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后对面城古城址属辽、金时期城址。位于双城县西南36公里对面城乡红星村(前对面屯)西南300米处。古城坐落在拉林河右岸阶地上。古城东距乡所在地红光镇7.5公里,城西距拉林河250米,西距拉林河对岸大金得胜陀颂碑所在地(吉林省扶余县石碑屯)10公里。前、后对面城,两城南北对峙相距500米。
前对面城城址,平面呈长方形,方向北偏西3°。城南墙长450米、西墙长370米,城北墙及东墙北段已被夷平,仅存残迹可寻。墙为夯土板筑,高3—4米、基底宽6—7米、顶宽1—2米。现存马面11个,南墙5个,西墙5个,东墙南段1个,马面的间距80—90米,城四隅有角楼遗迹。古城面积为16.65万平方米。城墙外侧掘护城壕1道,迹象清楚。
古城内出土遗物甚多;建筑材料有布纹瓦、筒瓦、板瓦(宽28厘米、厚2.5厘米)、各种瓦头、兽面瓦当等;定白瓷片、龙泉瓷片俯拾可得,还有定瓷饰萱草纹碗、牡丹纹小碗、龙纹盘和芒口瓜棱纹杯残片,及龙泉瓷、土定瓷圈足碗残片,绛釉鸡腿形扁壶、泥质轮制灰陶罐;铜镜、铜人、六板耳铜锅;铜钱有“元丰通宝”、“宣和通宝”、“熙宁重宝”、“崇宁重宝”;铁器有锹、铧、铡刀、铲、镞等;还有玉砚、陶印(印面已损坏字迹不清)、兽面瓦当、灰布纹瓦及石臼、杵等。
从古城的形制及出土文物推断,此城的建造与使用当为金代。
后对面城古城在前对面城北500米处,城为一座小方城,方向北偏东8°。城墙每边长180米、周长720米。墙高2米左右,夯土板筑。附墙马面共8个,各面墙2个,城四隅筑有角楼。城墙外无壕。城内地势平坦,地表遗物稀少,仅见到少量的布纹瓦残片。
后对面城与前对面城的形制、特点及出土遗物基本相同,应为同期建筑。
两座古城一大一小,大者居于平地,小者筑在高丘上,形成子母城,具有辽、金时期城址特征。据《吉林通志》、《双城县志》记载,“该城为金代的寥晦城故城址”。近年有人根据前对面城的规模和城中出土遗物推断,也同样认为是金代的“寥晦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