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严峻的抗日战争年代,冯仲云在通河工作过。通河民众怀念这位教授名将,传颂他与通河民众的情谊。
在抗日战争的年代里1931 年 9 月 18 日,日本驻中国东北的关东军,炮轰沈阳的北大营,制造了震惊世界的“九•一八”事变。开始了蓄意已久的侵占东北、侵略中国的战争。由于东北军统帅张学良执行了国民党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使日军很快的就占领了辽宁、吉林大片土地,即将侵占哈尔滨。
来通河宣传抗日 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1931 年10 月中旬,中共满洲省委派时任全满反日总会党团书记兼江北宣传部长的冯仲云和陶永久等组织哈尔滨市第一中学 20 多名学生以旅游的名义乘客轮从哈尔滨到木兰、通河、依兰、佳木斯、富锦进行反日宣传工作。10月 10 日,师生们乘客轮顺母亲河———松花江从哈尔滨出发,冯仲云和同学们站在客轮甲板上望着蔚蓝的天空,看着两岸丰收的大地,远眺群山峻岭,哺育龙江儿女的滔滔松江水,感慨万千。“祖国的大好山河不能让日寇侵占!”冯仲云手扶船栏高声的对同学们说,“不能让日寇侵占!”同学们异口同声的回答。领队的同学说:“冯老师、陶老师,我们一定听你们的指挥,做好这次反日宣传”。同船的旅客都被这群热血爱国师生所感动。
冯仲云等在木兰宣传后,于10 月 13 日 8 时许,乘客轮来到通河港,冯仲云和陶永久等刚下船,就组织学生到中央大街等地进行反日讲演,在和发谦(现邮政北营业厅)中药铺、致美居(现工商银行家属楼)饭店、宝兴源(现生资商业楼) 商店等地都有穿着黑色学生服,戴黑色学生帽的男学生和女学生在讲演,在揭露日军侵略的罪行和国民党蒋介石丢掉东北大好河山的不抵抗主义的可耻行径;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和组织领导东北民众、军人抵抗日寇侵略的英勇战绩。在中央大街,通河城的各界人士静听穿着灰长衫、戴眼镜的 20 多岁的年青人在讲演:“通河的父老乡亲们!东北军根据蒋介石的命令,放弃了沈阳。日军大举进攻辽宁、吉林、黑龙江,我们每位中国人誓死也不当亡国奴,都要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拿起武器,抗击日军的侵略!”冯仲云用他那江苏口音在激动地讲着。冯仲云、陶永久和学生们边讲演边喊着口号“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蒋介石不抵抗!”、“拥护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誓死不当亡国奴!”、“拿起武器保卫家乡、保卫通河”……此时通河城是一片欢呼的抗日声。
冯仲云等组织哈一中学生的反日讲演在通河民众中留下深刻的记忆。
