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人民群众是抗战胜利最深厚的伟力。本文以人民群众对东北抗日联军的支援为主要考察,以东北抗联的发展历程为线索,展示人民群众对东北抗联支援的不同方面,通过事实论证、引用论证、因果论证等方法,论证人民群众对东北抗日联军支援的方式和特点,尝试从不同维度对人民群众的支援进行梳理和总结,最后,从人民群众对东北抗日联军鼎力支援的历史中汲取智慧,提炼、总结这段历史带给我们的经验和启示。
关键词:抗战胜利 东北抗日联军 人民群众 支援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东北抗日联军艰苦卓绝的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这部壮丽史诗中最惨烈、最令人动容的篇章之一。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东北抗联深深植根于人民,与日本法西斯进行了英勇的斗争。在这场血与火的斗争中,人民群众不怕牺牲,坚持支援和帮助抗联,充分体现了“人民群众是抗战胜利最深厚的伟力”[1]。
一、人民群众支援东北抗联的方式
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至1945年9月2日日本投降,东北抗日联军在孤悬敌后、敌我力量对比悬殊、极其残酷的斗争环境中,与包括东北抗日义勇军在内的东北人民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阻滞了日军的侵华进程,有力地配合了全国抗战,为建立东北根据地创造了条件。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东北抗联得到了包括东北人民在内的人民群众的支援和帮助,随着抗战形势的不断变化,这些支援和帮助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声援抗联,宣传抗日主张。东北抗日联军在白山黑水之间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不屈不挠斗争的同时,广大人民群众通过各种方式声援抗联。一是各界人士的反日运动,配合、声援了东北抗联的武装斗争。如工人进行反日罢工、农民举行反日暴动,文化界、教育界人士进行文化抗战等。二是通过媒体报纸等各种方式介绍、宣传、声援抗联。在报纸上刊登抗联领导人的文章或讲话,介绍东北抗联与日伪军作战情况及双方伤亡人数、抗联如何粉碎敌人每次进攻的战略战术及阶段性的战绩。这些声援和介绍向海内外人士宣传了东北抗日联军的事迹,开通了外界了解东北抗日联军斗争情况的渠道,阐释了东北抗联依靠群众抗战的路线,联合团结一切愿意抗日的阶级、阶层、党派、部队共同抗日的方针。它向世界人民表明,中国人民从来不屈服于外来的侵略和压迫,最后胜利是属于中国人民的。
义无反顾,投身抗日洪流。东北抗联成分复杂,11个军人数最多时有3万多人。其中有在党的领导下组建的反日游击队基础上建立的,有在抗日义勇军基础上建立的,还有在抗日山林队基础上建立的。但作为坚守在抗战前线的部队,东北抗联同关内其他地区的部队一样,都是在党的领导下,团结一切爱国力量组建起来的部队。当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蹂躏东北大地,无数仁人志士奔赴东北,参加东北人民革命军和东北抗日联军,投身抗日洪流。东北地区的热血青年也纷纷加入抗日队伍,他们成为东北抗日联军生生不息的力量。尤其是抗联部队在根据地广泛发动群众、建立群众武装,随时为抗联主力部队补充兵源。据统计,1933年秋至1935年10月,仅珠河地区就输送入伍战士1000人以上[2]P228。
捐钱捐物,提供情报给养。东北民众在敌人的高度榨取之下,无论城市或农村,经济状况均日就枯竭,但是他们不忘抗日复土,为抗日队伍提供情报,充当向导,购买、运送粮食、药品等。在游击区内,广大群众积极支援抗联部队,除按规定供应部队给养外,还主动给部队送去衣服、胶鞋、豆油、猪肉等物品。“农民争相请游击队到自己家里去吃饭,妇女自动集款捐助游击队手套和愿意给游击队作衣服,猎户自愿拥护游击队,送野鸡和纸烟,农民帮助队伍站岗”。[3]P2在游击区外,一些具有民族意识的伪保甲、牌长等暗中参加反日会和抗日救国会,为部队进城办置衣物药品、筹集军需物资。如李延禄的部队,在1935年下半年,就通过这种方式购买军衣、军鞋及日伪军严格控制的军需物资,为部队抗击日伪军提供了后勤保障,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部队的军需困难。
