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黑龙江省志・档案志(1986—2005)》终审会议召开


  2019年3月22日,《黑龙江省志· 档案志(1986—2005)》(以下简称《档案志》)终审会议在黑龙江省档案馆召开。省委史志研究室主任、省地方志书终审委员会主任、《黑龙江省志》总编室常务副总编、省地方志书终审专家何伟志,省档案馆馆长钱锋,省档案馆副馆长陈玫出席会议并讲话。省委史志研究室处长、《档案志》责任副总编、省地方志书终审专家侯明主持会议。原省地方志办公室研究室主任、省地方志协会原副会长兼秘书长、全国地方志书终审专家柳成栋,原哈尔滨市档案局副局长、省地方志书终审专家赵景新,省委史志研究室处长、省地方志书终审专家房波,省档案馆编研处处长戴丽艳、副处长王芳、调研员徐静,档案整理处副处长石巍巍、副调研员陈静升,省委史志研究室主任科员、《档案志》责任编辑韩明武,省档案馆编研处主任科员管东成,编辑部副主任科员于航,利用处副主任科员韩峰,编研处科员王茁参加会议。



  何伟志在讲话中指出,《档案志》是按照省政府统一规划和部署,由省档案馆负责承担编纂的《黑龙江省志》中的一部非常重要的分志。《档案志》终审会议,是我省机构改革后,原省地方志办公室与原省委党史研究室整合组建省委史志研究室后,终审的第4部省志分志,也是全省第42部进入终审的省志分志。档案是人们在各项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各种形式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原始记录,原始记录性是它的本质属性 。《档案志》,可以说是志中之志,史中之史。它是社会记忆的主要载体,是史志工作存真求实的纲要,是资政辅治的基础史料,也是历史和文脉代代相传的力量源泉。从《档案志》终审会议的情况看,各位终审专家对《档案志》终审稿都给予了充分肯定和认可。总体来看,《档案志》全面反映了1986—2005年这20年间,我省档案事业发生的巨大变化,真实记载了我省各级档案部门紧紧围绕党和政府中心工作,在档案资源建设、管理、保护、开发利用、服务社会和科研教育等方面取得的可喜成绩,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档案志》全志观点正确,内容全面,篇目科学,资料详实,记述准确,体例规范。符合志书编纂质量要求。

  何伟志强调,我省《档案志》的编修,概括起来有以下四个特点:一是《档案志》的编修树立了领导重视、奋起直追的典型。全省第二轮修志工作启动以后,由于各种原因,《档案志》编纂初期进展不是很快,进度相对落后于其他省直部门,真正发力干好这项工作是近三四年的事。省档案馆领导班子把修志工作纳入重要日程。配齐人力物力,经费上给予保证。现在有10多人在从事此项工作,力量配备比较强。仅仅三年时间,就完成今天这部质量较高的终审稿。二是《档案志》的编修打造了知难而进、后来居上的样板。这部《档案志》的编修,受史料不全及各方面不利因素的制约,取得今天的成绩确实来之不易。从搜集资料开始一步步走来,中间有较长时间的停滞,后来经过努力迎头赶上,三年迈出了三大步,完成了初稿、评议、终审三个环节。在当前全省加紧推进“两全目标”的关键时期,极具借鉴意义,为全省编纂进度尚处于落后状态的承编单位知难而进、迎难而上,如期完成志鉴编纂任务,树立了一个后进变先进的好样板。三是《档案志》的编修提供了开门引智、借梯上楼的成功范例。省档案馆注意依靠自己的力量、自己的人员、自己的队伍,同时也注重开放修志,借助省里专业部门的指导,注意吸纳上次专家评议提出的意见,积极沟通、协调和请教,注意发挥社会方方面面的力量。今天各位志书终审专家所谈的意见都非常中肯、实在,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应该说是比较权威、客观、公允的,也彰显了真知灼见,相信省档案馆会很好地重视、用好这些意见,进一步把这部《档案志》修改好。四是《档案志》的编修搭建了部门合作、携手共进的交流平台。档案和史志工作,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有着深厚的渊缘。档案与修志工作自古就是一家,甚至是同源。在古代的时候,编修史志与档案管理这两项工作都是由史官承担的。大家知道,像汉代史官司马迁就管理过档案工作,他的巨著《史记》也是在阅读大量档案资料的基础上完成的。班固曾经担任最大的图书库兰台令史,就是现在的档案馆馆长,也是在利用大量档案资料的基础上,完成了他的传世之作《汉书》。隋唐后,凡全国性图经史志,均离不开官方秘阁的档案资料。再如清代学者章学诚,曾做过国子监典籍,也是在大量占有档案资料的基础上,才成为著名方志学家的。由这些例子可以看出,修志和档案自古以来就是密切相关的。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也一直重视档案史志工作,早在1959年,周恩来总理就号召档案工作者要学习司马迁,做司马迁,国家也多次下文件,要求档案部门积极参与编修史志工作。这也使各级档案馆成为长期编写地方志的取材之地。由此可见,离开了档案,史志工作就是无米之炊,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也无法著出信史,做到存真求实。从我省机构改革的实践来看,党史、地方志、档案部门几分几合,在地市级党史、地方志、档案部门现在又变成了一家人。因此,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讲,档案与史志工作都是密不可分的。衷心希望我省档案、史志部门在过去良好合作的基础上,能够继续携手共进,在更广泛的空间和更深入的领域进行合作,在档案开发利用和史志编修方面共同多出成果、出好成果。

