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年前,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先进分子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真理中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而地处祖国东北边陲的黑龙江即是马克思主义传播最早的地区之一。早在20世纪初,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尔什维克,简称俄共(布))就已经在哈尔滨开始进行马克思主义传播。之后,旅俄华人、先进知识分子在黑龙江地区积极开展马克思主义宣传。回顾马克思主义在黑龙江早期传播的过程和发挥的积极作用,对了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历程,传承弘扬黑龙江红色历史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俄共(布)的马克思主义传播
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的思想在中国的最早传播,是经过中东铁路由俄共(布)开启,起点在黑龙江哈尔滨。中国人对马克思主义的了解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是一些来华的外国传教士、中国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然而,他们只是把马克思学说作为西方的一种思潮进行介绍。
1897年中东铁路开始修筑,1903年全线通车。这条铁路是沙俄侵略和掠夺中国的工具,同时也是俄国文化传入中国的重要通道。1903年列宁领导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尔什维克)成立后,即注重对中东铁路工人队伍进行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的宣传和武装。作为中东铁路工人的集聚地哈尔滨便成了马克思主义传播的中心。1905年被俄共(布)派到哈尔滨中东铁路、领导工人运动的领导人舒米雅茨基在回忆录中写道:“我们不仅是偶然与中国工人联系,不,我们在他们中间相当有计划地经常进行工作。不仅帮助他们提高觉悟,而且还培养他们成为中国人民反对清朝专制的先锋队。”
马克思主义在黑龙江的传播,直接受众者是工人阶级。1907年1月初,舒米亚茨基按照俄共(布)在哈尔滨召开的代表会议精神,向中东铁路附属工厂机车分厂的中国工人吴泰发出邀请,请他组织中国工人同俄国工人共同举行罢工。吴泰赞同中国工人与俄国工人共同举行罢工,并开始在中国工人中进行宣传和组织工作。1月9日,俄国一月革命两周年纪念日当天,哈尔滨中东铁路附属工厂工人进行罢工并举行庆祝集会,吴泰率400多名中国工人积极参加罢工和集会。为了把俄国和中国工人运动引向深入,同年4月,吴泰和舒米亚茨基制订了中俄工人共同庆祝“五一”劳动节的行动方案。5月14日(俄历5月1日),中俄工人不顾当局的阻挠,在哈尔滨江北太阳岛举行了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集会,这是中国工人第一次庆祝自己的节日。
1917年11月7日,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哈尔滨和中东铁路沿线的铁路工人最早得到胜利消息,并给以积极支持。1918年2月28日,在俄共(布)领导下,中东铁路职工代表大会在哈尔滨召开,讨论了中国工人的组织问题。在其影响下,哈尔滨总工厂中国工人于同年10月建立了自己的工会--三十六棚工业维持会,这是中国工人建立的最早体现中国工人根本利益的工会组织之一。
从1918年到1920年间,中东铁路中俄工人为反对沙俄残余势力以及外国干涉者,掀起了全线四次大罢工。罢工期间,俄共(布)积极开展向中国工人的十月革命思想宣传活动,使中国工人阶级觉悟不断提高,斗争方向更加明确。由此可见,黑龙江工人是接受马克思主义和十月革命思想较早的一支队伍。这一时期的罢工斗争,为支援十月革命和巩固年轻的苏维埃政权作出了重大贡献,在国际工人运动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二、旅俄华工华侨对十月革命思想传播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期间,许多旅俄华工自觉地拿起武器和俄国工人一道参加了各地武装起义,创立苏维埃政权。而且有些人经过革命洗礼参加了布尔什维克党,还有些人为这场伟大的革命而英勇献身。据有关材料估计,在俄国十月革命及其以后的国内战争期间,直接拿起武器参加革命并为保卫苏维埃政权而战斗的旅俄华工总数约在15-20万人之间。他们是最先接触到马克思主义理论并付诸实践的一支中国无产阶级队伍,同时又是一支向国内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生力军。
旅俄华工华侨向国内传播马克思主义,主要是通过“旅俄华工联合会”进行的,其主要领导人是刘泽荣。1918年12月,该会会员发展到6万人。成为拥护和支持十月革命的华工组织,同时又是关心祖国命运和解放的爱国华侨团体。为使祖国同胞了解十月革命情况,“旅俄华工联合会”开展了一些宣传十月革命的活动,主张中国无产阶级“走俄国人的道路”。
不仅如此,“旅俄华工联合会”还陆续派人回国宣传十月革命。1919年1月初,一批华工代表从远东秘密回到中国东北宣传十月革命思想, 3月初,又有300多名旅俄华工准备回国开展宣传活动。
