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鱼,出土于绥滨中兴金代墓群的七号墓,后为黑龙江省博物馆所收藏,现为国家一级文物。
中兴金代墓群中已清理的十二座墓葬的分布,是以三、四、五和六、七、八号墓两个大封土堆为中心,其他小墓分散在它们的东南侧。葬式分为土葬和火葬两种,以火葬墓居多。辽、金、元三代火葬较盛行,分无棺火葬和有棺火葬两种。有棺火葬墓的葬式,是结合了土葬与火葬墓两者特点,在尸体火化后,将骨灰及随葬品装入木棺下葬,再在墓穴内将木棺、骨灰及随葬品一同加以火烧。这群墓葬的大墓与小墓的区别很大,是墓主阶级地位悬殊的表现:三、七、八号墓随葬了奢华的珠宝玉器和金、银饰品,说明他们的身份为金代贵族及其家属;一、二、十、十一、十二号墓随葬品极为简陋,墓主应是平民。
这件玉鱼全长5.8厘米、通高3.1厘米、厚1.4厘米,由一块墨玉双面精雕而成,玉质光滑剔透,泛光泽。其正面为一鲤鱼藏匿于荷塘之中,一片直径为2.9厘米的肥大荷叶遮盖了它的后半身,尾部从荷叶右上方露出。裸露的鳞片、鳃、吻及尾部,均枝节分明,细密清晰。一只眼睛凸出圆睁,仿佛在窥视着周围的环境,十分传神。几片分割狭长或纵或斜的荷花茎,相互交搭,错落有致,有的掩住鱼吻部,有的自吻部一直上缠遮盖了鱼的背鳍。一朵盛开的荷花从鱼背部伸出,扶摇直上。玉鱼背面为鲤鱼的另一面,鱼的生物特征被刻划的细密清晰。鱼身稍短,腹部微鼓,尾部向上翘起,仿佛正在游动或跳跃,下端露出半径为1.1厘米的半片小荷叶。鱼吻部微张,衔叼一根荷茎,荷茎相间,各具生态,相映成趣,颇有“接天莲叶无穷碧”的意境。
这件玉鱼造型是因题材内容确定的造型,极具特色,不拘一格。这类作品充分发挥了玉工们的才能,在目前发现的金代玉器中属相当优秀的作品。
来源:黑龙江省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