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黑龙江新闻网
2015年伊始,在亚布力旅游滑雪度假区,哈尔滨滑雪发烧友孙先生开心地体验了一把“三山联网”一卡通的便捷:只需持一卡,便可尽享在国内最丰富、最具挑战性、“三山”46条、各自风格迥异的雪道上,飞驰而下的畅快。
保生态 全局调产促转型
“一卡通”,这个看似简单的变化,却蕴含了森工保护生态、整合资源、努力转型、强势攻坚的行走路径。
2014年4月1日,我省森工林区全面停止商业性采伐。这意味着,长期以森林采伐为重要经济支柱的森工,必须另谋出路。
经济转型,势在必行。
只有定位准了,产业布局合理了,才能实现经济的成功转型。森工提出,立足发挥资源优势,打生态牌、走生态路、发展生态主导型产业。他们在生态产业、非木产业和境外资源开发这三大板块上下功夫,着力发展森林食品业、生态旅游业、种植养殖业、北药业、苗木花卉业、仓储物流业、对外资源开发和木材精深加工八大产业,使林区经济结构得到有效调整,一二三产业比例日趋合理,非国有经济产值比重已经达到了72.2%。
大厨房 端出道道黑森“菜”
“源自黑土地、产自大森林”,一直是森工人对于“自家”产品的骄傲与自豪。无论是绥阳局的黑木耳、柴河局的坚果,还是迎春局的黑蜂、清河局的五味子、蓝莓,森工林区几乎每个林业局都有自己的“看家本事”。
在我省提出打造全国“大厨房”的进程中,背靠大山,有着18.5亿袋黑木耳年生产能力、5.5万公顷丰年红松籽产量达1万吨的红松母树林,以及食用菌、北药、坚果、浆果、特色养殖等“基地”的森工林区,当仁不让地发挥起了骨干作用。 森工的黑森绿色食品集团,整合了各林业局所属的国有企业、控股企业和参股企业,把整个森工林区建成绿色森林食品生产加工基地,推进由“量”的积累转向“质”的提高。生产上,他们强化黑森系列产品质量,规范产品安全生产,正在着手建立黑森系列森林食品质量监督体系;销售上,传统销售和现代销售手段并举,目前,黑森绿色食品集团已在全国建立了15家旗舰店,60家连锁店。
生态游 体味林区“四季美”
我省森林生态旅游资源十分丰富,2013年,全林区接待游客790万人次,实现产值41亿元,分别比上年提高51.9%和64%,旅游业成了拉动森工经济的引擎。2014年,森林生态旅游集团成立。所属各林业局依托集团,建立起了森林生态旅游联盟。
目前,森工三江林区各主要景区旅游经营平台已初步建立。大海林、山河屯、亚布力、柴河、海林、桦南6个林业局,已派人在平台集中办公。中国雪乡的大部分宾馆,也实现了平台预订;凤凰山景区4条旅游专线,在平台上实现了直通车服务。
整合雪乡、亚布力、凤凰山等重点景区,搭建大型龙头企业的同时,逐步发展壮大柴河九寨、兴隆鸡冠山、东方红等区域性旅游度假胜地。未来,森工将继续将国内市场和区域市场相结合,把“不卖木头卖风景”进行到底。
抓机遇 传统产业再振兴
营林产业,是森工的传统优势产业之一。全面停伐后,森工在保障内部更新造林需要的同时,对外找市场、寻销路。他们抓住国家推进城镇化的机遇,培育苗木、花卉为城镇绿化服务。目前,全林区已经拥有鹤立、双鸭山等五个大型绿化苗木基地,从苗木生产、工程设计、施工到定期管护,实行一条龙经营和全套服务,营林产业效益显著。
林产工业,曾是森工传统的“王牌产业”。如何在停伐后继续发展林产工业,让优势产业继续“称王”?
森工抢抓机遇,借助我省倾力构建“中蒙俄经济走廊”龙江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契机,大踏步走出国门,把人力、技术优势与境外资源有机结合。
2014年6月20日,省森工总局参与经营管理的俄罗斯龙跃林业经贸合作区管理有限公司挂牌。同时,省森工总局参与经营的、坐落在俄罗斯犹太州的储德湖胶合板有限公司,首批胶合板产品正式下线。至此,以俄罗斯龙跃林业经贸合作区为核心,下辖阿穆尔核心园区、帕什科沃园区和伊曼园区的我省森工设立在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境外“一区三园”产业发展平台,开始运行。 从合江林管局的“铁道线、贮木场经济”,到牡丹江、松花江林管局的园区建设,从“中国蜂都”,到“亚洲最大棉签生产基地”,从“一木独大”到“多业并举”,如今,我省森工林区经济转型如火如荼,非林非木产业方兴未艾。( 记者 马一梅 赵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