伸出援手,保护将士安全。东北抗联的斗争异常残酷,许多将士在战斗中受伤,或被敌人追查,他们都得到了人民群众的保护,东北抗联吕老妈妈的事迹就十分典型。九一八事变后,吕老妈妈发动和组织妇女儿童配合游击队开展抗日斗争,并带领全家投身抗日。1934年,赵一曼被派到珠河县工作,住在梁树林家。她们一起发动群众,深入到村屯各家各户宣传抗日。一次,她们在去老乡家做工作的途中碰到了日本兵。因在偏僻的东北农村赵一曼的口音必然会引起敌人的怀疑,梁树林急中生智地说:“她是哑巴。又有病又呆傻,快别吓着我这哑闺女,我还指望着她养老!”最终化险为夷。之后,赵一曼就正式认梁树林为干妈。[4]P257-262此外赵尚志、杨靖宇、李兆麟等很多东北抗联重要的军事将领,都得到过人民群众的保护。如果没有人民群众伸出援手,很多将士可能早已惨遭杀害,东北抗联甚至东北抗战的历史可能就要重新书写。
雪中送炭,坚持支援抗联。日伪当局为了彻底消灭东北抗日武装,推行了“治安肃正计划”,不断对东北抗日联军进行疯狂“讨伐”。在此背景下,东北抗联各军受到很大损失,遭到了严重挫折。至1940年春,东北抗联“原有的抗日游击区和游击根据地大部被破坏,抗联部队人员从原来的3万余人减到不足2000人”[2]P409。从1940年末开始,一些抗联部队先后入苏,在南北野营进行整训。一部分抗联队伍仍在东北坚持活动,如第三路军第三支队表现尤为突出。三支队在北安攻破了辰清屯伪警察分驻所,袭击了罕达气金矿,在阿荣旗又袭击了敌人两座仓库,后又深入到鄂伦春部落之中。鄂伦春人把抗联部队看成自己的亲人,为三支队指引道路,保守秘密,还为抗联部队提供存粮、整休、养伤的后方基地,使三支队在面对十倍于自己的兵力时,仍顺利转移脱险。
迎接曙光,配合抗联反攻东北。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在苏整训的东北抗日联军各部按照统一作战计划,派出先遣小分队配合远东苏军三个方面军的军事进攻。先遣小分队得到东北群众的保护和支持,当地群众还配合小分队对撤退的小股日军进行缴械。随着关东军迅速的土崩瓦解,东北抗联返回东北的行动任务发生了变化,帮助苏联红军维持占领地秩序,利用军事管制的合法地位建立党组织,开展群众运动,在苏军主要的占领地以外建立人民武装和建立根据地成为东北抗联的主要任务。东北人民给予抗联多方面的支持。在建立人民武装方面,人民群众参军热情高涨,抗联人员到巴彦中学动员学生参军,当时就有百余人参加。在肃清敌伪、维持社会治安方面,各地的民主大同盟起到了重要作用。大同盟中除了有抗联人员和中共地下党员,还包括当地爱国进步人士,工农和知识分子等各阶层人物。总之,人民群众为东北抗联迅速回到东北,开展建党、建军、建政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人民群众支援东北抗联的特点
全民族抗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法宝。人民群众给予东北抗联的支持是方方面面的,梳理和总结这些支援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人民群众的支援大都来自于群众朴素的爱国意识,是民族觉醒的重要表现形式。
空前的民族灾难唤起了中国人民前所未有的民族觉醒。“伟大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使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团结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这是‘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壮举,惊天动地的伟业’”[5]。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东北迅速沦陷,巨大的民族灾难和强烈的民族危机感促使中华民族空前觉醒。中国共产党站在抗日救亡运动的最前列,首先发出号召。9月19日,中共满洲省委发表《为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领满洲宣言》,9月20日,中共中央发表《为日本帝国主义强暴占领东三省事件宣言》,9月21日,中共满洲省委又作出《关于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领满洲与目前党的紧急任务的决议》,9月22日,中共中央作出《关于日本帝国主义强占满洲事变的决议》。这些宣言和决议,愤怒声讨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东北是为了发动更大规模的侵略战争,号召人民群众起来抗击日本侵略者。
