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布岱,达斡尔族,苏都日哈拉人。孟额德之侄。康熙年间,继孟额德之后,由京城侍卫任总管副都统衔暂驻齐齐哈尔。建齐齐哈尔城时,任副都统。黑龙江将军迁居齐齐哈尔城以后,又任打牲总管。
玛布岱到齐齐哈尔时,约为康熙二十七年(1688)。当时,雅克萨战争结束不久,《尼布楚条约》尚未签订。经雅克萨战争之后,沙俄侵略受到扼制,但黑龙江地方政权建设还不完善,齐齐哈尔也是如此。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二月,黑龙江将军萨布素令玛布岱派车辆、畜力协助运送造船桐油等物资。玛布岱以“民力不支、牛只不敷”为由,力请免当此任。
同年八月,玛布岱呈文理藩院,根据辖区内人丁增加的实际情况,要求将康熙六年(1669年)原来一个佐分设为两个佐的建制,并获批准。
同年夏,喀尔喀与厄鲁特发生战争。玛布岱会同齐齐哈尔七名佐领、七个骁骑校联名咨文理藩院。文中称:“我等祖、父等自黑龙江来嫩江归顺圣主以来,四十余载,逢遇太平,散居六百余里,随意逸乐。今闻厄鲁特、喀尔喀相互征伐,若众巴尔呼等穷寇得知我等诸村散居而肆意侵扰,则欲保妻孥,亦非一时之所能收”,据此,我等情愿披甲于我等住地附近,择一形势之地,筑城聚居。”玛布岱等提出披甲和筑城的请求后,理藩院咨复,略谓修筑齐齐哈尔城是官修还是自力修筑,以及城址、披甲与纳贡等有关事宜均须“详议查明”后“再议”。岂料,未及批复,果然于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春,噶尔丹叛军在沙俄的支持和配合下,击败了喀尔喀蒙古军,巴尔虎被迫有3000余户南下嫩江流域。达斡尔族一时为避乱而四处逃散。次年,黑龙江将军和玛布岱等就理藩院提出的详查事项再次咨文理藩院。略称:“嗣后,倘有此等事宜,则齐齐哈尔周围无城郭,绵延而居者相隔遥远,将难以收聚、保护。据此,除无栖所而游牧之索伦、鄂伦春外,著齐齐哈尔等诸村达斡尔内,酌情选一千名,整编牛录、令其披甲。”康熙三十年(1691年)正月,萨布素进京时,再奏筑城缘由。谕旨:“著不误农时,乘闲筑城”。于是萨布素会同玛布岱,“一同详察地方,于嫩江东岸卜奎驿站地方丈量筑城处所,以达斡尔等人力动工修筑。”此项工程于康熙三十年春动工,整个筑城工程由玛布岱组织和监筑。当时仅用运送木料的人力就有600人。施工当年就有500名官兵迁至城内。
筑城同时,达斡尔披甲已是必然,因此,玛布岱呈文:“敝职玛布岱,到任以来,只向索伦、达斡尔收貂皮进贡外,无处效力。”“今议达斡尔等披甲,请将我等授予一末职。原乘年岁尚轻,奋勉效力。”萨布素将玛布岱的呈文上报朝廷时写道:“若经部议,以达斡尔等披甲,则将总管玛布岱原先管理达斡尔等,且呈请效力报恩之处。”于是达斡尔披甲于康熙三十年六月二十八日批准。同年七月初一兵部上奏:“请于齐齐哈尔及松花江、嫩江汇合处驻兵;由齐齐哈尔等村达斡尔内选一千名,令其披甲,驻卜奎驿站地方新筑之城”,“此披甲之人,停纳貂贡。”“相应使玛布岱管此兵丁,驻于新建之城,仍令管束索伦等可也。”自此,齐齐哈尔达斡尔族停止贡貂。玛布岱当时仍担任总理索伦、达斡尔等地方事务,因其管带披甲驻军,被授予副都统衔。
康熙三十一年以后,锡伯族3000丁奉旨陆续迁往齐齐哈尔城,其中有1000披甲,2000附丁。玛布岱在萨布素将军的指挥下完成了锡伯兵丁的安置以及披甲的武器配置和军事训练。朝廷明确指示萨布素“此一千名锡伯兵,亦责成玛布岱管教可也”。此时齐齐哈尔城披甲达2000名,至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锡伯附丁亦安置妥当,玛布岱专职任副都统,总管一任后移交喀拜。
康熙三十七年(1688年),移墨尔根城副都统,驻齐齐哈尔城。同时朝廷决定锡伯族全部迁出齐齐哈尔。次年,黑龙江将军移驻齐齐哈尔城。至此齐齐哈尔达斡尔族直属黑龙江将军和齐齐哈尔副都统管辖,不久布特哈总管移驻布特哈地方,玛布岱再任布特哈总管,同原在布特哈地方的索伦副总管莎音其克等人共事。卒年不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