俄国十月革命后,有数万华工通过中东铁路陆续回国,其中大多数华工在哈尔滨谋生。这些旅俄华工不仅带回了大量宣传十月革命的刊物和书籍,而且还将亲眼目睹、亲身经历和亲自听到的有关俄国革命和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给周围的人。
旅俄华工的各种宣传活动扩大了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1920年6月,“旅俄华工联合会”在莫斯科建立了俄国共产党华员局。俄国共产党华员局虽然不是中国共产党,但它却是华人中早期的共产党组织。华员局对国内的马克思主义宣传和共产党组织的建立做了大量积极的工作。华员局与当时在国内成立的共产主义小组等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从时间和性质上无大差别,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个组织没有与国内其他共产党组织进行联系,也没有延续下来。
三、先进知识分子的革命思想宣传
在黑龙江进行马克思主义传播中,先进知识分子的宣传活动极为活跃。与内地一样,1919年五四运动前后,有一批先进知识分子活跃在黑龙江,进行革命思想和马克思主义传播。邓洁民就是其中之一。
邓洁民黑龙江省宾县人。1912年考入天津南开学校,在校期间受到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以至对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非常崇拜和景仰。1914年,邓洁民考入东京早稻田大学。当时日本是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最有影响的渠道,党的重要创始人李大钊、陈独秀、李达等人都是在留学日本期间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更为巧合的是邓洁民的乐亭同乡李大钊也于1914年考入早稻田大学,并且两人同学法政,同住一个宿舍,交谊甚笃。邓洁民在日本留学和同李大钊相处期间进一步加深了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
1917年6月,邓洁民在日本结束学业回国后,便开始筹办哈尔滨东华学校,该校以传播先进思想、养成爱国精神、陶铸济世能力为宗旨。这时邓洁民的南开同学好友周恩来也来到哈尔滨,与邓洁民共同研究办校方向问题。东华学校开办后,邓洁民先后从关内聘请了一些进步教师,多数是天津南开学校和北京各大学的进步学生。其中张昭德(又名张晋)曾在北京参加社会主义学说研究会,在东华学校任教期间,张昭德与邓洁民一起阅读俄文版的红色报刊和马克思主义著作,通过周末时事报告会向全校学生讲解。
受聘参与东华学校创办的张西曼,是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者、中国同盟会会员。从他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时间来看,要早于李大钊、陈独秀。张西曼到东华学校后,经常同邓洁民等一起对革命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并向学生宣传马克思主义和十月革命思想,使学生看到了中国的希望。时任东华学校教务主任的邓西园回忆说,东华学校里“有不少张西曼世界革命精神的体现”。
黑龙江的第一个中共党员马骏也曾在东华学校进行过革命宣传。马骏也曾是南开学生,在1920年8月后的半年多时间里,马骏借在东华学校兼课之机,向学生宣传五四运动和国内外革命形势。邓西园回忆说:“马骏在东华学校任教的一段时间里,为东华学校增添了共产主义的色彩。”
先进知识分子在黑龙江进行的马克思主义宣传活动,对唤起人民觉醒走十月革命道路起到了重要作用。可以说这样的先进知识分子群,虽然没有组成如北京、上海那样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会,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但他们走在了时代前列,接受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功绩是不可磨灭的,他们的活动使当时黑龙江成为马克思主义传播的重要阵地。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使哈尔滨这座城市形成了浓厚的红色革命空气,这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关内难以见到。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者之一瞿秋白曾于1920年10月在哈尔滨住过50多天。在这里,瞿秋白意想不到的收获是“先得共产党的空气”,而且成为第一个向内地传出“哈尔滨是中国最早感受十月革命气息的城市”的中国人。在他的《饿乡纪程》中曾三次提到哈尔滨有共产党“空气”,在这里他第一次听见《国际歌》。瞿秋白经历过五四运动群众罢课罢市、演讲呼喊、与警察肉搏这些轰轰烈烈的场面,但是像欢呼十月革命胜利,引吭高唱《国际歌》,纵情地畅谈共产主义,在北京及中国的其他地方还未曾见到。
黑龙江是马克思主义向中国传播最早的前沿阵地。从开始传播时间上看是最早的,从传播特点上看受众者最多的是工人,从传播效果看,它使黑龙江工人运动空前高涨,反帝斗争风起云涌。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在黑龙江地区的传播,对中国革命、中国先进分子的革命启蒙和东北地区第一个党组织“中共哈尔滨组”的建立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