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在广大民众中引起了巨大反响。在东北,在全国范围内迅速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反蒋抗日的爱国主义浪潮。从9月19日起,北平、上海、南京、广州、武汉等地的工人、学生及市民纷纷举行游行示威、罢工、罢课、发通电要求政府抗日。流亡到北平的学生还组成了东北民众赴京请愿团。全国各界群众团体,也纷纷参加了抗日救亡活动。抗日救国已经成为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和一致要求,民族觉醒达到了空前的高度。
在国家、民族遭受危难的关键时刻,为了挽救民族危亡,维护国家的独立和领土完整,素有爱国主义传统的中国人民,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反抗国民党不抵抗政策,将民族觉醒化为实际行动,以不同形式支援东北抗日联军在内的东北抗日武装。这种支援彰显了中国人民“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传统,是民族觉醒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第二、人民群众的支援来自于不同阶级和不同民族,具有广泛性。
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历次反侵略战争大都是局部的,或是部分群众、部分军队的行动,只有抗日战争,全中华民族实行了总动员,甚至连一贯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国民党集团,也被迫放弃其不抵抗政策,参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当然,东北抗联由于长期孤悬敌后,与关内失去联系,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但人民群众对东北抗联的支援仍然具有广泛性的特点。
1.地域的广泛:人民群众对东北抗联的支援来自五湖四海。从九一八事变的第二天起,关内的广大人民群众便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抗日救亡浪潮,声援东北抗日。工人、学生、市民纷纷举行集会、示威游行、罢工罢课,发表通电、组织抗日救国团体。旅居国外的中国留学生和华侨也已各种形式积极开展抗日救亡活动。一些留日学生依然回国,准备奔赴疆场,直接参加对日作战。深受日军铁蹄践踏的东北各阶层人民,更积极地投身于抗日救国的洪流中。流亡关内的东北各地大批民众和各界人士,纷纷组织抗日救亡团体,声援东北抗战,筹集军费物资。在东北的工人、学生及各界群众纷纷罢工、罢课,举行反日示威游行。东北各地群众还经常为东北抗联部队提供情报、充当向导;购买与运送粮食、药品、枪械、鞋帽等物资;征集队员,救护伤员,或直接参军参战。
2.身份的广泛:人民群众对抗联的支援不仅来自工人、农民,还来自不同的身份和阶层。东北各地的工农群众以各种形式开展抗日斗争,有力地打击了侵略者,振奋了人民的精神,配合了各地开展的抗日武装斗争,有力地支援了东北抗联。在江桥抗战中,齐齐哈尔各界群众奋不顾身地支援前线,许多工人、农民、店员自带镐锹奔赴前线,冒着枪林弹雨为抗日军队挖战壕,市民为前线战士蒸馒头、大烧饼、赶制棉服,全力支援前方将士抗战。东北工人为反对日伪当局的反动统治和残酷压迫剥削,举行多次罢工,不时掀起反日浪潮。广大农民为反抗日本侵略者组织了红枪会,展开了反侵占土地、抗捐、抗租、抗税斗争。爱国富商也积极支援东北抗联,曾制造汽车被截袭的假象,把物资留给第一军。东北地区的文化、教育界人士也通过各种形式,展开一系列的反日斗争,通过撰写文艺作品、讲课等合法手段,对青年学生及社会民众进行反日爱国教育,抵制日本帝国主义的奴化教育和愚民政策。同时,参与组织救国会开展反日斗争,支援抗联的武装反日斗争。
3.民族的广泛:人民群众对抗联的支援既有来自汉族的支援也有来自少数民族的支援。在东北抗战中,白山黑水广袤地域的满、朝鲜、蒙古、锡伯、赫哲、鄂伦春、鄂温克、达斡尔、回等少数民族与汉族团结一致,同日本侵略者进行了英勇不懈的斗争。抗战伊始,便有镶红旗的邓铁梅在凤(城)岫(岩)边界建立东北抗日民众自卫军,仅两个月就聚集2000人,其中满族参加者甚多,在骑兵第五旅旅部的40人中就有30人为满族。1932年秋,当抗日民众自卫军发展到1.5万人时,其中半数以上是满族青年。[6]P13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和领导下,抗日义勇军、革命军及东北抗日联军中有很多少数民族指战员。如周保中、赵尚志、许亨植、李兆麟等均为少数民族。各少数民族不仅亲身参与到东北抗战的第一线,而且为东北抗日联军等抗日武装提供支援。如八道沟金矿的朝鲜族工人将积攒的劳动服、劳动鞋、手套、火柴、炸药和粮食支援延吉抗日游击队;鄂伦春族的盖山协助抗联攻占伊贺伐木公司,黄毛为抗联带路;锡伯族傅振超供应抗联粮物被捕,出狱后参加抗日队伍;达斡尔族巴嘎布帮助抗联战士脱险;杜尔伯特旗蒙古族巴雅尔经常为抗联送情报。东北少数民族援助抗联的事迹数不胜数。
