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龙文化频道消息 农历二月初二,是我国民间的传统节日“龙头节”,北方乡间流传“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象征春回大地,万物复苏。
据了解,在古代这一天被称为“中和节”,传说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的日子,从此以后,雨水会逐渐增多。所谓“龙抬头”指的是经过冬眠,百虫开始苏醒。所以俗话说“二月二,龙抬头,蝎子、蜈蚣都露头。”因此,这天也叫“春龙节”。
农历二月初二又恰逢“惊蛰”前后,大地开始解冻,天气逐渐转暖,蛰伏在泥土或洞穴里的昆虫蛇兽,将从冬眠中醒来,传说中的龙也将从沉睡中醒来。农民告别农闲,开始下地劳作。所以,古时又将这一天称为“春耕节”。在黑龙江民间还有这样一种传说,如果这一天男人们还睡懒觉,不早起,那么轰轰隆隆的雷声就要来唤他起床劳作了。
这天,男人们要把蓄了一正月的头发剪短,女人们也都在这天洗头,洗澡,巧手的妇女,还会用红布条及一寸长短的秸杆,串成象征龙尾的小饰物,缝在小孩子的衣服领子上,寓意孩子将来有出息。
这天,家家要吃猪头肉、啃猪蹄,代表对吉祥富足生活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