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伊春市红星区努力建设生态宜居 美丽富裕新红星

    伊春市红星区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小兴安岭北部,横跨小兴安岭南北两坡,施业区总面积26.6万公顷,总人口2.6万人。

  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红星区的城镇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色产业快速发展,生态旅游资源的知名度进一步提升。如今,昔日低矮的棚户区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排排、一幢幢欧式风格的居民楼拔地而起,原城区街道二侧老式楼房改造一新,披上欧式建筑新妆,园林式绿化带把整个城镇装扮一新,率先在全市北部地区完成局址棚改任务。以黑木耳、蓝莓、山野菜山野果采集、石材加工等特色产业得到快速发展;以春季兴安杜鹃花观赏、冬季库尔滨雾凇摄影等旅游品牌在全国闻名。2013年以来,共接待游客5万余人。红星区正朝着生态宜居、美丽富庶产业发达新型化城镇迈进。

  高起点建设生态城镇

  红星棚户区改造是从2009年开始的,到2012年已进入了快车道。几年来,该区始终坚持规划先行,本着功能齐备,彰显自然的原则,从建设生态园林名镇的高度,科学规划空间布局和划分功能区。重点围绕城镇总体规划所确定的“五横四纵”基本框架,坚持集中动迁、连片开发,采取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政策扶持的方式,逐步完成生活、办公、商服、工业、仓储等功能区建设,同步规划实施好附属设计建设,做到改造一处,建成一道景观,打造一个亮点。

  棚户区改造从哪里开始,在哪里建设,哪种建筑风格适宜,都和职工群众的生产生活以及区址未来的规划建设息息相关。为此组成专题调研组,对全局棚户区情况进行调查摸底,通过召开座谈会、现场调研、表格调查等形式,调查了棚户区的总体情况。按户填写《棚户区拆迁安置意见调查表》,全面摸清了棚户区内居民住房、人口、经济条件、户型、面积、安置意愿等情况,做到了“房产状况清、动迁面积清、补偿数量清、群众意愿清”。专门召开了由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职工代表参加的棚户区改造听证会议,征求对棚户区改造工程的意见和建议,在充分了解民意的基础上,又经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联席会议讨论出台了《红星林业局棚户区改造实施方案》、《红星林业局棚户区改造拆迁补偿安置方案》,并经职代会通过后实施,确保棚户区改造不但能让职工群众住得进,还要住得起,住得好。在建筑风格的选择上,通过和省、市设计院的共同研究,将建筑风格设计为充满现代气息和地域特色的“欧风林色”风格。在建设周期的安排上,采用分期改造的方式逐年完成棚改任务。两年多投资七亿元,完成棚改面积375000平方米,7600户,其中:2011年,完成棚改面积105000平方米,2100户;2012年,完成棚改面积275000平方米,5500户。

  为了确保棚改建筑质量,建立了由棚改办、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组成的三级管理体系,健全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责任制,牢固树立质量意识,确保工程建设优质、高效。对主体建设和各项配套工程全面实行公开招投标制,选聘资质高、能力强的施工队伍。在施工进程中,有关部门加强经常性检查,对工程进度、安全措施、建材质量、施工程序全方位监督,以设计图纸、技术规范、招标文件、施工合同、监理规范为监管标准,坚持超前管理、预先控制、督促施工单位按照施工规范和操作规程施工。要求各工序交接验收应符合施工程序,以数据说话,对不符合规范要求的工程,坚决推倒重建,确保施工质量,努力把回迁楼建设成质量优、价格廉、人民满意的“放心工程”。

  红星区以棚户区改造为契机,立足全区,着眼未来,坚持以规划引领建设,认真编制了城镇总体规划。围绕规划所确定的“五横四纵”基本框架,实施道路交通网络升级工程.对红旗河大街进行改扩建道路升级,铺设沥青38000多平方米;新建24米宽库尔滨大街,共2470延长米,两侧各植乡土树种绿化带50米,维修了百米桥,并完成城镇内主要巷道升级硬化,共安装路灯137只;新建5385平方米公安局办公楼、2186平方米消防队综合楼、3170平方米法院办公楼;新建安装主街欧式路灯270盏,休闲广场特效照明灯4个,景观灯15盏,华灯50盏。采取“全覆盖、不漏土”的方式,积极推进区址周边绿化。