第三、人民群众的支援从抗战爆发持续到抗战胜利,具有持续性。
九一八事变后,中共中央和中共满洲省委及时地发表宣言,作出决议,号召人民拿起武器,用民族战争驱逐日本侵略者。从1932年初,先后组织十余只反日游击队及反日同盟军、救国游击军。起初,游击队人数较少,武器装备较差,力量较为薄弱,缺乏武装斗争经验。但由于其骨干多为中共党、团员,政治觉悟高,组织纪律性强,并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支持,因而不断发展壮大。
随着东北抗日游击战争的蓬勃发展,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建立,使抗日队伍最大限度地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支持。根据地内建立了以农委会、反日会、救国会为主要形势的抗日民主政权,少先队、儿童团、妇女会等反日团体,开展战时经济建设。在“红地盘”内,民主政权动员群众参军参战、筹集军需、征收粮草、组织生产,各个反日团体积极组织群众,为抗联队伍侦察、带路、送信、运输、筹办粮食、收容伤员,形成了抗联部队保护群众,群众热烈支持抗日武装的抗日局面。
为了进攻东北各抗日游击区,日本帝国主义大量向东北增兵。“一九三六年驻满日军是四个师团,两个混成旅,两个骑兵旅,十六个独立守备队……,约十二万以上兵力”,“”一九三九年春的情报材料估计,在满的日军现役陆军和屯垦军、在乡军人能够编制全副武装的正规军队二十一个师团,就是说一九三九年日本在满的实力在四十万人以上。[7]P85东北抗日斗争日益艰苦,日伪当局在农村大力推行“集团部落”、“归屯并户”,制造无人区,破坏根据地,割断抗联部队与人民群众的联系,东北抗联遭受严重挫折和损失。从1940年末开始,抗联部队相继越界,在苏联境内组成南、北野营,进行整训。留在东北境内的抗联各支队在汉、朝、蒙、回、鄂伦春、达斡尔等各族人民的支持下,坚持斗争。
1945年,抗战进入最后关头。在苏整训的抗联部队各部按照统一作战计划,对苏军展开配合行动,派出先遣小分队参加空降或担任向导工作,得到了东北群众的保护和支持。为迅速及时接受东北,东北抗日联军根据中央制定的抢占东北战略要地的方针,分批由苏联返回东北,在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下,迅速占领了东北各战略要地12个中心点,进行建党、建军、建政工作。
从上述史实可以看出,从抗战爆发到抗战胜利,在东北抗联发展的各个阶段,人民群众始终为抗联部队提供情报给养及各种支援,其支援具有持续性的特点。
第四、人民群众的支援既有物质上的也有精神上的,具有多样性。
自日本侵略军侵占东北开始,中日民族矛盾开始上升,团结御侮,抗击日本侵略成为全民族的共同要求。
人民群众通过创办报刊,刊登文章等形式揭露日本侵略者在东北的种种暴行,报道东北各地义勇军和抗日联军英勇杀敌的战绩,刊登国内外各社会团体和个人对义勇军物资与资金支援情况。通过各种报告会、联谊会、亡省纪念会等活动,鼓舞民众特别是广大青年的爱国激情和抗口斗志。东北左翼作家群体,利用日伪报刊创办的文艺副刊、专栏等,以曲折隐晦的笔法,积极开展爱国宣传。这些文艺作品振奋了东北人民抗日斗争的精神,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鼓舞东北人民的斗志,配合了东北抗联武装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斗争。
为东北抗联筹备军需给养则属于物质上的支援。东北抗日联军的武器弹药主要通过四种方式获得:一是从战斗中夺取,这是获得武器的主要方式。二是东北抗联自身在后方建立的基地——密营,设立的军工厂或修械所提供。三是伪军起义、山林队收编带来的部分物资,或是通过做工作向他们索取。最后一种方式就是人民群众的支援。
东北抗联物资给养的保证离不开抗日游击根据地群众的支援。为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抗日根据地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法规,使根据地内的人民群众生活获得改善。广大根据地居民积极向抗联部队提供各种支援,除物质上的粮食、衣服、鞋帽物资等,还通过行动支援东北抗联。平时为部队筹粮筹钱、缝制衣物、站岗放哨,战时冒着枪林弹雨为部队运送粮食、医治伤员、传送信件,有力地保障了部队作战。根据地外的群众也积极支援抗联。各群众组织和一些同情抗联的保长、富商或有门路的人士,通过各种关系,为抗联购买武器。
