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缙彦,字濂源,号坦公,别号大隐,又号外方子、筏喻道人、菉居先生等。明万历二 十七年九月十四日(1599年11月1日)生。河南新乡人。少时聪颖,10岁能文。读书必求根柢 ,裒集旧闻,人称“经笥”。
明天启元年(1621年)乡试中举人。明崇祯四年(1631年),中进士,授清涧知县,曾设计遣散李自成领导下的一支农民起义军队伍。不久调三原县。后历户部主事、编修、兵科都给事中。崇祯十六年(1643年)擢兵部尚书。翌年初兼翰林院学士。闯王李自成攻陷京师 (今北京)后被俘。不久,清军入关,自成撤退西走,张缙彦乃逃归乡里,纠集地主武装,与大顺农民军顽抗。清顺治三年(1646年),赴江宁洪承畴军前降清。清廷以其“逡巡来归 ”在江南大定之后,未予录用。顺治九年以后,历任山东右布政使、浙江左布政使。顺治十 五年,任工部右侍郎、江南按察使司佥事、分巡徽宁道。由于他所依附的北党党魁文华殿大 学士刘正宗失势,以罪革职,因此受到言官弹劾。顺治十七年六月,左都御史魏裔介劾刘正宗,言及张缙彦曾为刘正宗诗集作序,内称以“将明之才”,“词诡谲而心叵测”(“将明 之才”可曲解为“辅助明朝之才”,即含反清复明之意。)缙彦因此被捕下狱。八月,御史萧震又劾缙彦于浙江任内曾为著名戏剧作家李渔的短篇小说集《无声戏二集》刊刻并作序, 序内自称“不死英雄”,借以“煽惑人心”,请求将他“明正典型”。经过深文周纳,十一月被籍没家产,流徒宁古塔。
顺治十八年二月初二日(1661年3月2日)出关时携大量图书并歌姬10人。四月十三日( 5月11日)至宁古塔旧城(今黑龙江海林)。至戍所后,与吴兆骞、方拱乾等人“朝夕相对,欢若一家”,诗酒唱和,过从甚密。同年闰七月,去沙岭,游东京城(即渤海国上京龙泉府 遗址),做了实地考察。归后撰《东京》一文,有很高史料价值。康熙四年(1665年)夏, 邀集流入姚其章、钱威、吴兆骞、钱虞仲、钱方叔、钱丹季6人,发起“七子之会”(亦名“ 七子诗会”),分派题目,限定韵律,每月集会一次。这是黑龙江的第一个诗社,对后来宁 古塔地区的文风颇有影响。
康熙五年(1666年),张缙彦等流入陆续迁居宁古塔新城(今宁安县)。大约在这以后 ,他听说东京城渤海石佛之首堕地有些损坏,还曾“瑑而小之”,予以修复。
张缙彦性喜山水,出塞后鉴于塞外山水,“询之土人,皆不能名”。于是,在登山临水 之际,“探奇搜奥”,凡耳目之所及,足迹之所至,无不留心考察,撰有专文。这些山记、 水记等专文,或记其源流、胜迹,或载其物产、风俗。而山水之无名者,就“以其地,以其里,以其所居人姓氏名之”,撰写成黑龙江第一部山水记与地名学专著《宁古塔山水记》。
康熙八年(1669年),闻城西山下有一泉,前往考察,只见泉水“凌冰破雪,涓涓之流,直达长河”,因为之命名泼雪泉。归后撰有《泼雪泉》一文。同年八月,亲自题名,并请石匠帅奋勒石于该泉附近悬崖之上。遗迹虽已被毁,但“泼雪泉”一名却流传至今。
缙彦多才多艺,精于绘画、雕塑、书法,且懂乐律,工诗文。吴兆骞誉其诗为“河溯英灵,而有江左风味”。
康熙九年十月十四日(1670年11月26日)卒于戍所,时年72岁。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 )归葬。
出塞前有《依水园诗文集》、《菉居封事》等。出塞后著有《山水集》、《域外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