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书记:张世华 1961年3月生,大学学历,中共党员,1977年7月参加工作,2011年12月任现职。
副书记:张晓燕(女) 马 勇
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张明华
县长:张晓燕(女) 1965年10月生,研究生学历,中共党员,1987年8月参加工作,2011年3月任现职。
副县长:王海东 王春城 由 莉(女)
刘洪法 唱贵忠 霍德才 刘鹤杰
县政协主席:单连学
【概况】
嫩江县位于黑龙江省西北部,地处黑龙江、内蒙古和加格达奇、呼伦贝尔、齐齐哈尔、黑河“两省四市”交汇点,辖区面积1. 51万平方公里,辖14个乡镇、147个行政村,总人口51万。驻有中储粮北方公司、农垦九三管理局及其10个国有农场、22个驻军农场。县域耕地面积80万公顷,其中县属耕地43. 13万公顷;被誉为“中国大豆城”、“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农业产业化基地”和“中国最大北药种植基地”。嫩江矿产资源丰富,探明储量矿藏62种,其中铜储量362万吨,居全国第三位;珍珠岩储量1 313万吨,居东北之首;大理岩储量3.5亿吨,占全省储量的25%;煤储量1.2亿吨;享有“地质摇篮,矿产之乡”美誉。嫩江县交通顺畅便捷,商贸物流繁荣活跃。是大豆之乡、北国粮仓、古道驿站、矿产摇篮,彰显出驿站文化、军垦文化、民俗文化独特地域风情。
农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实现754 256万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16.1%,其中种植业628 888万元,增长17.9%。全年总播种面积431 776公顷,同比增长12.1%,其中粮食播种面积416 548公顷,同比增长10.5%;粮食总产量1506 622吨,同比增长40.1%。药材播种面积4 665公顷,同比增长25.4%。全年畜牧业总产值达106 931万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7.8%,占农林牧渔业产值比重达到14.2%。林业、渔业呈现一增一降。全年14个乡、镇完成造林面积601.73公顷。林业实现产值4 418万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2.7%。渔业实现产值810万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下降5.1%。
工业 工业生产增长较快,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263 090万元,同比增长36.6%。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60 560万元,同比增长15.8%。工业产品产量增多减少。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种主要工业产品中,全年产量比上年增长的有6种,占75%,增幅均超过3.7%,最高达到1.7倍。工业经济效益保持平稳。2011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203 415万元,同比增长58.l%;实现利税28 764万元,同比增长59.9%。综合经济效益指数104.7%,比上年增48.5个百分点。
固定资产投资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度增长。县委、县政府科学把握全县投资状况和发展任务,加强了重点行业调控,引导投资方向,把握固定资产投资的规模和速度,进一步加强重点项目建设,保持投资对经济的持续拉动力,从而有效地推动了全县经济的发展。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30 689万元,同比增长51.6%,其中城镇投资612 673万元,同比增长54.7%。
国内贸易 城乡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0 721万元,同比增长2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3.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24%,增速快于农村15.6个百分点;批发业同比增长50.8%,增速分别比零售业、住宿业和餐饮业快34.3、38.4和37.8个百分点。消费热点主要体现在文化娱乐、化妆用品、家用电器、服装等方面,反映了嫩江县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对外经济 对外经贸稳步增长,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全县实现进出口总额39 154万美元,同比增长17.2%,其中:出口总额27 052万美元,同比下降18.6%;进口总值12 102万美元,同比增长64.8倍。2011年嫩江县继续强化全民招商的思想理念,推动了招商引资的开展。全年全县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1.6亿元,同比增长21.3%,
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全年全县交通运输业实现增加值共58 827万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7.0%。邮电通信业平稳发展。由于通讯业的迅速发展,虽然家庭私人住宅电话已经由小灵通或移动手机电话取替,但近年来随着计算机互联网用户的增加,私人住宅电话数量呈上升趋势。截至年末,全县固定电话家庭用户达48 867部,比上年增长1.5%。计算机互联网用户达到32 143户,同比增长26.5%。
教育、文化、卫生 教育事业在改革调整中稳步发展。全县共有高中6所,在校生6 804人;初中27所,在校生18 337人:小学29所,在校生30 371人。全县幼儿园53所,在园幼儿7 858人。经过努力,全县中、小学的办学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全县共有文化事业单位7个,其中,文化馆1个、艺术表演团体1个。全年送戏下乡演出42场、观众达到3.7万人次,组织大型文艺演出8场、观众达2万多人次,专场演出2场、观众达1.3万人次。广播、电视事业不断向前推进。2011年,全县数字电视用户达到72 195户,同比增长7.7%,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卫生事业规范运行。年末全县共有卫生机构332个,其中医院、卫生院25个,门诊部3个,村卫生所241个;各类卫生机构拥有床位数847张,卫生技术人员2 04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