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地情资源的调查与思考

地情资源的调查与思考

闫岩

北安市地方志办公室副主任

 

  开发利用地方志资源工作是发挥地方志 “ 资治、教化、存史 ” 功能的必然要求,地方志的潜在功能必须通过开发利用才能实现。多年来,我们以志书为载体,找准工作切入点,不断拓宽读志用志渠道,开发利用地方志资料资源,服务中心工作和三个文明建设,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 2006 年 5 月 18 日 , 国务院颁布的《地方志工作条例》中在明确各级人民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主管本行政区域的地方志工作的同时,还着重规定了地方志工作在为地方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服务方面的责任,如积极开拓社会用志途径,建设地方志的资料库、网站等等。为更好地推进地方志工作法制化进程,充分发挥地方志工作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领域的作用,我们就全市的地方志开发利用工作情况展开了调研。

  一、开发利用的基本情况

  从 90 年代开始,随着全市经济的发展以及地方志工作宣传力度的不断扩大,各级领导、各部门对地情资料的需求不断加大,在对全市 140 多个单位的调查中发现,有 30% 的单位自觉地开展了地方志资源的开发活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各级领导重视并带头用志。领导干部读志用志,大致可分为三种形式:一是主动读用。多数领导干部能从新方志资治辅政的重要作用出发,积极索要,自觉读用;二是及时提供。市里每新到一位领导,志办便及时送去志书资料,使其全面准确了解和掌握我市自然、历史以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情况。一些部门工作人员也主动向新任命领导干部赠送部门志,使主管领导尽快了解本部门情况,尽快进入工作角色;三是行政推动。市政府要求市直各单位须拥有 1 册县志和年鉴,有效地促进了领导干部用志活动的开展,对于不断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决策水平,推动全市各项开展工作,起到了较好作用。

  (二)利用地情资料为经济建设服务。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地情资料的开发渗透到各个层面,在城市规划、旅游规划、基本建设、大项目建设以及战胜自然灾害等方面,志书资料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在制订北安市城市规划、中长期发展规划时,根据县志和各个乡镇的镇志资料,科学地制订了规划。在全市旅游总体规划研讨会上,提供了大量的抗日战争时期的资料,为对 “ 红色革命旅游基地 ” 的定位以及制订《 北安市旅游总体规划》提供了真实的历史依据,招商局以此编写了旅游手册,对全市的招商引资和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三)用地方志作教材进行思想教育。我市是一个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城市,许多部门充分利用这一红色资源,向广大干部群众广泛地宣传抗联的英雄事迹,用抗联精神、老区精神,激发了广大群众知我家乡、爱我家乡、建我家乡、兴我家乡的热情和积极性。自民小学为了让青少年深刻地了解自己生存的这片土地的光辉历史,把于天放 “ 牢门脱险 ” 的革命事迹编成乡土教材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鲜活生动的故事使学生们深受鼓舞。同时,其他学校也纷纷效仿,并坚持利用志书记载的抗联故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坚定了学生们努力学习、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决心。 在建党 80 周年之际,原黑龙江省副省长陈雷同志为省委、省政府等 8 处历史革命遗址进行了挂牌,革命遗址的挂牌不但对市民进行了革命传统教育也显示出了北安市的历史文化内涵。 2004 年,为纪念抗战时期抗联三军在冰趟子沟消灭 300 多日军的辉煌战绩,李敏同志在冰趟子林场立下了纪念碑,让抗联精神世世代代相传,使之成为全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05 年,电视台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 60 周年,拍摄了《红色边区的人》专题片,把我市抗联时期英雄们的光辉事迹展现在荧屏上 ,成为向市民进行爱国家、爱家乡革命传统教育最生动的教材。

  (四)开发地情资源编写各种资料。

  根据北安县志资料记载, 1996 年,政府办编写了《黑龙江北部重镇 ---- 北安》,这本书堪称介绍北安历史、展示北安现状、描绘北安未来的一本小百科全书,成为北安市民不可或缺的指南性的服务手册。政协根据县志记载,编写了四册《文史资料》和《政协志》,丰富了我市的地情资料。党史办编写了《北安革命英烈》等书,对于缅怀英烈、激发斗志、发扬革命传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1999 年,为庆祝建国 50 周年,编写了《北安市百年大事记》,该资料全面地记述了我市百年来各项事业发展变化的历史进程。 2005 年 11 月,为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 60 周年,老促会编辑了《烽火南北河》一书 , 弘扬了抗联精神和老区精神,起到了追忆前人、激励今人、昭示后人、服务社会的效果。同时,各部门相继编写了《北安铁路志》、《北安机务段志》、《北安农校志》、《北方商城志》、《通北林业局志》、《北安财政志》(上、下册)、《北安农垦志》和《北安建设局志》等,使地方志资源开发利用的触角延伸到具体行业。 2010 年,为了纪念黑龙江省委建立 65 周年,老促会又利用志书记载编写了《曙光》一书,成为社会各界的红色教材。

