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工商业联合会
黑龙江省工商业联合会(简称黑龙江省工商联),也称黑龙江省总商会,是中国 共产党领导的全省工商界组成的人民团体和民间商会,是党和政府联系非公有制经济 人士的桥梁和纽带。
黑龙江省工商联成立于1953年,正值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全省各级工商联组织和 广大会员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积极加入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行列,捐献几十架战斗 机、数十门大炮等军需物资。在恢复国民经济、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和全面建设社会主 义的历史时期,全省工商联组织认真宣传贯彻党对工商业的政策,动员广大会员踊跃 认购经济建设公债,支援国家建设,鼓励和支持工商业者立足本企业本岗位,搞好有 利于国计民生的生产经营。在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全省各级工商联认真组织广大会 员,深入学习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团结教育私营工商业者走社会主义道路,1956年实 现全行业的公私合营,取得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胜利。在“文化 革命”的十年浩劫中,工商联组织被停止活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落实各项 政策,工商联组织得到恢复和发展,开创了工商联工作的新时期。1991年7月,中共 中央下发《批转中央统战部<关于工商联若干问题的请示>的通知》,文件阐明在社会 主义初级阶段非公有制经济将长期存在和发展形势,赋予了工商联做好非公有制经济 代表人士思想政治工作的历史使命,为新时期工商联的发展指明了方向。50余年来, 全省各级工商联会员总数已发展到35 579个,其中企业会员13 244个、团体会员402 个、个人会员21 609个;全省已建工商联省级组织1个、市(地)级组织13个、县( 区)级组织132个、基层组织491个、行业(同业)组织128个,形成了较完整的工商 联组织网络。
全省各级工商联组织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围绕促进黑龙江省非公有制经济 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健康成长这个主题,积极建言献策,有效地发挥了 工商联参政议政的职能作用。广大工商联干部深入实际,大力开展调查研究,认真履 行参政议政职能,有效地发挥了工商联参政议政的职能作用。同时,工商联各级组织 非常重视做好代表人士的推荐工作,把拥护党的领导、有一定经济实力和良好企业信 誉、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的爱国、敬业、守法的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向各级人大和政 协举荐,共举荐各级人大代表720名、政协委员2 171名。
全省各级工商联十分重视发挥商会职能,坚持为会员服务的宗旨,服务立会、服 务兴会,不断拓宽服务范围。省工商联共组织48家会员企业参加中国首届民营企业交 易会,签订协议29项。2000年6月,省工商联组织民营企业家赴俄罗斯进行经贸考察 ,并举办中俄企业家对接洽谈会,为民营企业家走出国门,开辟国际市场做了有益的 尝试。2001年9月,组织30名民营企业家出席第6届世界华商大会,促进了相互间的经 贸合作。2005年8月,由农业部、全国工商联和黑龙江省政府共同主办的全国乡镇企 业、民营企业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暨对俄经贸洽谈会在牡丹江市举办。省工商联承担 组织和接待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以及本省13个市(地)工商联 参加洽谈会的会员企业任务。2006年7月,在加格达齐市举办全国地区工商联联席会 暨经贸合作恳谈会。全国13个省(市)32个地市共138名工商联领导和企业家参加会 议。2008年1月,由省工商联主办,省商务厅等有关部门协办的“龙、港、台商会合 作与发展恳谈会”在哈尔滨市举行。2004-2008年,齐齐哈尔市工商联协助市政府连 续举办5届中国(齐齐哈尔)国际小商品交易会。从1990年开始,每年举办一届中国 哈尔滨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省工商联发挥民间商会作用,积极邀请和接待国内外企 业和工商社团参加洽谈会,为洽谈会的成功举办作出了突出贡献,连续多次被评为洽 谈会先进单位,受到省政府的表彰和奖励。据统计,改革开放以来,省及各市、县工 商联先后与俄罗斯、日本、韩国、美国、法国、德国、捷克、泰国、马来西亚、朝鲜 、澳大利亚及中国香港、中男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建立经贸关系和友好往来。全省各级 工商联组织同国内外工商社团及商会组织建立友好商会326个,其中国内271个、海外 55个。全省各级工商联组织在经济活动中,扎实有效地开展维权服务、信息服务、培 训服务等各项服务工作,切实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的思想政治工作。充分发 挥工商联组织作为党和政府联系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桥梁和纽带,政府管理非公有制 经济的助手作用,认真履行统一战线人民团体和民间商会的职能,对广大会员进行团 结、帮助、引导、教育,维护会员的合法权益,为会员搞好服务,培养一支拥护党的 领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积极分子队伍,为推动全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 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为推进全省经济和社会更好更快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