拜访孙佐廷 赵尚志在收编雷振山等后,又和通河东部的村屯长交了朋友,他很想做通河县上层人士的统一战线工作,达到共同抗日目的。1936 年春,他派人进城拜访孙佐廷。为进一步融洽感情,商讨了帮助抗联的事宜。在清河工作的中共北满临时省委书记冯仲云也化装进城到孙佐廷家以做买卖为由进行拜访。1936 年 5 月的一天晚上,冯仲云从清河乘船到通河城。第二天九时下船,身着灰色长衫,头戴礼帽,清秀微瘦的脸庞,鼻子上架着眼镜,很像一位有学识的商人。他按照赵尚志给的地点,向孙佐廷家走去。孙佐廷家在通河城正十字街南路西(现通河邮政局办公楼后院),住宅前左面是南北走向的青砖铁盖洋灰(水泥)门脸的门市房。冯仲云从十间门市房南的大门洞子进去到了孙家,孙家住宅是两所青砖正房,各五间都是黑门斗。孙佐廷在西五间的客厅接待了冯仲云,孙二夫人把茶送到客厅就退了出去。冯仲云和孙佐廷唠的很亲热,孙佐廷很佩服这位大学士的共产党临时省委书记,冯仲云更敬重这位有骨气的爱国人士。孙佐廷答应尽全力帮助抗联。在冯仲云要离开孙家时,他看了孙家的人,看着孙家大女儿孙洪霞(13 岁)、大儿子孙洪勋(12 岁)、小儿子孙洪涛(2 岁)说:“孙会长啊,咱们都是为了孩子啊!”话虽不多,却道出了抗日救国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子孙后代。
孙佐廷,名朝翰,字佐廷。1883 年出生于吉林榆树县,1922年全家迁至通河县城居住。孙佐廷与他人合资开办了宏大涌烧锅、制酒榨油。被商界推选为通河县商会会长。
1932 年 5 月 2 日,日军侵占了通河城。孙佐廷几次和好友伪县长王知津,警察署长杨振武,一区区长陈永林(旗人、又名永恩波)和士绅肖广儒、李惠川谈论,看着家乡被日本人侵占,同胞任人宰割,都很痛心。
1935 年 11 月,抗日联军到通河东部地区发动群众痛击日寇,孙佐廷总琢磨能为抗日做点儿什么。这次冯仲云拜访后,更鉴定了他支援抗日的决心。孙佐廷办事一向谨慎,在王知津、杨正武等协助下,每次都是亲自将商界筹集的资金和购买的军装、药品等物资一批批秘密地运送到抗联指定的地点。多次是天刚亮一身露水,深夜一身泥土很疲累的回家。
伪通河县电话局局长刘耀忠,是一个一心投靠日本鬼子的铁杆汉奸,他知道了孙佐廷等为抗联筹运物资的事,并报告了日军警备队。1936 年 6 月 22 日夜晚,伪警察包围了孙佐廷的家,强行进屋搜查之后,又搜查了宏大涌烧锅和永兴隆商店,一无所获。日军又生诡计,硬把永兴隆张掌柜抓走(永兴隆是孙佐廷和张掌柜合资开的商店),作为人质。孙佐廷等为抗联筹集运送物资的事露了。有人劝孙佐廷外出躲一躲,孙佐廷很冷静地告诉家人和亲友:“我早有准备,从和赵尚志、冯仲云认识后,我就是抗联的人了,就准备豁出命来,我做的是抗日救国的事,是匹夫我为国难尽职尽责。”并告诉家人:“你们不要哭,要好好地活着。”指着儿女“你们长大成人,做一个对得住祖宗的人!”孙佐廷和王知津、杨振武、陈永林、肖广儒、李惠川及木业把头 21 人从 6 月 22 日先后被捕,遭到严刑审讯。
在关押审讯期间,有人用金钱买通关节,获释放。县长王知津被捕后第二天,由他在伪新京(长春) 内务府干事儿的弟弟和他的儿子(在伪军参谋部任师长)乘飞机赶到通河要出王知津同机去了长春。
孙佐廷被关押后,商界人士联名具保,要求释放他。日伪当局被迫无奈秘密将孙佐廷押送佳木斯去了。敌人对守口如瓶的孙佐廷软硬兼施,施尽了刑法,他只说:“自己是安分守己的商人,别的什么都不知道!”誓死不承认给抗联买枪弹、送物资。1936 年 8 月 13 日,伪三江省警务厅将坚贞不屈、铁骨铮铮的孙佐廷在佳木斯杀害了。
