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荣获联合国环保奖的“林业英雄” ——记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马永顺

在庆祝新中国成立 60 周年评选的“100 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中,黑龙江省推选的林业战线老英雄马永顺荣耀当选。这个荣誉的获得,不仅是马永顺个人的光荣,也是黑龙江省的光荣,是中国林业战线的光荣。马永顺作为中国林业战线的杰出代表,当国家建设需要木材的时候,他忘我劳动,创出优异成绩,成为全国著名的伐木模范;当国家强调保护生态环境的时候,他带头植树,造林不止,成为闻名遐迩的造林英雄。从伐木模范到造林英雄,马永顺以其为共和国林业建设与发展做出的突出贡献和具有的崇高精神而感动着人们、教育着人们,在人们心中铸就了一座不朽的精神丰碑。

以祖国需要为己任努力为国家建设多伐木

马永顺是河北省宝坻县头沟村人。1933 年,20 岁的马永顺背井离乡,来到当时被称为“绿色监狱”的东北林区谋生。在东北林区,他受尽了日本监工和封建把头的欺凌和压迫。1948 年东北解放后,九死一生的马永顺来到黑龙江省铁力林业局,成为新中国的主人、第一代林业工人。他满怀喜悦地投入到社会主义新林区的开发建设中,以忘我的劳动热情回报党的恩情,以吃苦耐劳的精神诠释着工人的本色。

新中国建立初期,为了尽快地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国家急需大量的木材。黑龙江作为林业资源比较丰富的省份,成为支援国家建设的重要物资基地。解放后的黑龙江林区,工人的社会地位变了,可生产方式、作业条件依然没有什么改善。冬天,天寒地冻,气温经常在零下三四十度,西北风刮在身上,手脚冻得疼痛;夏天,林子里一点风也没有,闷得人透不过气。可马永顺带领的工组哪里最苦、最艰险就奋战在哪里,哪个工组有困难他就主动去支援。他常说:“吃苦耐劳是工人的本色”。在积雪齐腰深的山坡上,马永顺和工友们喊着“下山倒———”、“顺山倒———”的劳动号子艰难地采伐树木。就是在这样的艰苦条件下,马永顺靠弯把子锯一个冬天采伐木材 1200 立方米,一个人完成 6 个人的采伐量,创造了全国林区手工伐木年产量最高纪录,他也因此获得了“黑龙江省林业特等劳动模范”的称号,声名远扬、威震兴安岭,1951 年,马永顺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的工作干劲就更高了。1954 年,他所在的作业组提前 15 个月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节约木材、工具、工时核价8.7万元。

20 世纪 50 年代的采伐作业,伐木工人都是站着伐木头,造成树根过高。为了降低伐木中的浪费与损耗而多出木材,马永顺带头改变旧的作业习惯,采伐树木时先用手把树根周围的积雪扒开,闪出土皮,一条腿跪在地上,把锯紧挨树根采伐,使伐根由过去的六七十公分高降到十公分以下。马永顺的左腿在旧社会受过伤,落下伤疤,跪着采伐,旧伤口裂开了,疼痛难忍,可他总是一声不响,咬牙坚持。林场领导知道后,给他做了个厚厚的皮垫子,伐木时,跪在垫子上,才使他减轻了疼痛。东北林区推广了马永顺降低伐根的做法后,一年就为国家增加了 1400 多万元的财富。

在国家“一五”计划胜利完成后,林业生产伴随着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展开的步伐而迅速发展。此时,黑龙江铁力林务局从农村、城市来了大批新工人,林业职工队伍不断扩大。由于新工人大多不懂生产技术,各作业所的工伤事故不断发生,致使工人们的劳动热情和生产效率都受到了影响。对此,马永顺十分忧心,决定把自己在伐木中采取的做法和经验总结出来,为林区的开发建设排忧解难。在局领导的鼓励和支持下,马永顺边伐木边琢磨,把自己伐树采用过的“大抹头”、“元宝楂”、“月牙楂”和“对口楂”等10 多种放树方法,逐个进行试验、比较,经过 50 多天的刻苦钻研,终于总结出一种人安全、树保险、效率高的放树方法———“安全伐木法”。原苏联林业专家、东北森林工业总局的领导和技术员对马永顺创造的“安全伐木法”等伐树方法进行了鉴定,把这一伐木法整理成材料,绘上图,印成册,在整个东北林区推广。

