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书记:宋树生 1959年10月生,研究生学历,中共党员,1976年7月参加工作,2011年10月任现职。
副书记:王学斌 杨春辉
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孙长春
县长:王学斌 1965年9月生,研究生学历,中共党员,1987年8月参加工作,2011年11月任现职。
副县长:郑武峰 赵铁雨
夏剑颖(女)单国峰 王 真 曹金库
县政协主席:杨茂公
【概况】
绥棱县位于小兴安岭南端西麓、黑龙江省中部、绥化市东北部。全县幅员面积4 238平方公里,下辖11个乡镇、76个行政村、501个自然屯,总人口33万,地貌大体为“六山一水三分田”。绥棱山川秀美,储有煤、陶粒页岩、花岗岩、玄武岩、泥炭等数十种矿产,潜在经济价值百亿元。林地面积20.4万公顷,活立木储量1 600万立方米,年产优质木材15万立方米,年交易量超100万立方米。盛产上百种山产品、500余种药材和多种走兽飞禽。努敏河、克音河、泥尔基根河3条主要河流贯穿全境,水资源储量达11.4亿立方米,总水面0.73万公顷,年均径流量9亿立方米。绥棱县是滨北寒地黑土中心区域带,耕地总面积13. 87万公顷,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县,黑龙江省水稻、大豆主产区。旅游资源独具特色,有金斗湾漂流、森林小火车、白马石、北满省委旧址老金沟、原始森林等一系列旅游景点。基础设施完善,交通便利,通达八方。境内有绥棱林业局、绥棱农场、省浆果研究所和2个部队农场、5个县团级驻绥单位。绥棱县是国家二类革命老区。
2011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实现41. 84亿元,同比增长29.4%;全口径财政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分别实现2.5亿元和1亿元,同比增长66.7%和58.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0. 71亿元,同比增长95. 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实现8 098元和7 700元,同比分别增长33.1%和1 0%。
工业 坚持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为牵动,全力打造木材、建材、纺织、服装、粮食加工、畜禽加工、蔬菜加工、文化、商贸物流、旅游等十大产业,推动县域工业经济健康发展。2011年共对接洽谈项目170个,签约项目65个,开工建设项目34个,其中生产加工型项目33个,超亿元项目15个,合同引资总额39.08亿元,到位资金21. 26亿元。
农业 紧紧围绕新农村和现代化大农业建设两条主线,推动农业、农村工作整体提档升级。全县粮食生产夺得历史最大丰收,粮食总产量达到6. 55亿公斤,农业总产值达到32亿元,同比增长44.4%。积极打造“五园五区五带”现代农业示范区,明确了责任机制、科学技术、管理办法。大力发展畜牧经济,全县各类养殖畜禽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发展到17个,畜禽饲养总量达到405万头(只),专业户发展到2 000户,其中大场650户。劳务经济坚持向规模输出和技能输出要效益,全年累计培训3 200人、内转外输劳动力5. 69万人,实现劳务收入5.1亿元。扎实推进中间村提档升级和中心集镇建设,新农村整体面貌发生巨大变化,上集新邨被省里评为五星级示范村,永和民俗新村被评为省级四星级示范村。
城市建设 着力建设生态园林化、风格特色化、宜居现代化的区域中心城市,大手笔设计,大气魄建设,大力度管理,使城市环境极大改善,城市品位极大提升,群众满意程度极大提高。新铺、维修、更换路边石8 600延长米,维修人行道火烧板4 000平方米、彩砖1 000平方米;新栽植乔木1.7万棵、灌木66万丛、花卉80万株、藤本植物4 000棵,铺设草坪1.8万平方米。
社会事业 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创建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县。投资9 000万元新建县医院,投资7 000万元建设群众文化艺术中心。基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稳步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全面实施。高度关注就业再就业工作,开发公益性岗位788个,发放社保补贴1 300万元;全县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0%,城镇居民医保参保率达98%以上。建设廉租住房238套、保障性住房650套,改造农村泥草房1 780户。重点搞好城镇绿化,突出造片林、块林,做好城乡结合部的绿化工作,全面提升城市绿化的档次和水平,形成“城在林中、林在城中、人在绿中”的生态景观。努力促进就业。实行就业优先发展战略,积极拓宽就业领域。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扩大就业容量。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保持城乡就业稳定;继续实施培训补贴、小额担保贷款等就业政策,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鼓励、支持绥棱籍人才和农民工返乡创业,鼓励绥棱籍大中专毕业生、复员军人、下岗失业人员灵活就业。建设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实施公共就业服务场所功能一体化工程,为有效扩大就业提供优良政策环境。全面推行劳动合同制,加快劳动标准体系建设,完善劳动保护机制。
【水稻催芽育秧基地】
通过争取上级政策、县级财政投入的方式,筹资2 600万元,建设宝田一次催芽400吨、抚北一次催芽100吨、诺敏河一次催芽50吨等3个催芽育秧基地,年催芽能力达1 100吨。基地采用国内一流的催芽装备,运用先进的催芽技术,实行市场化运作、组织化管理,2011年春季,累计催芽900吨,育秧齐壮,得到广大群众的一致认可。省委书记吉炳轩、省政府副省长吕维峰先后到基地检查指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