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保中是一位伟大的抗日民族英雄,在烽火连天的战争岁月里戎马半生,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立下了卓越功勋;在和平年代里,他是一位忠诚朴素的人民公仆,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任劳任怨,直到最后。
新中国成立后,根据党中央决定,周保中调离东北南下,先后任云南省人民政府主席和重庆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多年的戎马生涯,尤其是东北抗日联军艰苦险恶的斗争经历,严重损坏了他的身体健康,周保中患上了严重的心脏病,长期起早贪黑的超负荷工作,使得他的身体每况愈下,又复发胆结石等疾病。1954 年,由于心力衰竭严重,身体极度虚弱,无法再继续担负繁重工作,党中央决定,周保中调离现任职务,8 月,赴北京治病休养。
身卧病床的周保中,并没有真正休息,依然心系党和国家的事业。他不肯常住医院休养,也不肯让妻子和女儿耽误工作和学业来照料自己,只要病情稍有好转,就以顽强的意志坚持为党工作,参加会议、阅读文件、整理抗联史资料、接待来访同志等等。
早在抗联教导旅时期,周保中就对保存和编写东北抗日武装斗争历史十分关心重视,经常在战斗的间隙布置同志们收集资料。1944 年9 月,他曾制定了《东北抗日游击运动史略工作计划》, 由于身处紧张的抗日战争反攻阶段,没有时间和精力来完成,但他始终心系这项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工作。此次离职休养,周保中终于有了时间来完成心愿。1954 年5 月,周恩来专门来北京医院看望他,在叮嘱他安心养病的同时,也指示他在康复后“要抢救和整理东北抗日联军文史资料”,“写一写抗日联军的历史”, 这更成为周保中不顾病情、埋头工作的强大动力。
年少从军的周保中,胸有武略,亦有文韬。在烽火连天的抗战岁月里,他一面领导武装斗争,一面亲自拟定公文告示、指令报告、宣传材料等等,落笔成章,深入浅出;同时写有大量日记、诗歌等等,可以说是一位难得的文武全才。抗日战争期间,东北斗争环境极度艰苦险恶,东北党组织和抗联长时间与党中央失去联系,其后解放战争期间也无暇多做调查宣传,以至广大党员包括部分高级干部对东北抗日斗争情况极度缺乏了解。周保中是东北抗日联军的领导者和组织者,是东北十四年艰苦抗日斗争的亲历者。他感到记录抗联历史,教育后人的责任,沉甸甸地压在自己的肩上。自1954 年下半年开始,周保中支撑着病体,以顽强的毅力和革命干劲抓紧整理和写作东北抗日斗争历史,先后回忆、撰写了《东北的抗日游击运动和东北抗日联军》、《东北人民抗日游击战争概况》、《忆东北抗日游击战争》等重要史料,共计20 余万字。其中《东北的抗日游击运动和东北抗日联军》刊载于中共中央宣传部所编内刊《党史资料》1954 年第9 期上,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篇在党内宣传东北抗日联军历史的长篇文献,影响很大,对党内高级干部了解东北抗日斗争全过程和抗联发展历史,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由于当时极端艰险的斗争环境,有关东北抗日斗争和抗联的很多文件都没能保存下来,周保中需要凭借自身可靠回忆,以及搜集、翻阅、整理那些保存下来的资料,点滴深入,细致研究,最后成文。《东北人民抗日游击战争概况》, 共分10 个部分,6 万余字,全面系统地叙述了东北抗日游击战争发生、发展的全过程,记录史实,阐述分析,是研究东北抗日斗争和抗日联军历史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料,为日后的宣传和研究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
1963 年开始,周保中又将自己在东北的日记进行了统一整理。这些日记,都是他在烽火连天的抗日游击战争中坚持写下的,时间准确、记录翔实,内容包括战斗经历、重要会议、干部任免、日军情况、转移行踪等等,还有很多抗联指战员的英雄事迹,是东北抗日斗争最直接真实的反映,也是宝贵的历史资料。由于斗争环境的艰险残酷,部队不断辗转,很多日记都散失了,保存下来的约有20 几本。周保中拖着病体,认真工作,整理出1936 年至1939 年间日记。这一时期,正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游击战争发展到高潮继而遭遇挫折的时期,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和宝贵的经验教训。整理完毕后,周保中将这段日记分订成两部分交给中央档案馆,后连同1940 年至1945 年日记一起,收入中央档案馆和东北三省档案馆编辑的《东北地区革命历史文件汇集•周保中简短日记》, 共计4 卷。1991 年7 月,由人民出版社以《东北抗日游击日记》的书名正式出版发行。
