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赫哲族发展现状

新中国成立以前,赫哲族没有任何政治地位,受到中外统治者残酷的压迫和极端的民族歧视。新中国成立后,赫哲人在党和人民政府的帮助下返回故乡,重建家园,建立人民政权,开始走上民族平等和发展之路。五十多年来,赫哲族人民在党和人民政府的支持下,在兄弟民族的大力帮助下,艰苦奋斗,自力更生,民族平等和发展繁荣之路越走越广阔,经济社会各方面事业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历史变化。

政治权利得到全面保障。1956年,八岔赫哲族村组建为八岔赫哲族乡;1963年,街津口村组建为街津口赫哲族乡。改革开放以来,又新建饶河县四排赫哲族乡。目前,共有同江市街津口、八岔,饶河县四排、抚远县抓吉、佳木斯市郊区敖其等5个赫哲族聚居村和同江市街津口、八岔,饶河县四排等3个赫哲族民族乡。赫哲族平等地参与党和国家事务的管理,积极行使参政、议政权利,在国家、省、地区(市)、市县的党代会、人代会和政协会议,都有自己的代表。据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赫哲族在国家机关、党群组织和企事业单位担任负责人的有126人,占总人口3%。1986-2005年,在黑龙江省担任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副处级(含)以上干部的有12人,其中,正、副厅级各1人。赫哲族在新中国享受了真正的民族平等权利。

经济发展实现巨大飞跃。1956年组织渔、猎、农业联合生产合作社。1959年,大部分赫哲族加入了国营农场,多被编入渔业、猎业生产队,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20世纪60年代以后,土地被大规模开发,狩猎资源锐减,赫哲族逐渐放弃狩猎,基本转向渔业生产。改革开放后,赫哲族地区坚持“以渔业为主、粮食自给、多种经营”,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1980年,八岔、街津口、四排村的赫哲族从原生产队划出,组成了专营渔业生产队。国家以周转金的形式,拨出专款,帮助各生产队购置了柴油挂机,更新了捕鱼船和网具,实现了渔船机动化。1983年,实行家庭承包,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生产积极性得到调动,人均收入大幅度提高。1992年,由于三江流域人口大量增加,捕鱼船只倍增,渔类资源严重萎缩,捕鱼量持续逐年下降,传统的渔业已失去了发展的空间,因此国家对赫哲族村产业结构进行了大力调整。到2000年末,赫哲族村赫哲族户合计总收入达到1433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571万元,牧业收入220万元,而渔业收入只有136万元。村民年人均收入1200-3000元不等。赫哲族成功地实现了由渔猎民族向农业民族的历史性跨越,以种植业为主导产业的多元经济格局初步形成,赫哲族村经济、社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新中国成立初,赫哲族生活处于极度贫困状态。党和人民政府发放贷款和生活补助费,无偿的提供渔猎生产工具、粮食、衣物等,帮助赫哲族发展生产和改善生活。2004年,5个赫哲族村赫哲族户的人均年收入为2100-3600元不等,其中,收入3000元以上的赫哲族159户,占总户数的38%,1300元以下的仅为5户,接近全省农民年人均收入水平,最高的八岔村达到人均3600元。赫哲族村民每百户拥有的彩电、洗衣机、冰箱等耐用品的数量超过黑龙江省农村平均水平。自来水入户率达到100%。赫哲族村民的居住条件也明显改善,随着街津口、八岔两村赫哲族小区的建成,人均居住面积达到20平方米以上。文化事业快速发展。新中国成立以后,赫哲族地区开始出现文化馆等公共文化设施,赫哲族开始出现了自己的书面文学作品,包括小说、诗歌、散文、戏剧和电影创作等。当前,3个赫哲族乡均建有文化馆,经常组织文体活动。同江市赫哲族博物馆创建于1990年,展出文物和民俗物品。赫哲族的传统桦皮制品已成为著名的旅游纪念佳品。用桦树皮制作的精美的首饰盒、各种小容器和工艺性的果盘、碗盘、餐具等雕刻有传统的图案,很受人欢迎。赫哲族惟一的职业作家是乌•白辛,他是新中国颇有影响的优秀剧作家,代表作有电影剧本《冰山上的来客》和话剧剧本《赫哲人的婚礼》。著名的农民风俗画家尤永贵的画融合了国画和油画的技法,别具一格,真实而形象地展示了赫哲族生产、生活景象,多次参加国内的农民画展,多次获奖。为保护濒危的赫哲语,同时把赫哲族语言文化遗产保存下来,国家组织专家对赫哲语进行录音、录像,并制成光盘。从1985年开始,在赫哲族聚居区举办“乌日贡”文体大会,1988年起每3年举办一次。在“乌日贡”大会上,不仅进行文艺演出,而且还进行射箭、“杜烈其”、叉草球、拔河、颈力、摔跤、游泳、“鹿毛球”、划船、扳腕、叉鱼等比赛和表演。“乌日贡”大会已经成为传承赫哲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形式,也成为发展旅游经济的著名品牌。

赫哲族教育发展尤为突出。1999年,街津口、八岔、四排等赫哲族学校达到了省级规范化学校标准,当年4所村办学校顺利通过了省及国家“普九”验收,学生入学率、巩固率均为100%。赫哲族聚居区是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第一个实现“普九”教育的民族,也是第一个扫除青少年文盲的民族。

新中国成立以前,由于无医无药,赫哲族地区疾病蔓延,人口死亡率很高。新中国成立后,医疗卫生状态得到了根本改变,基本消灭了伤寒、天花等传染疾病,赫哲族人口开始兴旺。据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赫哲族人口预期寿命为69.96。目前,3个赫哲族乡均建有卫生院,设备完善,一般性手术不出乡。3个乡学龄前儿童免疫接种率100%,产妇、婴儿死亡率为0。

进入21世纪以来,国家推行兴边富民行动和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大力帮扶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和人口较少民族的发展,给居住在边疆又属于人口较少民族的赫哲族人民带来了新的机遇。特别是《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2006年—2010年)》、《兴边富民行动“十一五”规划》颁布实施以来,赫哲族得到了国家和社会的全方位支持,赫哲族聚居乡村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赫哲族经济与社会发展速度显著加快。当前,乘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春风,赫哲族人民正开创着自己更加美好、更加富裕、更加美丽的新生活。


(摘自《民族问题五种丛书》之《中国少数民族》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