马永顺不仅是个扎实苦干的人,还是一个善于琢磨、立于巧干的人。为了提高劳动效率,他率先改革了伐木工具,把大肚子锯改造成弯把子锯。弯把子锯被油锯取代后,他又成了油锯能手,日伐木量高达120 立方米,工效提高了 3 倍。

马永顺伐木技术好,挫锯也有高招。远近林业作业所的工人经常扛着锯向他请教挫锯方法,为此,马永顺经常牺牲休息时间,工作到深夜。东北森工总局了解这一情况后,认为有必要把这种好的方法总结出来进行推广。于是派人帮助马永顺总结创造出了“四季挫据法”。从此,根据马永顺发明的技术编写的《安全伐木法》、 《四季挫据法》 成为全国手工采伐作业的教科书,这些先进经验在全省林区推广后,使劳动效率普遍提高 35%至 50%。他创建的马永顺工组一直是黑龙江省林业战线的一面红旗,高产安全伐木数十年。

由于马永顺的工作业绩突出,自 20 世纪 50 年代,他多次被评为省特等劳动模范、东北林业总局一等劳动模范、全国劳动模范。他曾任全国政协第二届会议特邀委员,当选第二次、第三次全国人大代表和第十次、第十一次全国党代会代表,并多次受到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作为伐木模范,早在 20世纪 50年代,马永顺的事迹就被选入中小学生课本,广为宣传,对青少年以及干部群众起到了积极的教育与激励作用。1959 年,马永顺又一次被选为全国劳动模范进京参加了全国群英会。在会议期间,周恩来总理在人民大会堂的休息室亲切接见了马永顺。周总理拉着他的手问到:“马永顺同志,你今年多大岁数呀”?“总理,我 46 岁,”周总理笑着说:“46 岁,还是小伙子嘛”。之后,周总理语重心长地说:“你是来自东北林区的劳动模范,你们林业工人是很辛苦的。毛主席对林业工作很关心,发出绿化祖国的号召。你们林业工人不但要多出木材、出好木材,支援国家建设,同时还要多造林,多栽树,实现越采越多、越采越好,青山常在,永续利用。”周总理的教诲使马永顺很受振动 ,从此,他把“青山常在,永续利用 " 八个字深深地铭刻在心里,并决心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实现青山常在贡献力量。

从北京回来以后,马永顺在伐木时,想方设法做20 世纪 60 年代马永顺参加黑龙江省劳模大会到采育结合,保护林中幼树不受伤害。每年春天造林季节,他总是清晨上山、很晚下山,在积极采伐林木的同时,尽量利用上工前、中午休息和下工后的时间见缝插针地多栽树。在三年困难时期,我国的粮食短缺,人们吃饭成为一个难题。马永顺上山没有干粮带,妻子就给他带一些煮熟的土豆充饥。时间一长,马永顺的胃病犯了,人也明显地消瘦了。林场场长关心地对马永顺说:“吃不饱,你应该注意身体,不要在业余时间栽树了。”可他全然不顾身体的不适,仍然植树不止。

具有高度责任感的马永顺不仅积极造林,而且还认真护林,看到树苗受到损坏他十分心疼。一次,马永顺乘车外出办事,途经建设营林所南山,想起一年前他在这里栽了200多棵树苗,就让车停下。他上山一看,林地被挖了一个大坑,50 多棵落叶松小树被毁坏了。看到这种情况,他既心痛又气愤,回到铁力市,立即找到林业局长开门见山地说,“局长,你说过去重采轻育,山上造成‘暴花秃’,今天大伙儿积极造林,可有的人不注意保护,树苗给毁坏了,你们当领导的可要管一管呀!”在了解这一情况是因修公路,工人不小心造成的结果后,局里做出决定,今后无论用于什么,都不能毁林。

