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革命的历史上,曾涌现出无数令人崇敬的英烈,他们如同灿烂的群星,光耀中华。在这灿烂的群星之中,著名的抗日民族英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赵尚志就是闪光夺目的一颗。
用热血践行为国献身的诺言
“争自由,誓抗战。效马援,裹尸还……待光复东北凯旋日,慰轩辕。”赵尚志将军用他34岁的宝贵生命、用青春与热血,为国家、为民族实践了他“马革裹尸”的诺言。
在领导、指挥抗日武装斗争中,赵尚志将军始终站在第一线,冒枪林弹雨,出生入死,不畏流血牺牲,把生死置之度外。1932年11月在指挥攻打东兴战斗中左眼负伤。1934年11月在肖田地战斗中左臂受伤。1942年2月在攻打梧桐河伪警察分驻所时,赵尚志腰腹部受贯通伤,因伤重被俘。在敌人审讯时,他以惊人的毅力抑制着难以忍受的伤痛,大义凛然与敌人斗争,宁死不屈,表现出崇高的民族气节,伟大的牺牲精神。日伪资料记载:“赵尚志受致命重伤,仅生存八小时,于此期间,对审讯之满人警察官称,‘我是赵尚志’,‘你们和我不同样是中国人吗?你们却成为卖国贼,该杀!’‘我死不足惜,今将逝去,还有何可问?’除发泄等言语之外,缄口不言,一直睨视审讯官,置刀枪痛苦于不顾,显示出无愧于匪中魁首之尊严,而终于往生。”赵尚志牺牲时表现出的尊严是中华民族的尊严,代表了中华民族的坚贞不屈精神。他牺牲时年仅34岁。赵尚志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党领导的革命事业,最后把宝贵的生命奉献给了为中华民族独立、解放的伟大抗日斗争。
用生命书写对党的忠诚
赵尚志一生经历坎坷,曾三次入狱被关押,两次被错误开除党籍,三次被撤销职务,三次受重伤,历尽艰辛。但他从不灰心、不气馁,始终如一地坚持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坚持走革命的道路,坚持与错误进行斗争,坚持与日本侵略者血战到底,直至献出自己年轻的生命。
1940年3月20日,赵尚志郑重地给中共北满省委写下了《请求重新审查改变开除出党的决议》的请求书。他写道:“我相信党组织不会认为我是奸细叛徒,我希望在工作中来证明我的忠实。”“党籍是每个共产党员的生命,因为我参加党、做革命斗争已将近十五年,党的一切工作,就是我的一生的任务。我请求党重新审查。同时,我认为不能把我从党的队伍里清洗出去,那将是同使我受到宣布死刑一样难过。我万分的向党请求重新审查,给我从组织上恢复党籍,领导我的工作,我不能一天离开党,党也不能一天放弃对我的领导。”赵尚志虽然受到不公正的对待,但内心对党组织没有丝毫不满情绪,字里行间没有一点委屈之情,而是表现出对祖国和人民的一片赤诚,表现出抗日到底的坚定决心和顽强意志,以及忠诚于党、忠诚于革命的坚定信仰。
赵尚志牺牲后,人们用各种方式纪念这位民族英雄。为了表彰赵尚志的抗日功绩,并永远缅怀这位抗日英雄,1946年,黑龙江省珠河县第一届工农代表大会通过决议把珠河县改名为尚志县,原松江省决定将哈尔滨市道里区的一条主要街道命名为尚志大街。
作为东北抗日联军的创建人和杰出领导人之一,赵尚志战斗的一生将永远被后人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