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胜利后,党中央发出了“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重要指示,当时担任党中央政治局委员的张闻天主动要求到东北工作。1945年11月,他肩负党中央的重托,跋涉万里,从延安来到东北。1946年5月至1948年6月,张闻天任中共合江省委第一任书记兼合江省军区政委。此时,国民党正与我党争夺东北地区,敌我矛盾十分尖锐,对敌斗争形势十分复杂。张闻天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胆识和胸襟,卓越的领导才能,深厚的理论造诣,扎实深入的工作作风,领导合江人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剿匪斗争和土改运动,胜利完成了建党建政、发展生产、支援前线等任务,使合江省成为东北解放区最为巩固的战略后方,有力支援了东北的解放战争。合江省委所在地佳木斯市也被盛誉为“东北的小延安”。张闻天在合江根据地建设中做出的卓越功勋与贡献,值得人民永远敬仰与怀念。
一 、剿 灭匪患,稳定局势,加速辟建东北根据地
当时合江省是土匪数目最多、活动最为猖獗、对解放区骚扰破坏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境内土匪最多达40多股,总计有万余人,尤以谢文东、李华堂、孙荣久、张雨新为首的土匪势力最为强大,是东北有名的“四大旗杆”。1945年12月中旬,合江省军区司令员方强到佳木斯赴任后,剿匪斗争拉开序幕。1946年5月中旬,张闻天受中共中央东北局委派前来合江主持省委工作,便立即同原中共合江省工委、合江军区领导干部一起分析了形势,总结了前一段剿匪的经验教训,进一步明确把剿匪斗争作为省委三项任务之一,指出要全部、彻底消灭土匪。合江部队与三五九旅密切配合,向土匪展开强大攻势,经两个多月的作战,给土匪以毁灭性打击。到1946年6月,经200余次大小战斗,歼敌6000余人,收复了部分城镇和战略要点,为稳定局势和彻底消灭土匪奠定了基础。
为彻底消灭残匪,张闻天通过采访的方式,总结了贺晋年司令员在依兰前线剿匪成功经验。进一步指出,活捉匪首谢文东、李华堂、张雨新是合江剿匪的伟大胜利,也是合江最后肃清土匪的关键。为了最后肃清土匪,要充分运用依兰剿匪胜利的经验和有利时机,乘胜向土匪展开军事进攻,同时在政治上亦展开攻势,迫使土匪放下武器,坦白自新。
1947年初,对各地小股土匪采取随起随打、不断清剿的方针,同时发动群众,挖掉匪根。刘山东、李延会、尤德荣、姜大巴掌等股匪先后被歼。到1947年3月26日,“四大旗杆”中的谢文东、张雨新、李华堂、孙荣久先后被擒并被处决,其他主要匪首全部落网,股匪大部被歼,余者在我党政策感召下,纷纷弃械投诚。至1948年初,终于将长期危害合江的40多股土匪彻底肃清。合江军民在张闻天领导下,经过两年多战斗,清除了全部匪患,胜利完成保卫与巩固合江根据地的伟大任务。
二、团结民众,开展土地改革运动,坚决推翻封建土地制度
1946年6月20日,张闻天主持召开了合江省委第一次扩大会议,明确提出“一个中心,三项任务”,即以发动群众改革封建土地制度为中心,完成剿匪、支前、发展生产的任务。这次会议拉开了合江土地改革的序幕。在合江土改的过程中,张闻天同志一直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他根据合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中立富农、争取和孤立中小地主、集中力量打击恶霸地主”的阶级政策。为了正确指导土改斗争,张闻天到桦川会龙山蹲点调查当地农村的阶级状况,在广泛深入调查研究和获取大量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工作思路。在土改运动掀起高潮的时候,张闻天发现许多村屯中地主的威风还没有被打掉,不少地方出现假分地、瞒黑地、转浮财、收回被分青苗等现象。张闻天意识到这种半生不熟的“夹生饭”现象如不及时纠正,土改斗争就会夭折。1947年1月,在合江省委召开的群众工作会议上,张闻天就“夹生饭”产生的原因作了专题报告,指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具体办法,提出了使“夹生饭”变“熟饭”的标准,并对解决这一问题作了全面部署。会后,张闻天同志多次深入基层,亲自指导重煮“夹生饭”运动,使合江及时迅速地解决了土改中的“夹生饭”问题。