杨振武、陈永林、李惠川、肖广儒等于当年 7 月被通河日本警备队以反满抗日罪投入松花江中。
曲宝和相救 清河镇的曲家屯有 30 多户人家,屯里的场面人物曲宝和,为人精明,很有道道又忠厚,更能两肋插刀为朋友,特别是愿意给抗联做事,和冯仲云等交了朋友。他和清河警察署警察张××交上了朋友。
1938 年初夏的一天,北满临时省委秘书长冯仲云从北满省委驻地———鹰窝,到曲家屯找曲宝和办事。曲宝和家在屯中路北,3 间正房,前院西厢房是马圈和草料棚子,东边是猪圈和包米架子,后院是大园子。冯仲云到曲宝和家后,两人亲切地唠着嗑。“汪、汪、汪……”狗咬声从东头传来,不一会铁蛋子气吁吁的从东面跑回来:“爹,不好了,来了十多个日本鬼子和警察……还没等曲宝和问个明白,小铁蛋子就跑了。这时听东隔两院家的狗也咬了,还听到了日本鬼子、警察的叫骂声,冯仲云和曲宝和此时非常紧张。5月初,地里庄稼是藏不了人的,前后院、东西屋也藏不了人,怎么办?曲宝和一瞅锅台,说:“有了,老冯你就躲在锅腔子里吧。”原来农村竟烧榛柴和蒿草,总用掏灰耙掏灰,越掏灶坑堂底越深灶坑空间越大。曲宝和的家里的(老婆)说“行呀,是个好招儿,你冯叔快进去吧。”说着她拿下锅盖就把大锅拔下来。曲宝和一看,能蹲下一个人,“快进去吧,委屈你了”就帮助冯仲云进了锅腔子里,冯仲云强蹲下
“这院是老曲家!”领路的是清河警察署张××向日伪军说。他是在给曲宝和报信,因知道曲宝和常和抗联打交道,怕抗联有人来。
日伪军进了曲宝和家的院子,曲宝和出来迎接。张××就说:“山本小队长,这是我老曲大哥,大大的良民”,“不用搜查”。可是山本小队长不听张警察的,叫几名日伪军到下屋、马圈、前后院看看。在张警察的陪同下,山本到了曲家西屋北炕坐坐,他贼眉鼠眼的看了看,用手一指……意思去东屋,到东屋一看有大柜,就要翻,曲宝和老婆来的快,紧忙上炕周开柜盖,把棉袄、棉裤,大包小裹的扔在炕上……,山本小队长晃晃脑袋,“吆西!”就往外走,几个日伪军从外面进屋报告什么也没看见。日伪军向西面走了。曲宝和把锅拔下来了,从大锅腔子里把冯仲云拉出来,赫!除了眼睛让眼镜挡住了,浑身都是灰和汗的冯仲云总算脱了险。
曲宝和家里的把冯仲云穿衣裤打扫打扫,洗了,凉干了,冯仲云也和曲宝和唠完了嗑。过了七、八天,曲宝和护送冯仲云等过了松花江,去方正工作。
为粉碎日本关东军对抗联的“围剿”和“讨伐”,中共北满省委决定,抗联各军西征。1937 年9 月,在通河的抗联三军西征,四军一团留守在通河。北满省委负责人冯仲云为继续领导通河的抗日斗争,1939年冬才离开通河。
关怀为抗战做出贡献人们的后代
1945 年 8 月 15 日东北光复,抗联教导旅回国。教导旅派彭施鲁去接收佳木斯,为负责人。四营五连少尉卢连峰随彭施鲁,被分配接收佳木斯管辖的通河县。冯仲云找到卢连峰:“连峰,我交给你一个特殊任务,你到通河后,要找到孙朝翰……”1945年8月20日,卢连峰带着白凤林、宋永丰(均苏军少尉军衔)两位抗联战友,随苏联红军到了通河。