  深入推进“三供两治”工程。这个区科学调整建设管网系统,加大热源、水源管理力度,保证供热、供水质量,新建5263平方米锅炉房,铺设一、二级供热管线28800延长米。新打水源地优质深水井一眼,新建二座高位水池,新建和改造供水主管网13000延长米,彻底解决了全区人民的饮水和取暖问题,高楼上不去水的现象没有了。新建雨水管网6600延长米,污水管网7400延长米,在伊春市首家实现了雨?分离。先后投入了数百万元资金,对红星区范围内10kv主线及配电网进行全面改选升级,新建箱式变电站25处,供配电网络得到全面提升和优化。加强和改进社区建设,新建3763平方米青少年活动中心,2760平方米标准化社区2处30000平方米休闲活动广场,改建标准化社区800平方米,并投入100余万元逐步完善了活动中心、社区的文体活动设施和办公设施,城镇功能得到全面提升。为职工休闲、娱乐、锻炼提供了适宜场所,伴随着棚户区改造的逐步完成,红星区也正在向成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景观别致、环境幽雅、人民满意的宜居家园和幸福城区迈进。红星变了,变得让很多红星人都惊讶,现在变成了花园式的园林城。

  三年来的棚户区改造,使4500多户居民迁入了新居,极大地改善了民生,城镇面貌为之一新,社会经济在棚改工程的带动下,已逐步走出困境,蓬勃发展。2012年新建星尚时代、欧韵雅苑、星盛嘉园、紫晶星城、锦绣星居和杜鹃三期六个住宅小区建设面积为16.6万平方米,3320套。开工建设的42幢楼房已全部竣工,职工群众陆续回迁,百姓住进了温暖、明亮的新楼。

  快转型调整产业结构

  大力发展黑木耳产业。大力推广黑木耳栽培技术,依托五星河黑木耳合作社,建立了红星河黑木耳加工基地,实施统一采购菌种、统一技术、统一标准,统一检测、统一收购、统一销售的经营模式。全区栽培黑木耳超过3500万袋,产量1400吨,实现产值8400万元。

  大力发展蓝莓产业,重点在中心苗圃开展了野生草莓人工改培移植,从保护、采集、加工、销售和改培五个方面入手,进一步完善林下资源管理模式,推进汤北、汤洪岭野山蓝莓基地建设,组织引导职工科学采集草莓。2012年全区野生草莓产量320吨,产值960万元。

  大力发展北药产业,坚持以“科学化种植、规范化生产、精深产品开发”为切入点和落脚点,把以平贝母为主的北药产业作为职工群众增收致富的接续替代产业大力推进,积极发展林下参、五味子、刺五加等北药作物。2012年全区平贝种植面积已达到6000亩,占全区耕地面积的一半,产值9000万元;汤南林场林下参改培基本、霍吉河林场五味子林下改培基地、三杨刺五加野生抚育基地等北药产品基地也在迅速发展之中。

  大力发展矿产加工业,加快汤北铁矿、霍吉河多金属矿及汤南灰石闪长岩开发速度,重点推进重质碳酸钙厂建设及玄武岩加工项目。重质碳酸钙厂年产量达5万吨,产值达6000万元;龙玉石材有限公司玄武岩加工项目,年产达15万平方米,产值达到1200万元;与山东客商签订了伊春市红磊石材有限公司玄武岩石材加工项目,项目计划一期投资1000万元人民币,项目前期工作已完成,现已开工建设,富区产业链条进一步延长,形成了产业化、规范化、集约化的发展新格局。大力发展旅游产业打造红星新名片

  发展生态旅游业,扩大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红星的旅游产业高起点、高标准、大手笔编制《旅游总体规划》,既要注重景区建设和相关配套服务设施建设,也要注重沿线旅游资源的规划和开发,逐步推动红星旅游向高端延伸,向体验游突破,向观光游、休闲游、养生游拓展。加强地质公园和国家湿地保护区各项基础性和功能性设施建设,依托十三公里丰富的水域资源,建设库容3000万立方米,集河流治理、防洪、发电、风景观光、灌溉、水产养殖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化水库,并以水库为起点延伸至大平台,建设大水体、大湿地、大花海、大雾凇景区,开发建设冰雪欢乐园项目,打造独具特色的穿林海雪原、住冰雪宾馆,开冰雪爬犁、玩雪地赛车、看冰雪实景演出等冰雪旅游项目,着力把“冷”资源打造成“热”产业。加快发展与旅游业相配套的餐饮、购物、娱乐等服务业,培养和壮大旅游人才队伍,开发旅游产品,建设家庭旅店、快捷宾馆,努力提高服务水平和档次。2013年,红星区成功举办了中国伊春小兴安岭雾凇观赏节及中国林都伊春兴安杜鹃花观赏节等旅游文化活动,接待游客超过52000人次,提高了红星旅游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形成了“一流景观、一流景区、一流服务”的旅游产业新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