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为抗击沙俄入侵,厦门水师提督陈汶环奉旨带领水军、战舰来到黑龙江城,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开始正式设置黑龙江水师营驻守,并参与了之后的两次雅克萨之战,将入侵的俄军击败。在康熙二十三年五月十七日雅克萨之战前夕,黑龙江将军萨布素曾向康熙皇帝奏报了黑龙江水师营情况,并请求增加水师编制,称:“先有旧大船三十只,小船二十四只,原放总管枪炮四品章京二员,五品章京二员,骁骑校二员。现添造新船六十八只,红衣炮四十只,子母炮二百尊,此船每年修造,应用棚绳、桐油、铁麻等项物料置办,并红衣炮所用药料之查管,仅此六员未免太少。拟于六员之外,加添四员,共计十员。”
后黑龙江水师营额设大号战船十只,二号战船四十只,江船十只,在爱辉城南七十里托里尔峰河套停泊。水师营有四品官一员,五品官二员,六品官二员,领催八员,水师营兵四百一十九名,负责日常黑龙江城的防卫、警戒、水域管理及粮草、军械运送,每年开江后和封江前,水师营进行两次集中军事演习,将战船驶于黑龙江上,鸣锣击鼓,燃放红衣大炮和排枪,以壮军威。每年春夏时节,还要随爱辉城佐领等人,上溯黑龙江源头和精奇里江源头及外兴安岭巡察边界,察看有无侵扰边界事件发生,黑龙江水师营有力地维护了黑龙江流域的和平和国家领土的完整。
到了光绪十三年(1887年),黑龙江水师营也随大清帝国的国势衰微而日渐颓废,《黑龙江述略》记载:“黑龙江城额船,仅存三十二只,寄泊江滨,日渐朽蠹,亦无过而问者,若非粮运关乎军食,几无一船之可用也。”而康熙初年由原籍闽广两湖来的驾舟娴熟的水手的后代,大多由于在边地居住多年,已和本地人一样,对于水性船事,茫昧无知,只会顺流放舟,听其所止,所以后文所说的二十名水手,应该是水师营的骨干力量了。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庚子俄难,中俄交战,双方实力悬殊,黑龙江水师毁于沙俄之手,曾经辉煌的黑龙江水师也只能在档案中寻觅了。
作者:刘 城 来源:黑河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