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民主革命时期黑龙江党组织的发展历程及其历史贡献

黑龙江是一方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热土。自1923年10月黑龙江第一个党组织——中共哈尔滨组创建后,黑龙江党组织逐渐发展壮大,在艰难曲折的革命斗争中,带领全省各族人民百折不挠,一往无前,英勇奋斗,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作出重要历史贡献。

一、民主革命时期黑龙江地方党组织的发展历程

俄国十月革命后,随着马列主义在黑龙江地区的广泛传播和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我们党极其重视在东北地区的建党工作。经过艰苦努力,1923年10月,黑龙江地区也是东北的第一个党组织——中共哈尔滨组成立。黑龙江地区党组织的诞生,为黑龙江新民主主义革命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肩负起领导黑龙江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历史重任。

中共哈尔滨组的建立点燃了黑龙江地方党组织发展的星星之火,随着党组织的扩大,1925年春、夏,中共哈尔滨组相继改组为中共哈尔滨支部、中共哈尔滨特别支部。1926年春,中共哈尔滨特别支部改组建成中共北满地方执行委员会(亦称哈尔滨地委),积极在哈尔滨地区,特别是在中东铁路工人和哈尔滨学生中开展工作,发展了一批党员。1927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专门研究如何加强东北党务工作,会议决定成立东三省省委。10月,东北地区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在哈尔滨召开,会议通过了成立东北三省统一的省委——中共满洲临时省委决议,省委机关设在奉天(今沈阳)。中共满洲临时省委成立后,中共北满地方执行委员会撤销。自满洲临时省委成立之日起,即“担负了满洲一切工作的指导”,成为东北各级党组织和革命群众开展反帝反封建军阀斗争的领导核心。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共满洲省委机关由沈阳移驻哈尔滨,省委的中心任务也由土地革命转向抗日战争。后为适应抗日战争形势的需要,中共满洲省委于1936年1月撤销,在今黑龙江省境内陆续成立了中共哈尔滨特别委员会、中共北满省委和中共吉东省委。黑龙江各级党组织继续在艰苦的环境下领导抗联队伍和抗日群众进行顽强的抗日游击斗争。

1933年中央机关迁往江西苏区,中共满洲省委遂接受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领导。上海中央局成立后领导、过问满洲省委工作,1934年末上海中央局被破坏后,由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领导满洲省委。1937年秋、冬,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主要成员相继回国,代表团设在海参崴的交通机关同时撤销,东北各党组织与上级联系中断。黑龙江党组织虽然失去与党中央的联系,但却始终按照党的抗日救国的总方针,不畏日伪当局的残酷统治,领导抗日军民坚持与敌人进行不屈不挠的长期斗争。

1941年以后,东北各地环境日益恶化,抗联各部在敌人严酷“讨伐”下被迫陆续退入苏联境内休整,成立了北、南2个野营。1942年7月,北、南野营和在东北的抗联队伍合并组成东北抗日联军教导旅,进行军事政治训练。并陆续派出小部队回国,进行军事侦察和深入群众,宣传抗日和寻机打击敌人。9月,成立独立步兵旅中共东北党组织特别支部局,特别支部局执行中共政治路线和组织原则。1942年冬,特别支部局改组成立中共教导旅委员会(亦称中共东北委员会)。在统一的中共东北党组织领导机构成立后,中共北满省委、吉东省委撤销。

1945年8月8日,苏联政府宣布对日作战。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初,中共党员、抗联将领李兆麟等分别进入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北安、海伦等地,建立了党的地区委员会,开始了建党、建政、建军工作。9月中旬,中共中央东北局在沈阳成立后,迅速派遣陈云、张闻天、李富春等大批党、政、军干部和部队到黑龙江地区开辟工作。至1945年11月,黑龙江地区已经成立了黑龙江省、嫩江省、松江省和合江省的党的委员会、人民政府、军区;在牡丹江成立了地委和专署(后改为绥宁省、牡丹江省);在哈尔滨成立了中共哈尔滨市委。至1946年,黑龙江地区已经普遍建立了党的县、乡委员会和县、乡人民政府。党的组织日益扩大,人民政权日益巩固。黑龙江地区成为全国解放战争时期最重要的根据地之一。在党的领导下,黑龙江人民以极大的热情和牺牲精神,从人力、物力等多方面支援了全国解放战争,为夺取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民主革命时期黑龙江党组织的建立、发展及革命活动具有鲜明的特点:一是党组织建立早,与中国共产党成立时隔仅仅两年,中共哈尔滨组便于1923年应运而生,成为东北地区最早成立的中共组织,这在全国范围内也是较早的。二是在异常艰苦的条件下,黑龙江地区的党组织虽然多次遭到敌人的镇压和破坏,但顽强的共产党人不畏艰险、前赴后继,迅速组织和恢复各地党团组织,使黑龙江地方党组织的活动始终保持着一贯连续性,始终在坚持领导革命斗争。三是具有东北地区抗日斗争指挥中心的重要地位。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由于沈阳斗争形势紧张,开展活动困难,满洲省委报请中央批准,将省委机关迁至哈尔滨。哈尔滨成为党领导东北人民进行抗日斗争的中心和总指挥部。党在黑龙江地区的地方组织及其领导的抗日军队,坚持抗战长达14年。在这个伟大实践中,涌现出的杨靖宇、赵尚志、周保中、李兆麟、赵一曼等东北抗联的杰出代表和形成的东北抗联精神,早已化作人们前行的榜样和精神动力。四是一批党的早期重要领导人曾工作在黑龙江地区。如刘少奇、张闻天、陈云、李富春等老一辈革命家,都曾在黑龙江领导过党的工作,这在党的历史上并不多见。