除了撰写回忆录和整理历史资料外,周保中还抱病写出很多反映抗日联军斗争历史和英烈事迹的文章,如《忆东北抗日游击战争》、《松江长虹——袁珍杀敌记》、《松柏长青——纪念杨靖宇同志逝世20 周年》、《永不褪色的红旗——人民英雄车老四殉难纪实》、《抗日小英雄姜墨林》等,共计10 余篇,发表于报刊上,记录和宣传了东北抗日斗争的光辉业绩和英雄事迹,教育后人,永为楷模。
病休之后,周保中家中经常来人访问,有原东北抗日联军的战友,在云南、重庆工作时的同志,还有党史和新闻工作者的采访,周保中都一一热情接待。他经常对当年的抗联战友深情回忆昔日的斗争岁月,给他们讲述八女投江、十二烈士山、莲花泡四十二烈士和小英雄姜墨林的感人事迹及小部队在艰苦环境中的英勇斗争的事迹,以此勉励同志,在和平环境下不要忘记过去和牺牲了的战友。[ 1]也有些同志请他帮助证明一些历史问题,周保中都认真回复,即使不很熟悉的,也尽自己所能一一答复说明。抗联老战士金广才曾向他致信,请求帮助证明个人党籍问题,周保中即向中央组织部提出申请,并回信说明,请战友等待中央答复,对同志耐心热情,认真负责。
对党史部门同志的采访,周保中尤为重视,尽管抱病在床,但他都一一热情接待,认真细致地回答他们提出的问题,向他们口述抗日联军历史,共同研究整理东北抗日联军历史资料。仅1980 年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地方党史研究所编辑的《访问录选编》(周保中同志专辑)中所记载的,就有9 次访问,均形成数千至5 万字不等的采访记录,如《关于满洲党组织的发展情况和路线问题》、《关于东北党组织的路线问题、民生团问题和赵尚志问题》、《关于东北地区的特点和东北党史的分期问题》等。在这些访问记录中,周保中一方面详尽地回顾了东北地方党组织和东北抗日联军的历史发展过程,总结了抗日斗争的经验教训,为东北地方党史和抗日联军历史研究留下了宝贵的口碑资料;另一方面,针对由于东北抗日斗争环境的特殊性、复杂性所遗留下来的一些历史问题,如统一战线内部矛盾、党内有关路线问题的争论、与苏联等国家关系问题等,坦率客观地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如在谈及“民生团”问题时,他客观地指出了当时肃反过程中的盲目扩大化,提出要“公公正正的翻案”。 这些真实的回忆、开诚布公的意见,不但总结了历史的经验教训,而且,为日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对有关问题拨乱反正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周保中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为中华民族立下了不朽功勋,新中国成立后又历任云南和重庆西南军政部门领导,为党的事业兢兢业业工作,做出了很多成绩。但无论在他整理的历史资料,还是在和党史部门同志的访问录中,他都只讲战友同志的功劳,很少提及自己,必须说到时,也都是简要概括,谦虚无私。面对昔日战友要他记下自己功勋以留后人的建议,周保中却说:“ 个人的功绩离不开党的教育和人民的支持,要写的恰恰是人民和先烈们的英雄业绩,至于自己的功劳那是微不足道的。”[ 2]表现出一位杰出共产党人有功不居、高尚无私的精神风范。
调北京休养之后,周保中并没有完全离开工作岗位,九年多时间里,他始终以顽强的毅力与病魔作斗争,坚持为党的事业工作。在撰写史料、接待访问之余,只要能够走动,他都坚持履行职务,出席会议,阅读文件,参加各项活动。1954 年9 月,周保中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并由毛泽东任命为国防委员会及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委员。10 月18 日,他出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第一次会议,聆听毛泽东的重要讲话;同年12 月,在颐和园同来华访问的抗日战争老战友、朝鲜党和国家领导人金日成会面。1956 年9 月,周保中当选中共中央候补委员,1959 年4 月,当选为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委员。