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顾乡屯遗址

顾乡屯遗址位于哈尔滨市道里区群力乡顾乡屯,松花江支流温泉河(今名正阳河)与瓦盆窑河汇合处,地处松花江右岸二级阶地上(阶地:剥蚀、堆积展平的地面被地壳运动抬升,超出河、湖等一般洪水期水面以上,呈阶梯状分布在山坡上,这种阶梯状地貌称“阶地”。河谷中多阶地由下而上计算,高于河漫滩之上最低的那一级阶地称为第一级阶地(T1),向上依次为第二级阶地(T2),第三级阶地(T3)等。)。分布范围南北长约1000米,东西宽约600米。地理座标东经126°34′、北纬45°43′。温泉河和瓦盆窑河在二级阶地上切割出深8—15米,宽50—200米的沟谷,并在沟内形成仅高出河面1—2米的小阶地,顾乡屯所处的阶地中、下部地层为晚更新世(更新世:又称“洪积世”。地质年代名称。距今250万年至1.1万年。更新世又进一步划分为早更新世(Q1)、中更新世(Q2)和晚更新世(Q3)。)的“顾乡屯组”,又可分为两层;上层由灰黄、淡黄色土组成;下层主要由黄土状亚粘土、亚砂土、灰绿色淤泥和黄砂组成。河两岸小阶地为全新世(全新世:又称“冲积世”。地质年代名称。距今1.1万年至现代。它是更新世最后一次冰期(玉木冰期)消融后的时期,又称冰后期。)的“温泉河组”,由黑灰色淤泥组成。

1931年,中国地质学家尹赞勋首先在顾乡屯发掘,出土大批第四纪哺乳动物化石。1933—1934年,日本人在此曾两次进行大规模盗掘,获得石器3件、石片9件、石核1件、石屑10件、骨器若干件和大量的动物化石。1934年,俄国人采到2件石器。1937—1938年,日本人又在此盗掘出许多古生物化石和一些石器、骨器。1939年,法国古生物学家德日进在顾乡屯采得楔状石核。

对于顾乡屯文化堆积的性质及时代,有几种意见。有人认为动物化石和石制品都是出自原生地层,其动物群可以同“北京人”的动物群对比;有人把顾乡屯的地层分为温泉河组和顾乡屯组,并将后者分为上、下两层,认为下层属旧石器时代(旧石器时代:考古学上石器时代的早期阶段。共历二三百万年。当时人类使用粗糙的打制石器,过着采集和渔猎的生活。)晚期,上层属中石器时代(中石器时代:考古学分期中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之间的一个阶段,开始于距今约1万年,结束时期各地不一,最早的距今约七八千年便进入新石器时代。当时的经济生活以渔猎和采集为主,使用的工具主要是打制和压制石器,并发明了弓箭。)温泉河组属新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考古学分期中石器时代的最后一个阶段,开始于约七八千年以前。已出现农业和畜牧,人类开始定居生活。广泛使用磨制石器,已能制陶和纺织。);也有人认为顾乡屯组的遗物是经自然力2次搬运的,温泉河组的遗物是3次搬运的,从而否定了化石群的地层意义。

20世纪50年代以后,中国学者在这里继续进行了大量工作。1957年,考古学、古生物和地质学家裴文中、周明镇和胡长康调查顾乡屯,认为过去对动物化石的鉴定有许多错误,如将河套大角鹿误定为肿骨鹿,把野猪误为李氏野猪,从而否定了把顾乡屯的时代提得过早的意见。同年,省博物馆在顾乡屯半拉城子发掘出一具披毛犀骨架和2件骨器。70年代中期,黑龙江、吉林和辽宁省的古生物工作者又进行了深入的考察,确认顾乡屯动物群是产在顾乡屯组地层中,澄清了过去将新、旧化石归在一起的模糊认识。关于历次发现的文化遗物的时代,认为存在两种可能性:即全部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或者部分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部分属于中石器时代,甚至有的晚到新石器时代。

顾乡屯出土的化石经鉴定核实至少有哺乳动物45种,鸟类2种,龟鳖类1种,鱼类4种,软体动物29种,被认为是东北晚更新世的标准化石群,曾被学术界命名为顾乡屯动物群(或相当于吉林榆树动物群),在古生物学上统属于猛犸象—披毛犀动物群。

石制品数量不多,质料为玉髓、蛋白石、淡绿色碧玉等。类型有尖状器、刮削器、楔形石核、石片。所见石器均用石片制成,由劈裂面向背面加工,石制品体积较小,从器形和加工技术看,有些已具有细石器的特征。

学术界一般认为:顾乡屯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地点,动物化石和文化遗物产于顾乡屯组地层,有些经过流水搬运,重新沉积在全新世的温泉河组地层中。至于中石器时代或新石器时代文化遗物是否存在,有待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