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8岁的夏春祥是黑龙江省龙江县白山镇八村农民,与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每年春种,老夏都想扩大生产,可钱儿紧这个难题一直困扰着他。尽管在银行眼里,老夏是个有说服力的诚信户,但能用来抵押的东西太少,银行对老夏也是爱莫能助。
今年6月,老夏的心结打开了:龙江县深化农村金融改革,成立了物权公司,通过土地流转,农村土地可以贷款了。公司在对老夏所经营的土地进行审核后,为他出具了50万元的担保函,没费啥劲儿从信用社拿到了50万元贷款。有了资金支持,老夏的胆子更大了,购买化肥、选购大马力农机、旱田改水田,今年一下子种了5100亩水稻。对于第一个“吃到螃蟹”又逢丰收年的老夏来说,当然心里乐开了花。
今年,越来越高兴的不止老夏一人。黑龙江省粮食生产实现“十一连增”:按照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黑龙江省今年粮食总产1248.4亿斤,比去年增加47.6亿斤,占全国总产量增量的近一半!
农民越来越富裕,离不开人努力,天帮忙,也得益于该省深入推进的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
2013年6月,国务院批复《黑龙江省“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2013年8月5日,黑龙江省全面启动“两大平原”改革并作出总体部署安排。按照先行试点、统筹推进的要求,会议决定在全省选择23个县(市)和2个农垦管理局开展试点,加强具体指导,总结实践经验,发挥示范作用,重点推进农业经营体系、土地管理制度、农村金融保险、支农保护政策、农产品价格机制等“五项改革创新”。
一年多来,黑龙江省坚持把经营体系创新作为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的核心,把创新农业经营主体作为改革的突破口,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鼓励和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意见》、《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标准》、《农民合作社联社登记管理办法》,以合作经营为方向,重点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四类经营主体。
对达到标准的131个省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规范社给予奖励;支持达到标准的种植业合作社组建农机合作社,装备大型农机具。抓住“确权、入市、流转”三个关键环节,重点推进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土地流转平台建设、集体建设用地入市“三项试点”。全省有30多个县(市)开展了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发证试点,占全省县(市)总数的近一半;有35个县(市)建立了流转网络平台,24个县(市、区)建立了流转服务大厅,土地流转面积达到6507万亩。出台了《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推进方案》,从创新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创新融资担保方式和创新农村金融监管机制四个方面努力扩大涉农金融供给。全省19个县开办了订单金融服务模式,37个县开办了农业产业链融资模式,有47个县(市)开办了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业务。提出了“提标、扩面、转制”的农业保险改革思路。积极探索农业互助合作保险新模式,目前,全省纳入地方财政预算的种植业和养殖业保险分别达到1.14亿亩和102.6万头。开展了涉农资金整合,集中支持重点领域建设。今年预计共整合中央和省安排的农业生产类、农村社会发展类、扶贫开发类等3大类77项资金297.1亿元。建立了财政与金融部门风险共担机制,研究起草了《关于调整和完善农业补贴政策的意见》,着手推进农业补贴方式调整改革。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探索市场发现价格的新机制,促进农民增收。
黑龙江省还全面实施“全价购机、定额补贴、先购后补、县级结算、直补到卡”的农机购置补贴方式,5亿元专项支持散户的购置农机补贴资金,帮助农户购置农机装备1.98万台套。利用“两大平原”改革整合资金4亿多元,全省新建2.78万栋高标准水稻育秧大棚和200个小型水稻智能化催芽车间,使水稻育秧大棚总数达到84.8万栋,智能化催芽车间总数达到1023个,极大地提高了水稻的生产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