  何伟志就进一步做好《档案志》编修完善和档案系统史志工作提出五点意见。一是要坚持质量为先,质效并重,力争把《档案志》打造成名副其实的精品佳志。质量是志书的生命和价值所在。档案在继承文件原始性的同时,也继承了文件的记录性,是再现历史真实面貌的原始文献。正因为档案具有历史再现性,所以才具有凭证价值的重要属性,并以此区别于图书情报资料和文物。档案工作,只有坚持质量为先、存真求实原则,才能维护历史真实面貌,才能尊重历史、尊重科学、传真解惑、古为今用。如果在编修、完善《档案志》的过程中忽视质量为先、存真求实原则,造成志书中记载的一些内容不真、不实、不准,就背离了档案和史志工作的使命和初衷,也将会贻笑大方,造成难以弥补的遗憾。所以,下一步一定要坚持质量为先、质效并重,努力做到又好又快、好中求快,力争打造出一部名副其实的精品佳志。二是要发扬工匠精神,精心打磨,让《档案志》经得起时间、历史和群众的检验。“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档案志》与一般的志书不同,在将来的读志用志上,使用查阅的频率会比较高,也是业内和社会上关注度比较高的一部志书。真正查阅和利用《档案志》的人,应该都是档案、方志的行家里手和明白人。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要让“内行”和“明白人”看不出破绽和问题,经得起行家的审视和鉴别,就必须发扬工匠精神,精打细磨。工匠精神,是独具匠心、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制作精神。工匠,在人类文化创造中功不可没,其作品以实物传世者比比皆是,其技艺以多种载体存世。我们的志书,是历史文化,是传世之作。修志者同样要有独具匠心的创新精神,精雕细琢的研磨精神,反复修改的精益求精精神。发扬工匠精神,创修精品志书,是档案、方志工作者的责任。希望省档案馆的领导和《档案志》编修人员进一步发扬工匠精神、严细精神,进一步调高编修基准,严格验收程序,努力把这部志书修改成让各个方面认可,经得住时间、历史和群众检验的优秀传世之作。三是要尊重专家的劳动成果,从善如流,把专家意见贯穿到《档案志》修改完善的全过程。刚才听了专家们发表的终审意见,我感到总体上很中肯,很准确,很精当,很有针对性的。他们提出的意见,是从多年从事档案和史志工作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真知灼见,也遵循和体现了修志的基本规律和规范要求。对这些意见,希望《档案志》的编修人员能够进行全面、认真的梳理,逐条研究,逐条对照,真正尊崇专家意见,尊重专家劳动,遵循修志规律,把专家意见贯穿到《档案志》修改完善的全过程,把专家们的意见理解好、消化好、转化好、吸纳好。四是要增强担当意识,潜心修志,让后人从《档案志》中受教、获益、增识。修志工作是为群众服务、为社会服务的公益文化事业,必须强化服务意识,牢固树立修志为用的观念,要把读志用志的需要作为地方志工作的“第一信号”,在服务社会中检验地方志工作,扩大地方志影响,发展地方志事业。 这部《档案志》,今后被查阅利用的机会是很多的,真正搞档案、史志专业的人,会把这部志当作一部很重要的志书来研究和对待的。所以我们一定要有强烈的担当意识。要对历史负责,对事业负责,对自己负责,要让《档案志》务实管用,让后人从《档案志》中受教、获益、增识,使之产生好的社会效用和价值。这就需要我们的编修人员要发挥“仙人掌”精神,心无旁骛,以苦为乐,做到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这样才能把这部志书编修好,无愧于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和责任。五是要强化组织领导,支持到位,为《档案志》早日出版面世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档案志》要早日出版面世,一方面需要修志人员辛勤努力,吃苦耐劳;另一方面也需要领导重视,创造好环境条件。从全省“两全目标”的推进看,一些地方、单位的修志工作之所以落后,关键是“一纳入,八到位”没有真正得到落实,领导重视不够。今年省委办公和史志部门将进一步加大督查力度,解决重视不够的问题,确保在2020年底前实现省、市、县三级修志编鉴“两全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德担任地委书记期间曾经讲过,重视地方志工作,是“一种有文化的表现”“一种有远见的表现”,我感到省档案馆的领导就是这种有文化、有远见的领导。相信省档案馆领导班子会在下一步的工作中把修改完善《档案志》真正放在心上,抓在手上,重视到行动上 ,落实到成果上,为全省加快实现修志编鉴“两全目标”带一个好头。

  陈玫代表省档案馆对省委史志研究室一直以来对《档案志》编修工作的支持和帮助表示感谢。她说,省委史志研究室领导和各位评审专家提出的意见,具有很强的指导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下一步,要按照何伟志主任讲话中提出的要求和评审专家提出的终审意见,逐条研究,逐条落实,努力克服时间跨度长、史料收集难的困难,进一步做好《档案志》志稿的修改、完善、补充、提高工作,不辜负各位评审专家的辛勤劳动,努力把《档案志》打造成精品佳志。


  戴丽艳在终审会议上代表省档案馆汇报了《档案志》编纂经过。柳成栋、赵景新、房波等终审专家代表省地方志书终审委员会对《档案志》提出了终审意见。与会专家认为,《档案志》终审稿观点正确,资料翔实,文笔流畅,特色鲜明,叙事清楚,比较全面系统地记述了黑龙江省档案事业1986—2005年的发展全貌,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文献价值。同时,对志稿中图片、内容记述、资料运用、行文规范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修改意见和建议。会议同意《档案志》通过终审。

  会议期间,举行了《档案志》终审签字仪式。何伟志、柳成栋、赵景新、侯明、房波代表省地方志书终审委员会在《档案志》终审报告上签字。

  会后,省委史志研究室班子成员及参会人员一行参观了省档案馆库房档案馆藏及黑龙江历史记忆陈列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