在1947年冬的土改运动中,东北有些地方在片面强调“满足贫雇农要求”的口号下,搞起了分净挖光的“扫堂子”,扩大了打击面,对一些被认为是地主和富农的中农进行了斗争。受这种风气影响,合江地区的某些干部也开始怀疑省委“保守”、“右倾”。张闻天同志经过实地调查后明确宣布:“扫堂子”是“左”的东西,不能搞,必须坚决制止。他 除 指 示 《合 江 日报》不要登载“扫堂子”所谓经验外,还及时听取汤原、桦川等县的汇报,亲自到农村视察,向广大干部群众耐心解释,指出:从长远看,搞“扫堂子”会伤害中农,这样搞下去,从根本上也是伤害了贫雇农的利益。他起草《必须团结中农》的指示,教育干部群众要自觉遵守党团结中农的政策,从而坚决地制止了“扫堂子”风在合江的蔓延。张闻天在土改中及时地纠正“左”的和“右”的偏向,保证了土改运动健康顺利地进行。
在张闻天同志的正确领导下,合江土改经历了发动群众反奸清算,深入开展生产斗争重煮“夹生饭”,消灭剥削制度平分土地的三个阶段。到1948年2月土改运动在全省范围内基本结束,彻底消灭了封建、半封建的剥削制度,全省共平分土地50余万垧,农民每人平均分到7亩到12亩好地。广大农民实现了分得土地、彻底获得解放的数千年夙愿。同时,在斗争中武装农民群众,在农村建立了革命政权,发展了党的基层组织,合江广大农村变成了强大革命根据地。
三、发展生产,改善人民生活,积极支援前线斗争
土改运动结束后,农民获得了土地、耕畜和其他生产资料,发展生产、兴家富业成为他们的迫切要求。张闻天因势利导,及时坚决地提出把工作重点转向生产,强调“今后我们的任务,就是发展生产”。1948年3月25日,合江省政府召开生产动员会,号召党政军民紧急动员起来,在春耕来临之际,全力投入生产。很快,全省便掀起了大生产热潮。 为领导好大生产运动,以张闻天为首的合江省委组织大批干部下乡,指导农业生产活动,并结合实际,制定和实施了有利于发展生产的产权、奖励等方面的政策措施,明确规定凡是农民分得的土地、耕畜和其他财产,均归分得人所有,给予颁发地照、房照,允许自由处理。及时制定“允许租佃、借贷、雇工、奖励开荒”的规定。这使那些生产能手放开了手脚,调动了农民积极性,扩大了荒地的开垦面积,利国利民。
在扶持政策方面,合江省委、省政府尽最大努力发放农业贷款和农贷粮。为了促进农业发展,省委省政府遵循自愿互利的原则,及时引导农民插犋换工,建立互助合作组织。各地还动员妇女参加大生产运动,使妇女成为农业生产战线上一支重要力量。此外,还组织动员城市居民下乡,截止到1948年初,仅佳木斯市就移民1913户、7363人到各县,支援农业大生产运动。由于大生产运动的健康发展,1948年合江省粮食喜获丰收,总产量达80万吨,超过增产计划近一倍。农民收入不断增加,生活大有改观。
合江的大生产运动繁荣了根据地经济,改善了人民生活,农民有了经济实力,激发了他们打败国民党反动派、保卫胜利果实的热情,生产支前积极性大增。广大人民怀着喜悦的心情支援前线,把大批粮食、军鞋、军衣等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往前线,使合江根据地成为可靠的大后方。据统计,从1947年7月至1948年6月,合江人民出动大车734辆、马2286匹、民工9638人。组建了600余人的战勤担架队,并荣获“铁人担架队”的光荣称号,其中100人立大功。全省共交支前公粮3000多万斤,捐款5000万元。合江先后有62000余名子弟参军入伍,补入主力兵团,对东北全境的解放做出了贡献。
在大生产运动中,以张闻天为首的合江省委,在农业生产的组织领导农业生产技术改进和耕作经验累计等方面取得了成功,为建国后的新民主主义农村建设,以及走向农业集体化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四、建党建政,巩固后方,加快根据地政权建设
合江省党的建设,经过了两个不同的发展时期,即1947年12月平分土地运动以前的秘密发展时期和平分土地运动以后的公开建党时期。在未发动群众前,党在群众中尚无基础,敌我斗争形势十分复杂,一些地主、敌伪残余、投机分子混入党内。在发动群众的初期,发展的党员中也有一些流氓、地主狗腿子。很快,张闻天和合江省委就发现了这一问题,及时采取果断措施,对党进行了清理整顿,清除了一批坏人和投机分子,解散了一批被坏人把持的党支部。1946年6月以后,中共合江省委派出大批工作团下乡发动群众,开展反奸清算分地斗争。同时提出了要在群众运动中及时地把响应党的号召、积极参加斗争、愿为党服务的工农积极分子吸收到党内来,并着手建立基层党组织。1947 年 6月,在土改斗争中锻炼出大批积极分子。张闻天适时在全省群众工作会议上提出:党内经过清洗整顿,取得了经验。现在,应该在干部与积极分子训练班中、劳模大会上,公开进行党的教育,在他们中间大胆地与大量地,但又是慎重地进行发展党员的工作,并要求在每个基点村建立党的支部。要求党员与支部委员必须接受短期的专门训练,使他们知道为人民服务、为党工作的重要性,真正在农村各项工作中起领导核心作用。1946年下半年,全省发展党员3098人(包括安东),组建了一批党的支部。为合江省党的建设打下了初步基础。党员和党的支部在根据地的建设和群众运动中,也起了积极的作用。