1957 年,正值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 30 周年,周保中不顾病痛,一面热情接待来访人员,一面提出专题,推荐抗联老战友撰写史料,参加征文纪念活动。同年冬,党中央决定将杨靖宇将军遗首和遗体在吉林通化进行合葬。作为抗日联军主要领导人和杨靖宇生前战友,周保中被聘为安葬委员会委员,承担了修改校补《杨靖宇将军生平事迹》一文的任务。他对这项工作极为认真,根据现有史料和可靠记忆对原稿进行了细致修订,并分送杨一辰、冯仲云、李范五等人广泛征求意见,综合梳理,于1957 年12 月底最终定稿。1958 年2 月,周保中在吉林通化参加了杨靖宇将军烈士陵园揭幕仪式暨杨靖宇殉国十八周年公祭大会,作长诗纪念战友,并和抗联战友冯仲云等人一起,为英雄杨靖宇遗体盖棺封墓。1963年6 月,周保中带病参加国务院为来访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委员长崔庸健一行举行的欢迎仪式,和朝鲜老战友一起回顾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共祝中朝友谊长存。
在带病坚持工作的同时,周保中十分关心对年轻同志和青少年的教育,经常给他们讲述东北抗日斗争历史和英雄人物事迹。他的警卫员曾回忆说:“首长经常给我们讲述当年艰苦生活和革命先烈为民族解放与日本侵略者英勇斗争的故事,教育我们知道革命胜利来之不易,要继承先烈遗志,全心全意地为党为人民工作。”[ 3]养病期间,周保中经常到北京市一些中小学讲述抗联事迹,使学生了解抗联历史,感受爱国主义精神教育。1958 年5 月,他应邀前往北京市第八十五中学参加纪念中国共产党诞辰三十七周年大会,为师生带来亲自创作的歌颂抗联小英雄姜墨林事迹的长篇叙事诗,受到大家的热烈欢迎。1961 年6 月,周保中带病参加北京少先队组织的“万岁亲爱的党”营火大会并致词。这首自由体长诗,声情并茂,充满对党的忠贞热爱和对青少年的关怀希望,使与会学生受到革命传统的教育。
长期不顾病体的忙碌工作与写作,使得周保中的身体每况愈下,尤其心脏病越发严重,呼吸时常出现阻碍,睡眠不宁。同志和妻子见状,十分担忧,时常劝他多做休息养病,但生死达观的周保中始终放不下党的事业,只要病情稍有缓解,就继续坚持工作。他的妻子王一知曾回忆说:“ 保中在生命垂危的时刻,仍念念不忘党的事业。他继续发扬大革命时期、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那股革命干劲和革命热情,克服病痛的折磨,用颤抖的笔撰写了大量的回忆文章。我和同志们都劝他等病稍好一些再写,可他执意不肯搁笔。他总是说:‘ 东北抗日战争是中国革命斗争的一部分。现在活着的人不多了,我有责任和义务抓紧自己有限的时间把它整理出来,这样才对得起党,对得起牺牲的先烈们。’ 就这样,保中支撑着身体不停地写呀,写……”[ 4
]1964年初,周保中病情已经加重到只能卧床休息,但他仍坚持抓紧时间顽强的学习和工作,和秘书加班加点处理因病积压的信件。直到生命最后的几天,他还在阅读恩格斯的著作《反杜林论》, 接待了两位历史问题未得妥善解决的抗联老战友的来访。
1964 年2 月21 日,周保中心脏病再次突然发作,被立刻送进北京医院,经医治抢救无效,于2月22 日上午8 时30 分与世长辞,享年62 岁。周保中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奋斗的一生。战争年代,他为民族的独立与解放出生入死,立下卓越功勋,无愧于“抗日民族英雄”的称号;解放之后,作为党的领导干部,他坦荡无私,严于律己,对国家和人民的事业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奋斗到最后一息,表现出一位杰出共产主义战士的光辉品质。他所留下的遗著,是东北抗日游击战争的真实写照,是宝贵的历史资料和精神财富;他的丰功伟绩与高尚人格,是中华民族不朽的丰碑,浩气长存,永垂青史。
□参考文献:
[1] 田孟君:《忆周将军——保中同志》, 中共吉林省委党史工作委员会编:《回忆周保中》, 吉林人民出版社,1989年6 月出版,第20 页。
[2] 王效明、王一知:《他为党奋斗,到最后一息——我们所知道的周保中同志》, 中共吉林省委党史工作委员会编:《回忆周保中》, 吉林人民出版社,1989年6 月出版,第170 页。
[3] 崔维舟:《平凡小事中的伟大精神》, 中共吉林省委党史工作委员会编:《回忆周保中》, 吉林人民出版社,1989年6 月出版,第298 页。
[4] 王一知:《忆保中》, 中共吉林省委党史工作委员会编:《回忆周保中》, 吉林人民出版社,1989年6 月出版,第178 页。(作者单位:中共黑龙江省委党史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