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鄂伦春族的狩猎民俗

    鄂伦春族在古代狩猎生产生活中,主要以骨和木制作各种民具。其中主要以狩猎工具及生活用具为主,后来由于铁的传入,部分鄂伦春人也学会了锻铁来制作工具。鄂伦春人以草、骨、木、铜、铁制作的有骨筷、骨勺、骨扳指、骨针、骨箭、骨项链、骨戒指、骨制帽饰、胛骨占卜器、摇车骨板饰片、骨刀柄、木制扎皮棒、木制鞣皮刀具、木勺、小木桌、弓、箭杆、枪架、鹿哨、滑雪板、猎刀鞘、烟锅、木轮小车、木制摇绳器、扎枪、鱼叉、苇帘、鬃毛编织、草编、柳编等等。
  鄂伦春族在距今大约500年前,在黑龙江北岸时仍使用骨和木做的针,把狍子或獐子的胫骨取下来,砸或削成细骨棒在石头上磨制的。慢慢地,才发明了针眼引线的办法。木针与骨针相同,以松树心木来做的木针比骨针还硬。
  鄂伦春人的骨筷子是用狡浫或鹿小腿骨制成的,先把狡浫或鹿的小腿骨两头截齐,在骨头上面用刀轻轻敲打,骨头自然裂开缝,然后翻过来轻轻敲打骨头的另一面,这样骨头两侧就会直直地裂开缝。再用刀具轻轻地刮削成筷子状的小骨条,最后用叫“嘎日”的刮削工具反复刮削,精美的骨筷子就做成了。骨筷子做好后,插入猎用刀鞘外层放筷子的特制槽内,使猎刀和骨筷子成为一体,十分精美。猎刀和骨筷子是鄂族猎人的重要标志之一。
  在鄂伦春族中还曾流行一种用狍子角磨制的角锥,是把狍子角尖端部分锯下来后,把角尖在石头角磨制成尖状即成。
  在鄂伦春族古代还有一种原始工具,叫尖木棒,是属于采掘时用的工具。用松木和桦木做成的,用于采集时挖掘植物根茎用的,是鄂伦春族古代妇女们在采集劳动过程中创造出的一种原始工具。
  鹿哨,在鄂伦春语称为“乌力安”,狍哨,鄂伦春语称“皮卡兰”,都是鄂伦春人在古代狩猎时,模拟鹿或狍子的叫声,引诱鹿和狍子的一种狩猎工具。
  狍哨,俗称“桦皮哨”,狍哨的制作方法是先用薄桦树皮片从中间折叠,向内剪成上弧下方状片。
  鹿哨和狍哨既是鄂伦春人拟声引兽狩猎的工具之一,也是最为原始的乐器之一。
  骨扳指,又被称为“骨指环”,鄂伦春语称为“乌尔郭屯恩”。是鄂伦春族以弓箭狩猎时代弓箭的配套用具。做弓背的材料是弹力极大的落叶松和“报马子”木黏合在一起制作的。弓弦是用鹿和狡浫筋搓成的筋绳来做的,是在搭弓射箭时怕磨破拇指皮制作的。
  在鄂伦春族古代骨制品工具中,还有骨勺、骨扣、骨戒指、骨项链、骨簪等,种类丰富,形式各异,加工精细,都是鄂伦春族骨制艺术中的佳美之作。
  在鄂伦春狩猎时期,以编织方法制作工具也很流行。编织分为草编、柳编、毛编三种。草编主要用于“斜仁柱”围子和门帘上,技法是以交叉平编为主。在狩猎生产中为了祭祀需要,有时也以柳木条编织成狍子或鹿的造型。
任何一个民族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都离不开生产工具,生活用具的不断创造,不断更新。现在,我市鄂伦春族其中部分狩猎工具,在中国民族博物馆逊克鄂伦春分馆和爱辉区新生乡“岭上人展览馆”展览或收藏,供游人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