1982 年,年近 70 岁的马永顺从自己的工作岗位退休时屈指算了一笔账,他为共和国建设大半辈子,大约采伐的原木有 36 000 多棵。在岗时植树 28000棵,欠大山 8000 棵树的“债”还没有还上。他暗下决心,栽的树一定要超过砍倒的树,许下的向大山“还账”的愿绝不能食言。

有的单位知道马永顺退休后,想以高薪聘请这位技术高超的老劳模,他都一一地回绝说:“我砍伐的树,还有8000多棵没栽上,不栽完我死不瞑目。”朋友们劝他:“你劳累了大半辈子,对林区做了那么多贡献,退休了也该享享清福了。”听后他说:“我是林业工人,过去主要是伐木,现在正好有时间栽树了,我才刚刚上岗!”

退休后,马永顺依旧把栽树这件事放在心上。每到造林季节,他就回到工作过的林场跟营林工人一起义务栽树。 上山植树,对年轻人都不是一件轻松的活计,何况马永顺是一个年过古稀的老人。一次,他和工人们上山造林,路过一座独木桥,脚下一滑掉到河里,被水冲出 10 多米远。他用力游到对岸,衣服全湿透了,可他手中装满树苗的麻袋始终没有撒手。当时正值初春,天气乍暖还寒,人们怕冻坏他老人家都劝他回去,可他却说:“没关系,风吹吹衣服就干了。”坚持与大家一起把这个山坡上的树苗全部栽完。又一次,马永顺背着工具和树苗去植树。刚刚爬上山坡,一阵山风吹来下起了大雨,雨水淋得他睁不开眼,浑身又冷又湿,可他硬是顶着大雨翻过泥泞的山坡,栽下了100多棵幼苗。

从 1989 年开始,黑龙江铁力林业局工会每年“五一”国际劳动节,都组织各条战线上的劳动模范上山造劳模林,每次马永顺都参加。有时林业局团委组织青少年上山造青年林,只要马永顺听到信儿,就主动当技术指导。在他的指导下,学生们造的少年林合格率达到95%以上。在参加每年造林的同时,他还经常到建设森林经营所苗圃,参加起苗劳动。起苗这活儿一蹲就是几个小时,时间一长连年轻人都累得腰酸腿疼,何况马永顺还有腰疼病。所领导和同志们都劝他干点别的活,可他说啥也不肯。在起苗的三个多小时中,马永顺没有歇一歇,汗水湿透了衣服,手也裂了口子,但他还是继续坚持干。马永顺曾说:“我已向大山许了愿,只要身子骨不散架,就要上山造林”。他不仅是这么说的,而且他还用实际行动兑现着他的诺言。

生命不息造林不止 为再造秀美山川多做贡献

马永顺退休后连续植树十几年。但他毕竟年岁已高,体力不支。1991 年,已是近 80 高龄的马永顺估算了一下,砍伐的树还差近千棵没栽上,他打算用两三年时间把树栽完。但老伴劝他说:“人不服老不行,身子骨不给你做主了,不如让孩子们帮你一把吧”。马永顺想,这样也好,孩子们帮我栽几棵树事小,让青山常在的思想在他们心中扎下根事大,全家人都应为实现青山常在做些贡献。于是,他于 1991年春节趁子女们回家团聚的机会组织召开了一次特殊的家庭会议,全家决定:从这年起,每年“五一”劳动节放假期间,由全家老少三代组成的“马家军”上山造林。

1991 年“五一”劳动节期间,马永顺率领全家老少三代 15口人,来到距黑龙江省铁力市 20多公里远的一个荒山坡,栽种落叶松树苗。到了山坡上,他就亮开嗓门说:“我给你们讲讲造林方法,要刨大坑,栽当中,培好土,踩实成。”并亲手栽树苗给大伙儿做着示范。

为了把好质量关,马永顺即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和质量验收员。他一脸严肃地对家人说:“你们帮我栽树,可不是做样子给别人看,要栽一棵,活一棵,千万别胡弄啊!”儿女和孙儿孙女们虚心听从马老的指教,认真栽好每一棵树。这一年,他们家共栽了 1500 多棵树苗。在家人的帮助下,马永顺终于实现了“偿还大山情债”的夙愿,同时也为荒山增添了几分新绿。

