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春末,中共中央华中分局和华中军区,以及苏皖边区人民政府,在领导人民进行政权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同时,慎重而机密地筹办着迎候中共中央机关从延安南迁淮阴的工作。
建立包括国民党在内的民主联合政府,这是中共七大确定的政治方针,它代表了全国45亿人民的共同心愿。为了促成联合政府的尽快建立,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亲赴重庆与蒋介石谈判,国共两党签订了“双十协定”。1946年1月10日,又签订了“停战协定”,并从1月10日至31日,召开了由各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参加的政治协商会议,一致通过了以“改组政府、和平建国”为“中枢神经”的五项“政协协议”。中国共产党人,真诚地谋求国内和平,不遗余力地争取早日实施“政协协议”。毛泽东与周恩来、刘少奇商议:如果建立联合政府,蒋介石回到国都南京,中共中央也要考虑南迁,这样有利于共议国事。因此,在2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目前形势与任务的指示》,提出了“从此中国即走上了和平民主建设的新阶段”的新观点。
1946年2月2日,中共中央书记处在讨论如何实施“政协协议”时,刘少奇说:华中(苏皖边区)我们应保留,如改组了政府,党中央可以迁到那儿去。那儿离国都南京近一些。3月初,毛泽东在延安与国民党首席代表张治中交谈时,张治中说:我这是第三次到延安,延安给我的印象很好。如今和平实现了,政府改组后,中共中央就应该搬到南京去。你也住到南京去,延安这地方我不会再有第四次来的机会了。毛泽东笑着说:我们当然要到南京去的,我还准备在国民联合政府里作个委员哩。不过听说南京热得很,我怕热,希望常住淮安(或清江浦),那儿,同南京只一江之隔,开会就到南京去,来回跑。那时,在重庆的周恩来也向民盟中央常委陶行知先生说过: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即将迁到苏皖边区去。当中共中央这一重大决策传到了两淮地区以后,苏皖边区政府就派专人赴清江与淮安交界的洪福乡,为中共中央机关选择驻地;华中分局迅速将他们的一些办事机构,从淮安城内环境优美而僻静的蒋公馆、丁家花园搬出,并粉刷一新,准备让延安来的中央领导居住。这一切,在当时对老百姓来说是暂时保密的,但在各党派主要官员的心中都很清楚。就连当年追随蒋介石、参加伪国大的民主社会党头目、政协联络秘书蒋匀田,在他所著《中国近代史转捩点》一书中,讲到1946年春“中共中央准备从红都延安南迁淮阴”时,也这样写道:“从这一点说,也可以证明当时中共对于组成联合政府之渴望,盼同民盟联成对国民党制衡的力量,以消除一党专政,而趋向民主,亦确属实情。”
然而,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政府,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无视国内外舆论,公然露出了穷兵黩武的凶相,彻底撕毁了“停战协定”和“政协协议”,不断向解放区发起进攻。5月3日,他指派美制飞机几次在我华中首府淮安上空盘旋、侦察。14日,又派飞机低空扫射我清江机场。同时,上海国民党报纸则不时散布“武力收复苏北”、“讨伐苏北”的反共言论。这样,中共中央就放弃了“和平民主新阶段已经到来”的估计,取消了中央机关从延安南迁淮阴的计划。
选自《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1000个为什么》,韩广富 曹希岭 主编
中共党史出版社 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