  (五)利用地情资料提供咨询服务。志办人员充分利用地情资料库的优势,在日常工作中做了大量的社会咨询服务工作。一些机关单位工作人员、地方志收藏者、回乡探亲人员以及来自日本的寻亲问祖人员,经常我市到志办咨询,使志办成为一个特殊的窗口单位,方志各类信息由此源源不断输出。 2005 年,省龙志网站建成后,志办又积极提供了可靠、丰富的地情资料,并在北安政务信息网网页上建立了自己的空间,及时上传续志信息,拓展了读志用志工作面,促进了方志资源的有效利用。

  二、地情资料开发工作存在问题

  近年来,市政府对地方志工作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大,工作力度不断加强,认真贯彻落实了 “ 一纳入、五到位 ” 要求,在积极组织人力、物力投入新志和年鉴编纂,在地情开发活动方面也开展了不少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从总体上来看,还没有提到与修志工作同样重要的地位 , 修用并举的格局尚未形成,地方志的功能主要还体现在存史上,资政、教育效果不明显。具体说,我市地情资料开发工作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问题:

  (一)思想认识问题 。受官书官用思想的影响,地方志资源开发的圈子狭小,没有深入社会和民间,处于一定的封闭状态,社会普通人群对地方志知之甚少,有些人包括部分基层干部甚至不知 “ 市志办 ” 和地方志为何物;一些部门的领导或认为用志是市志办的工作,不在自己单位工作范畴内,或认为地方志工作是纯学术性的,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不大,地方志作品不会直接产生经济效益,缺少读志用志的主观愿望;一些机关单位的工作人员包括个别从事地方志工作的工作人员片面地认为方志部门的任务就是修志,志书编修好了,送入书库 “ 存史 ” ,任务就算完成了,把用志工作当成是额外的、附加的工作。

  (二)机构队伍问题 。在全市第三次地方志工作会议上,市政府明确要求各单位要成立志鉴办公室,但是由于一些乡镇和部门领导不重视,大部分都没有成立,都是临时找个撰写人,在完成志稿后这项工作便再无人问津,根本无法做到《条例》中要求的 “ 一纳入、五到位 ” ,没有把地方志工作作为单位长远工作的一部分,更没有组织人员深入研读志书、挖掘线索、服务发展。

  (三)措施方法问题 。 在开发地方志资源工作上,志办也显被动,基本停留在 “ 你要我才找 ” 、 “ 你问我才给 ” 的表面层次上,没有把利用工作列入方志事业发展规划,深入挖掘社会对地方志的潜在需求,加强各专类信息资料编研和指导,积极拓展用志渠道,主动提供志书资料,让社会按需选择使用。另外,对地方志宣传也不够,志书发行量少,方志工作 “ 电视上无影,广播里无声,报纸上无字 ” ,志书仅还是 “ 旧时王谢堂前燕 ”, 并未 “ 飞入寻常百姓家 ” ,直接影响了地方志资源的开发利用。

  三、做好开发利用的建议和措施

  修志为用 , 惟有用志 , 才能体现出方志资料的价值所在 , 才能资政、利民。为此,地方志资源开发应该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提高对地方志工作认识。用志的主体是领导、是群众、是社会。地方志特别是新编地方志集一方自然、政治、经济、社会、人文之大成,是其他任何部门的资料所无法比拟的。《条例》明确规定,包括读志用志的地方志工作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行政责任,也是领导者的 “ 官职 ” 、 “ 官责 ” 。各级领导干部要在工作中带头用志,更多地了解、把握市情、地情,把握本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历史及其基本规律,汲取历史的经验和教训,提高决策水平和驾驭全局的能力,推动各项事业发展。各单位必须贯彻 “ 修以致用、修用并举 ” 的工作方针,摈弃重修轻用、重存史轻服务和 “ 一本书主义 ” 的片面认识,把服务现实作为一项根本任务,进一步增强服务社会的历史使命感和干事创业的工作责任感,积极努力地推动地方志资源开发工作取得新突破。

