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宏观调控
产业项目建设坚持把产业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增长、财税增收、创业就业之源,围绕“十大重点产业”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带动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以“十大重点产业”为重点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构建。围绕建立现代产业体系的主攻方向,筛选确定2012年省重点推进的产业大项目585个,这些项目投资规模大、产业带动力强、市场前景好,建成投产后对黑龙江省实现“十二五”时期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增长翻番的目标将起到重要的拉动作用。继续完善产业项目建设双重推进工作机制,黑龙江省政府分别与18个项目责任主体签署责任书,确定了产业项目建设的目标任务,增强了市(地)政府和相关部门做好产业项目的责任意识和紧迫意识。省十大产业推进组通过建立联络员会议通报会商制度,开展政银企对接等一系列活动,积极帮助和督促各地推进项目建设。各市(地)开展项目集中开工、培训讲座、走比看学、集中招商观摩等活动,提高广大干部运用经济规律、市场规律推进产业项目的本领和水平,为巩固提升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成效积累宝贵经验。集中开展项目会,帮助项目单位解决土地、供电、环评等重点、难点问题,对不能现场办结的事项均承诺工作时限,为省重点推进产业项目建设早开工、早投产、早见效创造条件。切实加大资金扶持力度,2012年省产业结构调整资金的额度增加到27亿元,通过贷款贴息等灵活方式,为项目顺利推进提供了支持。加大对2011年13个省重点产业园区的推进力度,经过专题调研新增加8个省重点产业同区,省级重点产业园区总数达到21个,“八大经济区”每个经济区都有2~3个省重点产业园区作支撑。充分发挥规划引导作用,先后出台省重点产业、工业转型升级、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产业综合性规划和一系列专项规划,明确了全省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和产业布局。研究制定矿产资源、市场优势吸引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促进科技成果在省内快速转化、资源加工企业在省内延长产业链条。打破体制、区域、所有制界限,积极推进省市协同、银企合作、垦地共建、产业融合,促进各类投资主体合作谋划项目。有重点地开展招商活动,举办央企联谊会,开展与香港、广东、浙江三地经贸合作及“哈洽会”等活动,签约项目261个,签约金额3 144亿元,为黑龙江省产业项目持续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强化政策和规划引导
对黑龙江省“十二五”规划《纲要》主要目标任务进行分解,颁布实施《黑龙江省主体功能区规划》,成为全国首个颁布的省级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地区。《黑龙江和内蒙古东部地区沿边开发开放规划》取得积极进展。实施《黑龙江省工业转型升级“十二五”规划》,明确了工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制定实施《关于促进我省融资性担保机构规范发展的实施意见》,对于融资担保机构合规运行提供指导。出台《黑龙江省现代化大农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明确提出加快推进以大水利、大农机、大科技、大合作为主要特征,以水利化、科技化、机械化、合作化、产业化、市场化、城镇化、生态化为重要标志的现代化大农业建设的重点任务,必将促进黑龙江省农业农村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进一步推进各领域改革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顺利完成第六轮行政审批事项清理工作,调整取消审批事项312项。扎实开展绥芬河市、抚远县省直管县(市)改革试点工作。有序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进在哈尔滨试点的央企“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地方工作,全面启动厂办大集体改革工作。积极开展松嫩、三江平原现代农业综合改革试验,在全省26个县和农垦总局启动改革试验试点。扎实推进统筹城乡发展改革试点,裴德镇与双峰农场、双山镇与鹤山农场场镇共建试点吸纳带动周边农民10万余人,沿乌苏里江四县(市)城镇化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创新垦区管理体制,探索设立农垦建三江、九三管委会。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完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全省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和“新农合”参合率分别达到98.1%和99.4%。扎实推进七台河等城市和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省级基本药物集中采购机制平稳运行,基本药物制度对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现全覆盖,实施医改以来基本药物销售价格平均下降43.6%,百姓得到明显实惠。 (王振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