文兴 陈晓杰
    【概况】
    黑河市地处祖国东北边陲,位于北纬47°42~51°03 、东经124°45 ~129°18之间。东北隔黑龙江与俄罗斯阿穆尔州相对,东南与伊春市、南与绥化市接壤,西南与齐齐哈尔市毗邻,北与大兴安岭地区相连,西与内蒙古自治区隔嫩江相望。1993年2月8日,国务院决定撤销黑河地区,成立黑河市。辖1区(爱辉区)2市(北安市和五大连池市)3县(嫩江县、逊克县和孙吴县),全市有24个镇、41个乡(7个少数民族乡)、62个社区、599个行政村、1 371个自然屯。全市总面积66 802.7平方公里。截至2011年末,全市总人口173万,同比下降0.04%。其中,城镇人口61万,同比下降0.4%,占总人口比重35. 3%;乡村人口112万,同比增长0.15%,占总人口比重64.7%。全市人口出生率7‰,死亡率5.1‰,人口自然增长率1.9‰。黑河市有丰富的水资源。境内河流纵横,纵贯黑河市南北的小兴安岭,将境内河流分为黑龙江、嫩江两大水系,共有大小河流631条,其中流域面积在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242条。境内河流众多,水量充沛,水能资源丰富。全市可开发的水能资源量34. 07万千瓦,可建水电站43座(不含黑龙江、嫩江干流)。黑龙江干流上、中游水能理论蕴藏量1 500万千瓦,内河水力装机量可达75万千瓦。已建成宝山、库尔滨,、白石、西沟、象山、山口等水电站,总装机容量10余万千瓦。黑河市土地辽阔,资源丰富,有耕地面积133万公顷,土地肥沃、连片、平坦,适宜种植小麦、大豆,是全省小麦、大豆主产区,已成为国家重要商品粮和大豆生产基地。有林地面积400万公顷。有草地面积43万公顷。水面面积6.4万公顷,有供养鱼水面1. 17万公顷。有野生兽类51种,属珍稀保护动物有狐狸、猞猁、旱獭、紫貂、黄鼬、灰鼬、獾子、马鹿、熊等,有鸟类206种,主要珍稀鸟类有白鹳、黑鹳、金雕、小天鹅、鸳鸯等,还有飞龙、野鸡、沙半鸡等野禽。黑龙江里盛产大麻哈鱼、鳇鱼、鲤鱼、哲罗等名贵鱼。中药材350种、231属、366科,年蕴藏量约15万公斤。人参、黄芪、五味子、党参等名贵药材120余种。野生食用山产品千余种,主要有柿、松子、榛子、草莓、木耳、猴头、蘑菇、蕨菜、黄花菜等,年蕴藏量8万吨。经济价值较高的树种有红松、樟松、落叶松、水曲柳等20余种。已发现矿藏资源93种,矿产地达630处,已探明储量222处、55种,有8种资源居全省之首。其中,多宝山铜矿铜储量居全国第3位;金、铜、玛瑙石、石灰石、矿泉水等15种矿藏储量居全省之首。黑河市素有“黄金之乡”美称,生产历史悠久。黑河市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有景色优美的黑龙江、世界罕见的五大连池火山群、古城瑷珲历史陈列馆、胜山要塞遗址、大黑河岛、风景优美的山口湖、卧牛湖、五道壑洛影视基地、鄂伦春风情园等旅游胜地。
    2011年,黑河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十大工程”建设,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发展,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民生不断改善,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
    农业 粮食总产量创历史新高。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实现168.6亿元,同比增长16.3%。农林牧渔业增加值91亿元,同比增长15%。其中:农业增加值74.4亿元,同比增长16.4%;林业增加值3.9亿元,同比增长12.4%;畜牧业增加值10.8亿元,同比增长8.3%;渔业增加值7 952万元,同比增长7%。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15.2万公顷,同比增长3.3%。粮食总产量334.7万吨,同比增长27%。主要农副产品产量如下:林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年完成造林面积16 199公顷,其中人工造林5 732公顷,无林地和疏林地新封9 800公顷,有林地造林面积667公顷。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229.6万千瓦,同比增长7.3%。拥有农用拖拉机8.9万台,同比增长3.5%。农村用电量17 923万千瓦时,同比增长9.6%。
    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效益和速度同步增长。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24.1亿元,增长16.2%。其中,重工业完成增加值21亿元,增长14.9%;轻工业完成增加值3.1亿元,增长28.3%。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增加值5亿元,增长21.7%。中省直]二业实现增加值1.4亿元,增长15.4%;地方工业实现增加值22.7亿元,增长16.6%。地方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如下: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07.35%,同比提高33.3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总额9.1亿元,同比增加2亿元,其中地方工业实现利税9.2亿元,同比增加1.9亿元。建筑业增长较快。全年实现建筑业总产值36.2亿元,同比增长46.8%。房屋施工面积17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2.7%;房屋竣工面积141.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0.1%。