关怀孙佐廷的家属 笔者从 2004 年开始,曾 5 次采访孙佐廷的儿子孙洪涛。孙洪涛说:“2002 年 2 月,我和秀荣(即孙秀荣,孙洪涛的妻子,笔者注)去广州大姐(孙洪霞)家,和大姐夫(卢连峰)、大姐回忆了过去的事情。”“1945 年‘八一五’东北光复,我 11 岁了,记得 9 月有一天,一位穿着苏军军装的中国少尉到我家,和他一起来的有杨翻译,拜访我的两位妈妈。他自我介绍说,姓卢,名连峰,是东北抗日联军。”“他和我两位妈妈说”冯仲云在他来通河前,找他说:‘你到通河后,要找到孙朝翰(孙佐廷的号),是通河县商务会会长,人称孙四爷。他以商会会长的身份,以供应给山里木营工人的名义在地下给我们做了好多事,将棉衣、棉花、更生布、靰鞡、粮食,通过外号叫刘歪脖子的人联系,送到山里给抗联部队。特别是将日伪一些重要情报,转给抗联部队。寻找孙朝翰是一个特殊任务。’我到通河安排工作后,就立即到你们家看看。”孙洪涛说:“我的两位妈妈很感谢抗联领导冯仲云的关怀。‘那年 5 月(1936 年)冯主席来家与佐廷秘密谈了很久’。”“我的大妈妈含着泪水向卢连峰讲述了父亲被捕、被害的经过。大妈孙李氏是父亲的结发妻子,不生养,父亲40 岁又续侯氏我们的母亲。”“卢连峰安慰了两位妈妈,临走时说家今后生活有什么困难、有什么事,到县警备司令部找他。”“由于卢连峰常到我家看望,便和我姐姐产生了感情。有一次,卢连峰到家,两位妈妈对他可热情了,大妈问:‘连峰你成家没有?’‘没有’卢连峰回答”,“大妈有句话不知道该不该说?”“大妈有话直管说”,我大妈说:“你看我们的洪霞怎么样,配你行不?她21,你23 了挺般配的,这可高攀你司令了啊!”卢连峰说:“大妈,我回去想一想”。
卢连峰是一位很有感情的人,又想孙佐廷是为抗日而死,是值得尊敬的,孙洪霞很稳重,念高小,在当时是有学问的女孩,大个,长的挺白净的。婚事就定下了。于 1945年 10月2日结了婚,在当时通河城最大最好的致美居安排了 3 桌,苏军司令格勒瓦奥夫斯基、副司令里古力和白凤林、宋永丰 20 多人参加了他俩的婚礼。婚后,孙洪霞就参军了。卢连峰给冯仲云写信汇报了孙佐廷被害的情况和孙家现实生活情况。1946 年 4 月,冯仲云当了松江省政府主席。他收到卢连峰的信后,打电话让卢去哈尔滨与他面谈。9 月中旬,卢连峰到哈尔滨去省政府向冯仲云汇报了孙佐廷被日本鬼子杀害的经过和他家属的情况。冯仲云说:“孙佐廷死的太惨了!既然他不在了,把他的家属安排好。我在哈尔滨给他家属找个房子,把她们接到哈尔滨,照顾方便些。”第三天,冯仲云领着卢连峰先去看安排的房子。房子在道外七道街的一栋青砖小二楼,是白俄的住宅,小楼四周是居民的平房,小楼单独有个小院。看完房子后,冯仲云让卢连峰坐上他的车来到通河接孙家的人。孙洪涛说:“我家是大妈当家,妈妈很尊敬大妈,两位老人处的像亲姊妹一样,我大妈不愿意去哈尔滨,一是故土难离,二是怕哈尔滨不安宁,嫌喧闹;说什么也不愿意离开通河。”“我姐夫说‘冯主席把哈尔滨的房子仍然留着,交人代管。’后来由我姨夫常润田代管。”由于孙家实在不愿意去哈尔滨,楼叫国家收回了。孙洪涛说:“我哥哥孙洪勋在巴彦读书,冯主席的秘书来信,叫我去东北烈士子弟学校读书,两位妈妈说我小也没让去,让我守家在地念书。”