二、民主革命时期黑龙江地方党组织的历史贡献

在民主革命时期,黑龙江各级党组织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组织和带领黑龙江各族人民,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一是党在黑龙江建立了与苏联和共产国际联系往来的“红色通道”,为马列主义的广泛传播和党组织的发展壮大作出了重要贡献。在中国共产党创立前后,一些初步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为追求真理通过中东铁路经哈尔滨奔赴苏俄。共产国际为帮助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也经常派人通过中东铁路经哈尔滨到中国宣传马列主义帮助建党,由此形成了一条从中国东北通往苏联和共产国际的红色之路。这条红色之路拓宽了马列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渠道,加快了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和发展,为古老的东方古国迎来社会主义的曙光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是黑龙江是东北抗日游击战争的主战场。东北抗日联军11个军中,有9个军诞生和战斗在黑龙江境内。东北抗日联军在极端艰难困苦的条件下,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歼灭大量日军,沉重地打击了日伪统治,阻滞了日军全面侵华和“北进”进程,有力地配合全国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在中国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篇章。

三是解放战争时期,黑龙江是战略大后方。69万龙江儿女踊跃参军参战,130多万人次支援前线,并提供了大量的粮食、物资和武器弹药,有力地保证了解放战争的胜利。黑龙江地区还先后组织7000余名干部,另有数万民工随军进关南下,同新解放区干部团结奋斗,为开辟新解放区付出了努力。同时,作为全国解放最早的地区,黑龙江又是党探索建设新中国的“先行区”、试验区,其探索工作及经验为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向城市及确定城市工作的路线、方针、政策提供了有益借鉴。

三、民主革命时期黑龙江党组织发展的历史启示

回顾民主革命时期黑龙江地方党组织艰苦曲折的发展历程,我们从中得到深刻的启示:

一要坚定理想信念,毫不动摇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漫漫的革命征程中,龙江的无数革命先烈和英雄模范人物,在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中,之所以能够克服各种艰难险阻、经受住各种风险考验,英勇无畏、百折不挠、鞠躬尽瘁、无私奉献,就是因为他们对共产主义有崇高的理想,对中国共产党有坚定的信念,这是他们战胜艰难困苦的精神支柱和不竭动力的源泉。在新的历史时期,面临肩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重要使命,我们要始终坚定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坚定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信念,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不断把无数革命志士开创的事业推向前进。

二要坚持党的宗旨,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黑龙江各级党组织始终与人民群众血肉相连、同甘共苦,极大地激发了人民群众投身革命的热情,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全力支持,形成了夺取胜利最深厚、最伟大的力量源泉。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真正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三要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作风,切实加强作风建设。在革命战争年代,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党的传家宝,是黑龙江地方党组织带领人民战胜困难和风险,不断夺取革命胜利的政治优势。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今天,我们要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契机,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作风,把优良传统作风作为一种价值追求,融入思想,付之行动。

四要加强党的建设,努力造就一支能担当龙江全面振兴重任的“四铁”干部队伍。黑龙江地方党组织之所以能够从小到大、由弱到强,历经磨难而巍然屹立,千锤百炼而更加坚强,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始终坚持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当前,黑龙江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关键在党,关键在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因此,我们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把各级党组织建设成为推动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坚强领导核心;把干部队伍建设作为龙江发展的长远战略来抓,努力建设一支具有“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切实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黑龙江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