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五大体系勾勒现代龙江水利蓝图

    2008年我省出台《关于加快水利建设大力发展现代水利的决定》,动员全社会力量打一场大兴现代水利的战役,突破水利滞后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创造有利于我省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的良好水利基础条件,实现以水富民、以水兴业、造福龙江。
    围绕着富民强省这一目标,近年来,我省现代水利发展的战略框架不断完善、逐渐明晰,正通过构筑防洪抗旱防灾减灾体系、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体系、现代的农田水利体系、水资源保护和河湖健康保障体系、有利于水利科学发展的管理体系等五大体系实现从传统水利到现代水利的蜕变。
    2008年8月,《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水利建设大力发展现代水利的决定》出台。这是全国首个省级层面上发展现代水利的决定,奠定了我省建设现代水利的基本路径——用规划引领布局。
    2009年9月,水利部与省政府签订《加快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建设,推进水利发展与改革合作备忘录》。按照双方合作备忘录的目标要求,水利部将对黑龙江水利发展与改革给予政策倾斜、资金支持和技术指导,从而确立了我省水利工作在全国水利建设大局中的重要地位。
    201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公布,这是新中国首次全面系统部署水利改革发展工作的决定。为了深入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省委以1号文件出台《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意见》。省政府出台的《黑龙江省水利建设基金筹集和使用管理办法》指出,从本级政府性基金和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中按3%的比例提取水利建设基金。如此,省级水利建设基金征收总额将翻一番以上。此后,地方各级党委、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里的治水战略,把水利建设作为本地区发展的重要支撑点和牵动力,形成了省、市、县、区上下联动,各部门齐心协力,社会各界、广大军民戮力同心治水兴水的强劲合力。同年,省人大颁布《黑龙江省农田水利条例》,这是全国第一部农田水利方面的地方性法规,此外,我省还完成了《黑龙江省水文管理办法》的立法工作。农田水利、水文管理工作从此步入法治化、规范化轨道。
    同时,我省先后编制了《松花江流域综合规划》、《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水利综合规划》、《黑龙江省粮食生产能力建设规划》、《黑龙江省旱涝保收田近期水利建设规划》、《全省新增1000万亩粳稻基地项目规划》、《黑龙江省现代水利发展战略规划》和《黑龙江省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等69项各类重点规划。并加快推进项目前期工作,完成三江平原14个灌区国家审批立项工作;完成哈尔滨、齐齐哈尔、佳木斯、大庆、牡丹江、伊春等6座重点城市防洪工程立项审批工作;胖头泡蓄滞洪区围堤工程由国家发改委批复立项;完成了伊春市西山水库、七台河市桃山水库二期等一大批水利枢纽工程的立项审批工作;完成了专项规划内177座大中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设计审批工作。同时,加快推进尼尔基引嫩扩建骨干一期工程等重大水利项目的前期工作,这些都为我省加快水利大发展、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前期基础。
    为了更好的谋划我省现代水利的发展,我省与水利部发展研究中心、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合作,聘请国内顶尖级水利专家分别完成了《黑龙江现代水利发展战略研究》的初稿和《黑龙江省现代水利发展战略规划》的初稿。
  经过广泛的调研和比较,专家认为我省正处于水利现代化的起飞阶段。由于水利事业的相对滞后发展,水资源开发利用水平较低,同时,在国家老工业基地建设、粮食安全保障及生态建设中的战略地位,黑龙江发展现代水利具备明显的后发优势,其路径选择和模式创新的空间更大。
    根据国内外现代水利发展的比较分析,我省明确了发展现代水利的总体思路为:基于后发优势的赶超战略。即:站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国土安全、能源安全的高度,以强省富民为目标,以水利现代化为方向,深入挖掘和充分利用资源、理念、科技、政策等后发优势,加快夯实传统领域,积极发展新兴领域,构筑防洪抗旱防灾减灾体系、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体系、现代的农田水利体系、水资源保护和河湖健康保障体系、有利于水利科学发展的管理体系等五大体系。
    在《黑龙江省现代水利发展战略规划》中,现代水利的五大体系之一的现代的农田水利体系涵盖着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完善排灌体系、建设规模化、集约化的高标准农田排灌体系,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田等内容。
    与我国大部分地区狭小的人均耕地面积不同,我省具备发展集约化大农业的有利条件。而发展集约型现代水利,建设大型灌溉设施及大型灌区,将在农业水利领域率先实现现代化,这种集约化的经营模式正是我省发展现代水利的突出优势。根据目前的实践经验,农业水利的现代化发展正催生农业生产关系的转变。目前在我省,由政府部门主导和投资的大型农田水利设施,其前提条件就是土地必须集中连片,比如大型喷灌机具,要求的土地连片面积最小也要达到300亩。而且,必须统一品种、统一经营、统一灌溉时间。由于集约化的现代水利在成本、收益比方面相对其他地区分散小型的农业水利更为有效,因此,大水利的建设促进了农村土地流转,促进了生产关系的调整。
    借助国家扶持政策,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吸取国内外诸多成功模式,我省水利事业跨越式发展,大水利正引领大农业奔向现代化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