1946 年,通河进行了土地改革,孙家被通河城区六街群众斗了,10 间门市房和 8 间住房没收了,孙家的浮产金银首饰、绸缎、狐貂皮大衣等也被群众分了。冯仲云知道这个情况后,指示通河县政府进行纠偏,10 间门市房和8 间住房都退回老孙家,浮产没法退了,县政府给了 20 多头黄牛作为赔偿。通河城区副区长和六街张街长到孙家赔礼道歉,张街长说:“孙会长是有功的人啊,群众把你(二夫人)打了,很对不起,我这里给你们鞠躬了”。由于孙家不愿去哈尔滨,冯仲云多次指示通河县政府要妥善照顾好孙佐廷家属的生活,县政府为孙佐廷的儿子孙洪涛安排了工作。
寻找唐瑶甫的女儿 1936年开始,由于敌人的疯狂搜捕和叛徒特务的告密,中共吉东特委遭到严重的破坏,从而暴露了依兰中共地下党组织。为保存革命力量,中共党组织决定将在依兰中学教英语的县委书记唐瑶甫(姚新一)等输送到抗联部队。其爱人共产党员张友梅也要求上部队,但有一小孩,随军不便。党组织考虑孩子留在依兰危险,决定送到通河。1936 年冬,由通河地下反日会成员王殿发与祥顺小学老师周钟五联系,在一天风雪的黑夜由张友梅等人将孩子送给张五屯(魏玺屯)没有孩子、且家里生活较为富裕的高文良和刘珍夫妇家收养。高文良夫妇知道女孩儿是抗联战士的后代,就啥也没说收留了。为躲避日伪军,高文良夫妇几次搬家,在惊恐中度过了三千二百多个日日夜夜。1946年2 月,通河解放。通河县委、县政府成立了,祥顺也成立了区政府。解放了,小桂芝的身份也公开了。
1947 年,在桂芝 13 岁时,大林子成立了小学校,高文良把桂芝送进了大林子小学念书。党没有忘记她,东北光复后,原松江省领导就开始打听她的下落,并登报寻找。周钟五(此时在外地工作),也通过当地党组织写信给松江省政府,告诉冯仲云他当年把孩子送给通河县祥顺区张五屯高文良家,但不知高家搬到哪儿了。
1949 年春,通河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潘恩波去省城开会期间,省主席冯仲云找到他,让他想办法找到高文良,查找唐瑶甫(姚新一)和张友梅烈士的女儿。潘恩波回来后,想起在祥顺区工作的时候,听说有一位叫高文良的农民,就请祥顺的同志帮助查找,经过几天的查找,终于打听到高文良搬到大林子村了,他们收养的高桂芝就是唐瑶甫和张友梅烈士的女儿———唐金珠。潘恩波找到高桂芝,告诉她生父生母都已在抗日战争中英勇地牺牲了。高桂芝听到噩耗,失声痛哭,哭的死来活去。时隔不久,潘恩波和区有关同志将高桂芝接到祥顺区,由政府供养读书。为了让她继承先烈遗志,潘恩波给她改名为唐继。后来唐继被接到哈尔滨东北烈士子弟学校读书。在党和人民的培养教育下,唐继完成了学业,走上了工作岗位之后,入了党,晋升为工程师,成为国家技术干部。
唐继常回通河祥顺大林子村,看望养父养母,看儿时的娃娃朋友,她对娃娃朋友说:“小时候由高爹、高妈抚养我,到哈尔滨冯伯伯经常照顾我,冯妈妈常领我看电影,常去冯伯伯家。”儿时的朋友问:“你冯伯伯是谁呀?”,“就是原松江省主席冯仲云,抗日战争时期他在通河工作过,冯伯伯、冯妈妈是我们烈士子女的亲爹、亲妈呀!”
唐继于2002年农历正月初二病故。
1985 年,采访时,曲宝和的后人和亲友讲了曲宝和救冯仲云和送他过江的事儿。解放后,冯仲云打听过曲家,互相通信,曲家给冯仲云写信说解放后的日子过的很殷实,冯仲云很放心。
(作者单位 中共通河县委党史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