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山城属辽、金时期城址。位于勃利县长兴乡马鞍山村西北500米处的几座山顶上。东距马鞍山2.5公里,东北距大驾山2公里,西北与山地相连,南面距倭肯河800米。
1981年,合江地区文管站在勃利县文物普查时发现。
山城地处完达山脉、老爷岭和张广才岭交会处的低山丘陵地带。山的走向由西南向东北绵延,起伏不平,东北高,西南低,多漫坡山坳地形。在较开阔的山坳西面,分布几座拔地而起、高低不等、大小不一的山包,呈南、北、西、中布局。古城就建造在这些小山顶上。这4座山,其中有3座是南北排列,左右呼应。中间1座山,高出其周围地面约30米。山顶方圆近4000平方米,筑1土城,平面呈长方形,为东西向,墙夯筑。城周长70米,墙现存高度6米。相传为辽代的“中军寨”。以中军寨为中心,向北200余米有1座小山。山高出其周围地面百余米。山顶方圆约3000平方米,顶端也筑1城,为东西向。城周长110米,城墙现存高10米。为“左军寨”。在中军寨的南面相距约250米处,又有1座小山。山高出其周围地面约50米,山顶筑1城,为东西向。城周长70米,墙现存高7米。为“右军寨”。在中军寨之西侧(亦是后侧)约60米,也有1座小山,山顶筑1城,周长58米,墙现存高6米。因此城居于中军寨的后侧,故称为“后军寨”。
山城建在山顶,城墙夯筑,高大厚重,虽几经沧桑,仍保持着当年雄伟风姿。山下为大片平坦开阔地带,已垦植为农田。过去曾在山城中拾得瓦片、铁箭头、铜钱等;在山城东侧的耕地中,经常出土有铁箭头、定窑白瓷片和铜钱如“皇宋通宝”、“元丰通宝”、“皇祐元宝”、“绍圣元宝”、“崇宁重宝”、“熙宁重宝”等宋、辽、金时期遗物。
4座山城处在群山之间,三面环山,一面濒水,地势险要。山城居高临下,前后左右呼应,易守难攻,浑然一体,是一处军事寨堡群。马鞍山山城对辽、金史,尤其对辽、金军事史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