  (二)加大开发工作宣传力度。要积极倡导社会用志,努力营造浓厚的读志用志氛围。通过开展地方志知识竞赛、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等宣传志书、开发利用志书的活动,让社会各界了解这项巨大文化工程的意义和作用,为开发利用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要扩大新方志的发行范围,广泛组织志书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农村,努力把地方志变成各级干部的案头卷、普通百姓的家藏书,让社会各界对志书的服务功能有普遍了解和充分认识,产生读的兴趣和用志需求。同时,要积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学习地方志,全面了解北安的历史与现状,做到知北安、爱北安、兴北安。党校可有计划地开办读志用志专修班,各中小学校要把新编志书作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补充读物。统战、外事、旅游等部门要配合方志部门扩大志书和年鉴的对海外北安籍人士发行,使地方志成为他们认识、了解北安的窗口,成为沟通他们与北安的桥梁和纽带。

  (三)抓好地方志资源开发基础建设。一是加强地方志机构建设。各单位在不增加编制的情况下,成立志鉴办公室,并保证经费,改善撰写人员待遇,创造宽松环境,改变地方志工作辛苦、艰苦、清苦的 “ 三苦 ” 境遇。二是制定完善收集、整理和保存制度 , 建立以原始性地情资料为基础 , 各类方志衍生品为补充的市、乡两级地情资料信息系统,尤其是已经完成部门志的单位 , 应妥善管理、保存文字资料、图表、照片、音像资料、实物以及地方志文稿。三是重视方志馆建设。方志馆保存着大量地情资料,尤其是部门志、专业志、乡镇志及企业志等,志办要利用现有条件 , 完善方志馆建设,使之服务社会。四是逐步推进数据化、网络化建设。志办已将部分史志资料进行数字化处理,并录入到中国龙志网站,建立了志书的现代化交换平台,使地方志信息资源得到可靠的保存和有效的利用,推动了地方志资源共享工作的深入开展。

  (四)继续开展地方志资料编研。一是确保志书和年鉴质量。志书应用的广泛性,取决于志书的高质量及其实用性。各有关单位在编写部门志时,要始终牢固树立 “ 质量第一 ” 的精品意识,及时、准确、全面提供和编辑地方志资料,使新编志书和年鉴的记述内容全面、准确,既能较好地突出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又能坚持好先进性、科学性和人民性统一,真正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二是加大对方志资料进行二次开发的力度。各有关单位应根据工作需要,编纂出版一些介绍本部门发展的地情书刊、专题资料,把大部头的志书化整为零,将其中最重要、最精彩、最有价值的部分提炼出来编成小册子,或出版普及本、简写本、专业分册,也可以对其进一步分析、加工,编写二次文献提供给用志者,以便使方志资料更适合和更方便用志者的阅读和使用。三是要进一步抢救和发掘北安丰富的历史遗产。要充分运用方志资源成果,进一步扩大线索,挖掘、调查、考证、整理如历史名人、抗战事迹等历史文化遗产。同时,继续做好旧方志的整理出版工作,尽快完成旧方志的整理出版任务,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种类更多、内容更丰富的用志载体。

  (五)不断拓展开发的领域和范围 。地方志资源发挥的作用可概括为六个方面:一是为全社会全面准确了解和掌握本地自然、历史以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情况提供便捷服务;二是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为决策者实现科学决策提供现实的咨询参考,实现资政功能;三是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广泛宣传当地的优势与特色,提高本地的知名度;四是为爱国爱乡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五是为促进海峡和对外交流服务;六是为社会科学工作者挖掘资料,开展对北安经济、社会、文化和历史研究提供线索和史料等。要在发挥以上六方面作用的基础上,拓展开发领域和范围,不断扩大地方志的广度和深度,扩大方志资源的社会服务面。

  总体来说,就是要树立 “ 大方志、大产业 ” 概念,不断提高事业意识、产业意识、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和发展意识,地方志资源开发的范围要全程化、开发方式要多样化、开发措施要实效化,形成全社会用志的浓厚氛围,充分发挥地方志 “ 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资政育人、服务社会 ” 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