总之,人民群众无论在根据地内还是根据地外,无论是在前线还是在后方,都多方面地支援抗联,这种支援既有物质层面的,也有精神层面的,具有多样性。
第五、人民群众对东北抗联的支援或有组织的进行,或是偶然条件下的义无反顾,具有牺牲性和奉献性。
为了维护殖民统治,消灭东北的抗日武装力量,日本侵略者极力推行“治安肃正”计划,动用武力对抗联队伍予以疯狂“讨伐”,指使伪满地方当局和军警,用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建立由军警宪特严密控制的“集团部落”,推行“保甲连坐”政策,以切断东北抗联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但英勇的东北人民没有被吓倒,上自白发老人,下至少年儿童,以各种方式给抗联以帮助。
据记载,“南满反日总会为拥护人民革命军,募捐运动开始后六个月以来,妇女、青年、童子、老人、工人、农民、满洲士兵、学生及商人,自愿出钱出米、出子弹,募捐人数约在七千以上至一万名以下,捐款总数为二百以上至三百以下。其中磐北反日会一面大红旗,一百五十条毛巾,磐东反日会袖章一百五十个,都已赠送给一团。今春哈尔滨反日妇女印一面大红旗赠送给少年营。南满反日总会为慰劳一团内老战士,正在准备绳(线)衣六十件云”[8]P4。
在十四年的漫长岁月里,东北抗联能够在冰天雪地中坚持战斗,力量的源泉就在于有人民群众的支持。许多群众为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有的甚至全家遭到敌人屠杀。面对复杂残酷的斗争形势,人民群众依然积极援助东北抗日联军,不怕牺牲流血的模范例子举不胜举。据一份抗联工作报告中记载:“通北县铁路附近的某农民,因给游击队送饭而遭日寇毒打,才由北安监狱出来不久,还是给游击队送饭。一个老头说:‘队伍能不吃饭吗?生死存亡在凭天命。怕什么呀!明天队伍不走的话,还是我送饭’。”“拜泉县顺时村兰凤久先生,为保护一个生病的游击队员被日寇毒打,不肯说出病队员的所在地,终被日寇杀死。烈士临死之前对日寇伪警察说:‘我为中国而死,比作日本狗而死是光荣的’”[9]P7。
三、经验与启示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牢记历史并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东北抗日联军十四年的艰苦历程、人民群众对东北抗日联军鼎力支援的历史,既是一部艰苦卓绝的壮丽史诗,又是一部丰富生动的教科书,我们应不断从中的汲取智慧,得到教益,受到启迪。
(一)、必须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东北抗联精神
在长达14年的艰难岁月中,东北抗日联军以顽强的品格和坚强的意志,用生命和鲜血铸就了以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的东北抗联精神。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在抗击日本法西斯战争中表现出的精神风貌和思想品格的集中体现,是民族精神在特定历史时期的丰富和升华,体现了中华民族特别是东北人民炽热的爱国主义热情、英勇顽强的不屈精神、不畏艰苦的高尚品质、万众一心的团结意识。面对强大的日本军国主义,在东北抗联精神的指引下,中国人民和东北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学生及各阶层人士把维护祖国的独立和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无私无畏地投入到伟大的抗日战争之中,通过各种方式支援东北抗日武装。在日本侵略者的面前,中华民族凝结成了一股绳,在民族存亡的紧要关头,爆发出了民族的最强音。东北抗联精神历久弥新。
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不断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把东北抗联精神转化为热爱祖国的情怀,热爱祖国的历史和文化;转化为坚定的理想信念,勇于担当起历史赋予的神圣使命,真抓实干、改革创新;转化为众志成城的力量,齐心协力,攻坚克难。当前,我国已经进入改革深水区和矛盾凸显期。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更应该以国家利益为重,以民族利益为重,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推进社会经济发展。
(二)、必须时刻将维护人民的利益写在旗帜上