在张闻天和中共合江省委的领导下,从1947年末平分土地运动开始后,合江省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公开建党阶段。这一时期,张闻天根据群众运动的新形势和敌我力量对比的新变化,提出合江应不失时机地把建党工作由秘密转向公开。1948年8月,合江省开始公开建党。这是合江省党的建设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转变。在公开建党中张闻天首先提出了“自报、公议、党批准”的建党原则。他说:“自报,就是尊重群众的自觉自愿。公议,就是群众审查。这两方面必须并重,不能片面强调自报,取消公议,陷于自流;也不能片面强调公议,忽视自报,形成大家选举,强迫命令。最后,必须经过党组织按照党章规定的手续,个别吸收、审查、批准,真正做到‘三头愿意’(即自己愿意、群众愿意、党愿意)。”这种建党原则更充分尊重群众和依靠了‘群众’。同时,更加深刻具体地丰富了党自上而下、上下结合的建党方针的内涵。这一方针的提出、实践与完善,充分反映了张闻天关于合江地区建党思想的合理性、可行性,他对建党建政工作所做出巨大的理论贡献。这充分体现了党与群众直接结合所产生的巨大力量。这一时期,党组织的建设有了相当大的发展,如佳木斯市就由1945年初的62名党员发展到1948年底的302人。1948年12月中旬,除城市和工矿区外,全省农村共产党员发展到16603人,为1948年初(2月20日)4715人的4倍。全省共有农村党支部1170个,为年初352个支部的3.3倍。全省3/4的行政村都有了党的基层组织。大部分党员与支部在农村各项工作中起了领导和保证作用。
合江省的建政工作随着党的建设同步展开,各级党组织建立起来后,便没收敌伪和地主财产,接收和建立政权。建政之初,全省废除了旧村政权2100多个,建立起有严格阶级标准,带有一定政权性质的组织——农会(当时,一切权力归农会)。到1948年春,全省68%的村建立了政权。秋季之后,全省2032个行政村政权建设达到了100%,全部完成了民主建政工作。之后,合江全省又广泛开展了村选活动,将一切权力由农会过渡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全省各地召开了村、区、县三级人民代表会议,选举产生了三级人民代表,选举产生了三级政府委员会。在城市,佳木斯民主政府从1945年12月到1947年,共逮捕日伪军警宪特402人。并在斗争中建立了5个城区区委、区政权。1946年9月,市政府发布命令,取消甲牌制度,改原街政权为闾、组体制。到1948年,佳木斯市建立了 5 个区 364 个闾,完成了基层政权改造任务。
五、繁荣文艺,宣传革命,大力培养新中国建设人才
伴随着合江根据地的日益稳定和巩固,合江省的工业、农业、交通、邮电、商业外贸、财政金融等各项事业都得到了较快的恢复和发展。经济不仅能够自给,还能支援前线。佳木斯不仅成为东北巩固的大后方,也成为东北地区璀璨文化的摇篮。由于大批文艺工作者和艺术团体陆续由关内来到合江省,从延安兴起的革命新文艺运动在这里继续发展,形成新的鼎盛时期。
1946年,中共中央东北局北满分局决定将从延安转移到东北的各大文化机构、文艺团体迁往佳木斯市,交由张闻天统一领导。延安大学及所属鲁迅艺术学校、社会科学院、教育学院、医学院、自然科学院、经济学院、抗日军政大学各院部、中华全国文艺工作者协会、八路军总政部文艺工作团、延安青年艺术剧院、延安解放日报、延安新华书店总店、延安电影团等革命团体,先后迁至佳木斯市。到达佳木斯的延安青年艺术剧院改称东北文艺工作二团,延安大学鲁艺学校改称东北鲁艺文工团。肖军、吴伯萧、吕骥、华君武、刘白羽、马可、吴晓帮、王季愚、安波、塞克、袁牧之、严文中、白桦、张松如、张庚、臧克家、马加等文化名人纷至沓来。张闻天高瞻远瞩,充分认识到我们党领导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需要文武两支大军共同战斗,党把这些强大的文化大军派到合江来,是对合江工作的最大支持与关怀。只有依靠这些革命的文化大军对群众进行革命宣传,才能教育群众、发动群众,才能取得合江根据地革命的胜利。