马永顺一家上山造林,头几年都是铁力林业局派车接送和运苗木。后来,马永顺不愿给林业局增加负担,坚持自己花钱雇车。马永顺每月的退休金当时只有 359 元,雇一天车的费用就得150—200 元。别的钱舍不得花,可是在造林上的开销,马永顺一点也不心疼。一次临近造林季节,马永顺患病高烧不退,为了不耽误造林和少花钱,他不顾孩子们的劝说,坚持不去医院治疗。在孩子们下了“你要不住院,今年我们谁也不上山造林”的“通牒”后,他才住了几天院。上山造林那天,他打完点滴,又带领全家上山了。在马永顺的言传身教下,周总理“青山常在,永续利用”的教诲,已经在马家后代的思想里深深地扎下根。

随着科技含量的增加,各地在春季造林的基础上,兴起了秋季造林。秋季造林成活率高,而且一次造林,一次成型。马永顺一听到这种新鲜事,马上就开始实践。1996 年秋天,他率领家人上山开始了第一次秋季造林,转年春季,栽种的 1500 棵新树,基本全部成活。从此,他就率全家开始了春秋两季造林。

马永顺自 1982 年退休后到 1999 底,坚持 17 年造林不止,他和家人已义务植树 5万多棵。面对这一成果,马永顺激动地道出自己的心声:“人常说踏遍青山人未老,可人未老,山就采秃了。给后代留什么,不植树、不保持小兴安岭的生态环境哪行啊!为祖国建设,我采伐了36500多棵树,如今我已栽上了50000 多棵树,虽然育大于伐,但只要还有一口气在,就要继续上山栽树。为实现当年周总理的嘱托‘青山常在,永续利用’而竭尽全力。”1995 年,马永顺在伊春市和铁力林业局的支持下,建立了固定的马永顺育林基地。1998 年 9 月,经中共伊春市委批准,马永顺曾经工作过的二股营林所被命名为“马永顺林场”。在马永顺一家的带动下,铁力市掀起了群众性造林热潮,一片又一片的劳模林、青年林、少年林为荒山秃岭披上了绿装。

马永顺看到国家大力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特别高兴。他兴奋地说“党中央、国务院决策英明,林业有救了,我要生命不息,就造林不止,给后人多留下一片青山。”

1994 年 9 月,江泽民总书记得知马永顺的事迹后说:“马永顺很了不起,请代我向他问候!”1998年夏,朱镕基总理在接见马永顺时说:“你这一辈子干了两件好事:当国家建设需要木材的时候,你是砍树劳模;当国家需要保护生态环境的时候,你是栽树英雄,我们都要向你学习。”1998年,85岁高龄的马永顺因对环境保护作出显著贡献而又荣获联合国环保奖、黑龙江特别绿化奖章;1999 年,获全国老有所为奉献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十大绿化标兵称号。

2000 年 2 月 10 日,马永顺因心脏病突发不幸逝世,享年 87 岁。

马永顺逝世后,全国绿化委员会、人事部、国家林业局做出 《关于追授马永顺为“林业英雄”称号的决定》,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局做出了 《关于开展向林业英雄马永顺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中共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做出了 《关于向马永顺同志学习的决定》。同年 2 月 24 日中央宣传部、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局、全国总工会、中共黑龙江省委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了“马永顺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2009 年马永顺被评为“100 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今天,我们缅怀为共和国林业事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伐木模范、植树英雄马永顺,不仅仅被他的先进事迹和精神风范所感动,更重要的是使我们受到深刻的教育和启迪,激发我们要学习、继承和弘扬马永顺以国家需要和民族大业为己任的祖国至上精神;生命不息、植树不止、世代相传的新愚公精神;不计报酬、不为名利、埋头苦干的无私奉献精神;全心全意、尽忠竭智投身祖国林区建设的爱岗敬业精神,让马永顺精神内化为我们前进的动力,激励我们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为黑龙江省实现又好又快、更好更快的科学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作者单位:中共黑龙江省委党史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