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阿陵达河
阿陵达河 又称富尔涧河、海罗伊河、濠来亦呼乌林答河,均属满语。地理座标东经130°09′,北纬47°11′,该河由此向南流经四队至鹤立镇与乌龙河相交后入松花江、全长57公里。属于常令河。
石头河
石头河 地理座标东经130°19′,北纬47°22′,该河顺山根流过,河石较多,故而得名。河道流经新华农场二十一队东北部,全长88公里,床宽30米,属于常令河性质。
乌龙河
乌龙河 地理座标东经130°05′,北纬47°2′,发源于青黑山脉南端东麓和老头沟等五处山河,该河经新华农场二队,副业队、造纸厂等地,汇入河陵达河,流域面积约697.5平方公里,属于常令河性质。
伏尔基河水库
伏尔基河水库 位于场部北15公里处。总库容量890万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200 公顷,主要用于农田灌溉和养鱼。修建于1970年。
【黑龙江省宝泉岭农场】
【黑龙江省宝泉岭农场】 位于萝北县境内,场部东北距萝北县城45公里,西南距鹤岗市28公里,地理座标为东经130°18—130°54′,北纬47°13—47°43′。东隔嘟噜河与共青农场相邻;西以梧桐河为界与鹤岗市青山林场、东方红乡相望;北跨小北河与鹤北林业局相连;南与新华农场、梧桐河农场相连,...
第一生产队
第一生产队 位于岭北地区,位于场部西南12公里处,1950年建点时为河西作业区,1956年为五分场,1964年撤消分场编为一队,1969年为十五团一连,1977年为宝泉岭农场第一生产队。土地1656公顷,耕地1325公顷,172户,492人,经济主要以农牧业为主。
第二生产队
第二生产队 位于场部西南7公里处。土地1312公顷,耕地1071公顷,138户,430 人。经济以农业为主,还有部分养殖业。
第三生产队
第三生产队 位于场部西南23公里处。1958年建点时为宝泉岭农场五分场三队,1964年撤消分场后编为三队,1969年为十五团三连,1977年为宝泉岭农场第三生产队。土地1013公顷,耕地940公顷,124户,402人。以农业为主。
第四生产队
第四生产队 位于场部西南14公里处。1965年建点为五分场开荒队,1969年为十五团四连,1977年为宝泉岭农场第四生产队。土地1621公顷,耕地701公顷,31户,244 人。经济以农业为主。
第五生产队
第五生产队 位于场部西8.5公里处。土地895公顷,耕地741公顷,1958年建点时为宝泉岭农场五分场作业站,1964年分场撤消后编为五队,1969年为十五团五连,1977 年为宝泉岭农场第五生产队。300人,93户。主要种植小麦、大豆等作物。
第六生产队
第六生产队 位于场部东南15.8公里处。1953年建点时为红旗队,1958年为宝泉岭农场二分场七队,1964年分场撤消后编为第七生产队,1969年为十五团六连,1977年为宝泉岭农场第六生产队。土地1710公顷,耕地1387公顷。590人,189户,主要种植小麦、大豆。
第七生产队
第七生产队 位于场部西南11.7公里处。1969年建队时为十五团七连,1977年为宝泉岭农场七队。土地1600公顷,耕地930公顷,239人,104户。主要种植小麦、大豆等作物。
第八生产队
第八生产队 位于场部东南14公里处。1950年建点,1953年为宝泉岭农场二分场场部。1964年分场撤消为第九生产队,1969年为十五团八连,1977年为宝泉岭农场第八生产队。土地1939公顷,耕地1587公顷。576人,192户。主要种植大豆、小麦。
第九生产队
第九生产队 位于场部东南17公里处。土地2050公顷,耕地1300公顷。1938年前为自然屯,1938年—1940年日本侵占此地时名为“公义勇”。1952年建队时为宝泉岭农场二分场八队,1964年撤消分场为八队,1969年为十五团九连,1977年为宝泉岭农场第九生产队。498人,167户。以农...
第十生产队
第十生产队 位于场部东南28公里处。1954年建队时为宝泉岭农场二分场十队,1964年撤消分场编为十队,1969年为十五团十连,1977年为宝泉岭农场第十生产队,土地2480公顷,耕地1216公顷,主要种植小麦、大豆等。114户,316人。
«
1
2
...
14960
14961
14962
14963
14964
14965
14966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