东北抗联始终把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写在东北抗联的旗帜上,坚决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东北抗日武装,艰苦奋斗了十四年,最后配合八路军、新四军和苏联红军解放了祖国的东北,这除了党的正确领导及全体指战员浴血苦斗而外,主要条件之一:就是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拥护,因此深入的、密切的联系群众,依靠群众,走群众路线是我党胜利的保障”[10]P67。东北抗日联军把抗日战争与工农群众日常经济政治斗争密切联系起来,把爱护同胞人民写入入队誓约书。正是东北抗联根植于人民,坚决抗日,才赢得了千百万人民群众的积极拥护和帮助。群众积极为抗联提供给养,站岗放哨,报告敌情,以至参军参战。抗联所到之处,受到人民群众的真心欢迎。
人心向背,历来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盛衰的根本原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我们党始终得到人民拥护和爱戴的根本原因,对于充分发挥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至关重要。我们任何时候都必须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11]。在新的历史时期,广大党员干部只有时刻将人民的利益刻在自己的心上,想群众之所忧,急群众之所难,谋群众之所需,从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把党的宗旨落实到各项工作中,才能得到百姓的认可、人民的拥护,党的执政之基才能更加巩固。
(三)、必须将党的领导与群众力量进行有机结合
抗联部队十分重视发动、组织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每到一地都要开展群众工作。“我们要战胜我们的敌人,必定有广大的群众真正认识谁是妨害他本身利益的敌人,谁是代表他们切身利益的代表者。我们能把这些广大群众组织起来、领导起来、收集和团结起来,不怕是暂时的、动摇的、不可靠的各反日阶级和阶层,我们也要尽可能的夺取到我们这方面来,共同对付敌人、战胜敌人。谁要忽视这一点,就不能领导广大群众和团结各反日阶级和阶层,就不能战胜敌人。所以,群众工作是反日运动中的重要工作之一”。[12]P313抗战时期,抗联的群众工作经过了极左路线的曲折,但中国共产党及时纠正错误,引领东北人民共同抗日,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东北人民的爱国热情和有力支援,在党的引领下,汇聚到东北抗联。
依靠人民群众是中国共产党最大的政治优势,党在革命过程中,形成了密切联系群众、紧紧依靠群众、充分发动群众的优良作风,但随着党的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在处理党群关系问题上,会遇到新的问题、新的挑战。面对新的形势,党只有坚定地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争取人民群众的最大信任;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确保政策和决策的正确性;运用群众的领导方法和工作原则,科学地动员群众,将党的领导与群众力量进行有机结合,党的伟大事业才能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总之,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严重危机的时刻,东北抗日联军前仆后继、浴血奋战,同日本侵略者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成为中国人民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重要武装力量。人民群众给予了抗联不同方式和特点的支援,为东北抗联提供了有力保障。可以说,没有群众与抗联的血肉联系,没有人民群众的鼎力支援,就没有东北抗联在艰难环境下坚忍不拔、不屈不挠斗争的胜利。可见,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是抗战胜利最深厚的伟力!
作者简介:
曲晓溪(1980—),女,中共黑龙江省委党史研究室研究一处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中共党史和黑龙江地方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