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村实用技术教育
农村实用技术教育全市有农民技术培训学校17所,其中,教育部门和集体办学13所,其他部门办学4所,共有专任教师22人,在校生8066人。全年,毕结业生36 687人,其中,长班408人,短班36 279人。
-
概况
社会力量办学概况据市教委不完全统计,全市社会团体办学和私立学校51所,在校生人数5833人,有教职工273人,校舍建筑面积25 942平方米,其中自有23 274平方米,租、借用2668平方米,有教学实验仪器设备226台(套)数,价值29.6万元,社会力量办学资产总值达675.46万元。有1所学校被...
-
光明家具集团向伊春职业学院颁发奖学金
光明家具集团向伊春职业学院颁发奖学金光明家具集团在伊春职业学院设立奖学金基金会以来,教师先后有40人次获光明集团奖教金,金额50 900元;339名学生获得光明集团奖学金,金额176 200元。
-
广电人援建广电希望小学
广电人援建广电希望小学2000年,伊春市广播电视局全体职工援建嘉荫县旧城村小学,改善办学条件,资助特困学生,这所学校被当地县政府更名为广电希望小学。是全省第一所由广电系统援建的希望工程。 全局职工捐款6万元,改善920平方米的校舍,屋顶换上铁皮瓦盖,更新全部桌椅,增添活动器材。同时,由广电局处...
-
职业学院与伊春药业合作办学
职业学院与伊春药业合作办学伊春职业学院同伊春药业有限公司合作办学于5月11日达成协议。是本市校企联姻、强强合作的又一举措。 这次合作开办的医药商贸专业经省教委批准,本年面向全省招收参加全国普通高考的高中毕业生,学制3年。学生入学时与伊春药业有限公司签订就业协议书,第一学年学费由学生自理,第二、...
-
龙飞学校高考创历史最好水平
龙飞学校高考创历史最好水平龙飞计算机学校1997年被省教委评为省社会力量办学先进单位。并多次被市教委评为办学先进集体。 龙飞学校以计算机教育为主,采取升学、就业、退费的办学思路,及宽进严出的办学方法,并采用试学制。周六不休,每天10节课,文化课与专业课各占一半,使毕业生在升学、就业方面得到有力...
-
概况
科学技术综述概况“九五”中前期,先后制定出台《伊春市科学技术进步奖励条例》、《企业高新技术角辟建管理办法》、《大力发展民营科技企业的决定》及《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进全市科技进步的意见》,编制印发《伊春市优先发展的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项目)指南》。 2000年,新出台了《伊春市县(市)、区、局党政...
-
科教兴市领导体制初步建立
科教兴市领导体制初步建立全市分级建立科技领导小组,并将科技进步作为各级政府任期和年度目标考核体系的重要内容。依靠科技进步推动经济发展的观念在各级领导干部中初步形成,“科教兴市”由部门行为逐步上升为党委、政府行为和全社会的自觉行动。
-
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不断提高
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不断提高短轮伐期万亩工业原料林营造、水稻“三超”栽培、三特感冒片、北豆根胶囊、夹心苯板、刺嫩芽栽培、黑木耳袋用料栽培、便携式无燃料小型发电系统等重点攻关中试项目取得突破性发展。 全市累计获得重大科技成果126项,其中省市科技进步奖92项,部分项目转入产业化生产,科技成果转化率达...
-
科技体制改革取得初步进展
科技体制改革取得初步进展按照“稳住一头、放开一片”的科技体制改革方针,全市有8个科研机构,有的走向市场,有的实行企业化经营;58 554名科技人员,在不同的岗位上为科教兴市作出贡献。加快科研机制转换的步伐,建立伊春市生产力促进中心,开始向技术新主体企业化的目标迈进。
-
技术交流与合作领域进一步扩大
技术交流与合作领域进一步扩大“九五”期间,全市先后与清华、同济、复旦、哈工大、南林、北林等15所高校、科研单位及100多位专家、学者建立起长期的比较稳固的技术合作关系,累计签订技术合同206项,成交额2048万元。1999年全市技术市场交易额6890万元。
-
科教兴林
科教兴林“九五”期间,科教兴林坚持“以营林为基础”的方针,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把森林资源的培育、保护和发展作为首要任务。从种苗培育,造林抚育,分类经营,资源保护等各个方面提供先进技术,加强科学管理,使全市森林资源培育和保护的整体水平始终处于国内先进行列。 在种苗生产中培育和推广速生、丰产、...
-
科教兴工
科教兴工科教兴工围绕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以调整经济结构、培植支柱产业为重点,以用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为重点,推进产学研联合,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开发新产品,产业产品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 全市工业技术水平有较大的提高,实力进一步增强。“九五”期间,组建光明、朗乡2个企业高新技术角,培植中林高科、伊...
-
科教兴农
科教兴农以建立质量效益农业示范区、农科教统筹和推广普及先进实用技术为重点,以创建科技示范乡、村、户为突破口,突出科技教育,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 全市形成市有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县(区)设农业技术推广站,乡镇有综合服务站;村屯有农业技术推广组和科技示范户的农业科技服...
-
民营科技异军突起
民营科技异军突起2000年,全市民营科技企业发展到45户,其中省级民营科技企业增加到13户。从业人员2573人,开发58项科技成果和国家专利。2000年,产值超过6300万元,利税超过650万元。分别是“八五”末的1.97倍和1.86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