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张困斋诞辰110周年,作为中共情报人员,他用光辉而短暂的一生践行和诠释了伟大建党精神,为我们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赓续红色血脉树立了光辉典范。
处困境时,坚持真理、坚守理想
张困斋从年少时起,就开始追求真理,最终树立了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1925年5月30日,五卅运动爆发。当天下午,张困斋和兄长张承宗在南京路上亲眼目睹了英国巡捕开枪残杀工人、学生后,立下少年志,要与帝国主义作斗争。1927年大革命前后,张困斋在县立中学读书时,受到以柔石为代表的很多进步教师的影响和熏陶,开始大量阅读革命理论书籍,接受革命启蒙教育。不久,“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发生,张困斋进一步认清蒋介石的反革命面目,深刻地认识到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获得新生。抗战初期,他在救国会多次组织读书会,并经常参加集体讨论和学习,时常与朋友们开展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相关理论研讨,把很多原来相信唯心主义和机械唯物论的人争取过来,改信了马克思主义。他的革命信仰坚如磐石,从未因环境艰险而发生动摇。
于国难中,践行初心、担当使命
无论是抗日救亡还是解放战争,张困斋都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共产党员的责任和担当,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不息。“九一八”事变后,张困斋和一些进步青年职工对国民党蒋介石对内反共、对外不抵抗的卖国政策,无不义愤填膺。他积极投入到抗日救亡运动,先是参加了左翼联盟,接着又参加抗日武装自卫会。“一·二八”事变之后,日本侵略军悍然进攻上海,十九路军在蔡廷锴等爱国将领的指挥下,在人民抗日救亡运动的群情激奋下,奋起抗战。张困斋等积极在亲友中征募款子,写慰问信,慰问十九路军将士。《淞沪停战协定》签订后,张困斋和战友们凑钱办起了半月刊,取名《石榴》,以石榴的红花、红子,来表示拥护共产党、拥护红军。他积极为《石榴》刊物撰写文章,以隐晦的笔法抨击国民党的卖国投降和反共政策,要求团结抗日。1935年,北平发生了“一二·九”抗日爱国运动。张困斋和张承宗等一起,在群众中发起、组织了名为“职业青年救国大同盟”的团体,号召职业青年团结起来参与抗日。1936年,张困斋在张承宗的带领下,发起组织“上海市银钱业业余联谊会”(简称“银联”)。1937年,“八一三”淞沪会战爆发,“银联”根据党的指示,立即成立银钱业同人战时服务团。张困斋带领服务团的歌咏队伍,分赴市区街头,深入各伤兵医院和难民收容所等地,慷慨激昂地高唱聂耳、冼星海等创作的抗日歌曲,振奋国人精神,激励抗日斗志。“银联”到解放战争时期发展到1万多人,成为上海著名的革命群众团体之一。
用一生,诠释对党忠诚、不负人民
张困斋一生忠诚于党的事业,无论何时何地都坚决执行党的决策和指示。他对党的无限忠诚和对人民的深厚感情是相辅相成的。在革命实践中,他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时刻关注人民的疾苦和需求。1939年,张困斋被调回上海。当时上海正处在日军占领的黑暗年代,地下工作条件极为艰苦。但是,他一直从事地下抗战活动,采用各种方式同敌人展开斗争。他主持编写了《战后上海的钱兑业》一文,刊印在地下党组织1941年出版的《战后上海的金融》一书中。年底他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埋头苦干,调查研究敌伪粮食市场,并写出了专题报告。1945年,他又和其他同志一起编制了《上海市工商金融名人录》,为新四军进上海提供了丰富翔实的资料。为了从日本报刊上收集信息和便于顺利通过日本兵岗哨,张困斋自学日语,常发奋学习至深夜;为了及时了解苏联卫国战争战况,又学俄语,刻苦认真地对着镜子练习卷舌音的发音;学会了俄日两种常用口语,他就到处奔走为支援新四军采购物资。随着人民解放战争转入战略反攻阶段,张困斋的工作更加繁忙,他的身体也渐渐不支,但却没有时间就医。由于形势的发展,电信往来更加频繁,秘密电台的报务员经常从深夜工作到黎明,电台暴露的可能性也随工作时长而增加。可正值人民解放军部署渡江、解放上海等重要战役,有太多情报需要从红色通信线路上往来传递。当组织上问张困斋要不要增加人手或者启用另外的电台时,张困斋却坚决地说:“不要不要,我们能够完成任务。”秦鸿钧也表示:“我熟识情况,别的电台不也一样有危险吗?”他们两人的手紧紧地握在一起,誓为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战斗到底。
在酷刑中,不怕牺牲、英勇斗争
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张困斋表现出了极高的勇气和牺牲精神。他多次身处险境而毫不畏惧,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1935年至1937年期间,在上海各界救国联合会发动的多次示威游行中,张困斋总是担任联络和纠察队长,一路身先士卒,冲破当局军警宪特的包围和封锁,从不退缩。1949年3月19日,因秦鸿钧电台受到破坏,张困斋不幸被逮捕,在狱中遭到酷刑拷打和非人折磨。但他始终坚贞不屈,保守秘密。同年5月7日晚,国民党特务将张困斋、秦鸿钧、李白等12位同志押赴到浦东戚家庙残酷杀害。临刑前,他们高呼“打倒蒋介石”“共产党万岁”等口号,高唱《国际歌》,表现出坚贞不渝、视死如归的大无畏革命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