因此,张闻天对这些文化和文艺团体给予了极大的关心和支持,并对革命文艺工作者在新旧社会的大变革中如何以更新更好的文艺作品反映火热的现实斗争生活的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指出:1、文艺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革命斗争服务的方向。2、要坚持走长期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革命文艺发展道路。3要坚持新老文艺工作者相结合的文艺发展方法。4、要坚持文艺教育性与娱乐性相结合的发展艺术的审美观点。这些理论观点被当时的文艺工作者普遍传播开来,并在他们的艺术实践和创作中加以运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音乐家马可深入佳木斯发电厂、铁路机务段、造船厂体验生活,写出了唱遍全国的革命歌曲《咱们工人有力量》、《生产忙》、《帮助咱军队打胜仗》。安波的《都因为有了共产党》、向隅的《参军》、塞克的《心头恨》、陈戈、黄歌的《彻底闹翻身》等作品,反映了那个时代人民的心声。刘白羽报告文学《政治委员》、马加的小说《江山村十日》、李雷的长诗《农民翻身的年代》等作品都取材于合江根据地人民火热的斗争生活。
以吴晓邦、胡果刚等为代表的一批舞蹈工作者们,走与工农兵相结合的道路,《红绸舞》、《拥军花鼓》、《绣金匾》、《翻身秧歌》就是根据佳木斯人民群众保留的地方舞蹈素材加工整理而成的作品,成为人们百看不厌的佳品。吴印咸、袁牧之、陈波儿领导的电影工作者们,也在以张闻天为首的合江省委的关怀支持下,在兴山(鹤岗)建立了东北电影厂。于兰、于洋、陈强等拍摄了《活捉谢文东》、《留下他打老蒋》、《民主东北》(1-4集)等纪录片、艺术片、故事片。佳木斯也被誉为“新中国电影事业发展的摇篮”。1946年3月,原八路军总政治部文工团到达佳木斯,后改称东北民主联军总政治部文工团,何士德任团长,白桦、左凡任副团长。公演了《狼牙山五壮士》等话剧和《刘胡兰》等歌剧。
1946年6月,东北书店迁到佳木斯后,出版发行了一大批重要的革命文献、文学作品和书刊,主要有毛泽东的《论联合政府》、《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矛盾论》、《实践论》,刘少奇的《论党》、《论共产党员修养》、《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等文章著作。文学作品有茅盾的《子夜》、郭沫若的《女神》、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肖军的《八月的乡村》等,这些政治理论书籍和文学作品对宣传党的思想、教育人民群众、提高人民的思想觉悟和文化水平发挥了很大作用。
为培养干部,适应东北解放战争的迫切需要,东北局先后在这里创办了东北大学、东北医科大学、东北军政大学北满分校、总后汽车学校、东北供给学校、东北药科专门学校、东北邮电学校等。仅东北大学、东北供给学校和东北医科大学就毕业了5248名学生,合江省军政干部学校也培养了500名青年干部。辽沈战役胜利后,这里的2000名干部随军南下,到沈阳、吉林和南方工作,并在那里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张闻天的领导下,革命文化大军在这里经历了暴风骤雨般的革命斗争的洗礼,一大批新文艺干部从这里起步,踏上革命征程,走向全国。这一切为新中国的诞生做了必要的人才准备。1946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北满分局书记陈云来佳木斯检查指导工作,听取了中共合江省委副书记李范五的汇报。他得知从延安来到佳木斯一大批干部和文艺工作者,在此把革命和文化事业开展的热火朝天,深有感慨地说:“佳木斯是东北的小延安啊”。
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张闻天领导合江人民把一个原本政治混乱、土匪猖獗、经济凋敝、民不聊生的合江省建成了东北巩固的战略大后方,创造了光辉的业绩,还为我们留下了许多丰厚的理论遗产。佳木斯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他的伟大历史功绩。□
(作者单位:中共佳木斯市委党史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