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时代变迁中的历史唯物主义

【核心提示】如今,人类自我毁灭的现实可能性不仅通过战争手段表现出来,而且还在环境资源不断被破坏和消耗中日益得以显现。历史唯物主义只有结合这一当代处境,才能实现理论和实践上的自我转化,才有可能成为时代精神的精华,成为切中当今时代的主题思想。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由于受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规定,现代性意义下的解放只是形式的、抽象的解放。资本主义生产中的剥削关系本质地反映着资本统治体系的不公正,而不断爆发的危机论证了资本统治的不科学与不合理。为了打破这种不正当性和不科学性,历史唯物主义主张通过暴力革命推翻资本主义统治,实现人的真正解放,将人从异化状态中解放并带进全面自由的发展状态。以批判资本为核心的理论,深刻揭示了现代性意义下解放的历史局限性,并且抵达了当时历史和思想条件所许可的理论高度。然而,相对于马克思的时代,如今资本原则在国家、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全面渗透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由资本原则主导的社会发展,深度地触及了人类存在的自然和社会底线,由资本所引发的问题早已不再只是异化现象存在与否的问题,而是人类是否能够继续存在的根本性问题。

历史唯物主义经典作家们所生活的年代里,没有人类自我毁灭现实可能性的深切体验,那是因为当时资本主义还没有发展到摧毁人类现实存在的程度。如今,人类自我毁灭的现实可能性不仅通过战争手段表现出来,而且还在环境资源不断被破坏和消耗中日益得以显现。历史唯物主义只有结合这一当代处境,才能实现理论和实践上的自我转化,才有可能成为时代精神的精华,成为切中当今时代的主题思想。

在人类可能自我毁灭的历史境况中,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叙事进行扩展和深化,是对资本可能带来的人类历史“终结”的深入理解。通过这一深化,历史唯物主义超越资本主义文明的理论叙事就具备了双重基础,亦即历史唯物主义不再只是以阶级革命的方式实现人类解放的理论,而是一种唤醒人类超越资本主义文明形态以维系人类存在的救亡理论,同时阶级革命内涵的人类取向也以人类自身的立场直接地凸显出来,从而也就回答了各种阶级还原论的指责。在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不管是解放还是救亡,未来理想社会的出现都不能建立在自发的客观必然性之上,更不应被看成是机械自然必然性的生成,未来必然地充满了诸多风险可能性。人类为了自由,而且也为了存在,必须以坚强的实践意志指向应然的可能性,从而促成理想的实现。由此,可能性意识必须取代机械必然性意识,唯有如此,实践意志才不至于被消解,才能真正激起历史担当的激情。

中国当代的建设实践需要这种激情,需要形成创造历史、守护人类的主体性精神。在这种精神指引下,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不只是一个政治宣传的口号性事业,而是借助传统的积极因素构成对传统和现代双重超越的创造性事业。在我看来,过去的德国不曾具有,日本也不可能具有。至于当代的美国,不过是赶上了历史契机的暴发户而已。站在历史、人类道义的高度上来认识这一创造性事业,我们可以看到,实践是唯一催生超越性视角的理念,只有掌握实践的历史理性,才能获得世界的历史性意义。试想一下,高扬实践的历史唯物主义与中华悠久文明的相遇,将产生何种世界历史性后果?无疑,这将开创人类历史发展的又一条道路,中国人自己所走的独特发展道路,必将对整个世界历史产生不可低估的历史示范效应。

如今这一事件被初步地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此实践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早已蕴含在这个独特的名称之中,其复杂程度必将超乎我们的想象。为此,我们需要树立实践主体性意识,并力图将实践理性规定在开创人类未来的生存方式和维系人类生存的道路上,同时还要将其巩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践中。在此,历史唯物主义的革命动员功能也就需要相应地发生转化,为超越资本主义现代性建构新的发展意识,并在对资本原则主导的历史后果的最新领会中,突出社会主义的救亡和守护人类发展未来的历史重任。

面对现代资本原则批判遭遇中国传统精神反思的历史新境遇,如何克服中国传统文化的消极因素,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与超越现代资本限度这一重任历史而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需要我们在认识上避免传统原则对现代的反思演变成简单的保守主义。我们要坚持将中国传统文化与历史唯物主义功能进行当代语境下的转化,唯有如此才能最终克服历史唯物主义在西方现代文明内部批判现代文明时所携带的限度和盲点,从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坚强而有力的理论支撑。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学院罗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