    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快速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8.2亿元,同比增长33.4%。全市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实现155.6亿元,同比增长34. 1%。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19.5亿元,增长2.7%。投资结构继续改善。第一产业投资额为10亿元,同比持平,占全部投资的6.4%;第二产业投资为75.5亿元,同比增长71.1%,占全部投资额的47.7%;第三产业投资72.7亿元,增长12.7%,占全部投资额的45.9%。交通运输邮电通信业投资9.8亿元,教育事业投资1.4亿元。全年新增固定资产73.8亿元,同比增长33%。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为46.6%,同比增长6.6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额35.6亿元,商品房销售面积116.9万平方米,分别增长49.4%和30.2%。
    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保持活跃。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3.5亿元,同比增长17.1%。其中,城镇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48亿元,增长17.1%;乡村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5.5亿元,增长17.4%。从行业看,批发业21.4亿元,增长17.9%;零售业27.2亿元,增长16.3%;住宿业营业额7.5亿元,增长7.6%;餐饮业营业额12.8亿元,增长17.1%。从商品类别看,吃的商品零售额31.8亿元,占零售总额的50%;穿的商品零售额13.8亿元,占零售总额的21. 7%;用的商品零售额14.9亿元,占零售总额的23.5%。
    对外贸易 对外贸易平稳增长。全市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实现32.8亿美元,同比增长15%。其中,进口拉动作用明显,实现8.3亿美元,同比增长2.5倍;出口实现24.5亿美元,同比下降6.4%。边境小额贸易完成5.7亿美元,同比增长38%;一般贸易完成25.9亿美元,同比增长7.4%;其他贸易完成1.1亿美元,同比增长3.8倍。
    旅游 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315.2万人次,同比增长18%。边境旅游出入境人数37.2万人次,同比增长9.2%。其中,出境人数2.2万人次,同比增长34.8%;入境人数35万人次,同比增长7.9%。五大连池风景区旅游人次突破120万。加大宣传营销力度,在满洲里首届中俄地区旅游合作交流会、杭州世界休闲博览会上,“中俄双子城”品牌引起广泛关注。强化央视主流媒体宣传,城市知名度明显提升。五大连池“圣水节”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五大连池风景区名镇建设加快推进,火山博物馆完成前期,机场预可研通过评审。五大连池温都水城国际酒店投入运营,黑河龙江国际交流中心开工建设。试车经济创出品牌,被国家汽协确定为寒地试车基地。
    交通 全市交通运输业平稳发展。完成铁路货运量140.2万吨,铁路货物周转量20 179.8万吨公里;公路货运量982万吨,公路货物周转量127 357万吨公里;水路货运量24.5万吨,水路货物周转量196.2万吨公里;航空货运量110吨。完成铁路客运量154.2万人,铁路客运周转量29 874.6万人公里;公路客运量748万人,公路客运周转量67 978万人公里;水路客运量19.6万人,水路客运周转量157万人公里;航空客运量9.1万人。
    财政金融 财政收入增幅较大。全口径财政收入30.2亿元,同比增长22.4%。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8.4亿元,同比增长22.6%;上划收入11.8亿元,同比增长22.1%。全市一般预算支出94.6亿元,同比增长1.6%。主体税种中,营业税6.3亿元,增长38.7%;增值税5.4亿元,增长6.1%;企业所得税4.5亿元,增长25.5%。金融存贷款增加较多。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存款余额443.5亿元,同比增长15.3%,其中储蓄存款296.2亿元,同比增长14.6%。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贷款余额194.8亿元,同比增长16.4%,其中短期贷款116.8亿元,同比增长6.3%。
    教育文化 卫生和体育事业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全市高等教育在校生9 928人。普通中学在校生87 356人。职业中学在校生4 900人。小学校在校生99 926人。小学净入学率99.95%.初中净入学率99.98%。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4个,文化馆(站)7个,全市共有公共图书馆6个,广播电台1座,电视台1座,广播电视台5座。电视人口覆盖率达到96.82%,广播人口覆盖率达到94. 26%。卫生事业不断发展。年末卫生机构床位数7 470张,卫生机构技术人员7 925人,其中,医师3 403人。全市共有卫生机构420个。
    环境保护 全市环境保护系统共有271人,各级环境监测站9个,环境监测人员82人。有自然保护区25个,城市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全市综合能源利用效率稳步提高。全年综合能源消费总量244.06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9.76%;单位GDP能耗0.825吨标准煤/万元,同比下降3.1%。
    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据公安部门统计,年末,全市总人口173万,其中,城镇人口61万,占总人口比重35.3%;乡村人口112万,占总人口比重64.7%。全市人口出生率7‰,死亡率5.1‰,人口自然增长率1.9‰。年末,全市在岗职工112 948人,同比增长2.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 713元,同比增长18.6%。农民人均纯收入8 651元,同比增长22.8%。社会保障事业平稳发展。全市企业参加养老保险职工86 511人,企业参加失业保险职工52 434人,企事业参加基本医疗保险职工176 689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