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杨靖宇精神与东北抗联研究高端论坛在吉林省靖宇县召开

9月18日,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杨靖宇将军殉国80周年,“杨靖宇精神与东北抗联研究高端论坛”在吉林省白山市靖宇县召开。此次论坛由中共吉林省委宣传部、中共吉林省委党史研究室、中共白山市委、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中共通化市委、吉林省中共党史和文献研究会、吉林省东北抗联研究会联合主办。来自全国的党史专家、学者120余人参加此次论坛。

中共黑龙江省委史志研究室主任何伟志、副主任车迎坤,著名东北抗联研究专家、原中共黑龙江省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赵俊清,中共黑龙江省委史志研究室党史研究一处处长崔艳波、党史研究二处处长张洪兴、党史研究一处副处长曲晓溪,以及特邀专家、东北烈士纪念馆编研部贠占军、牡丹江师范学院中国抗联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洪光、研究员于永奎、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副教授张磊等专家学者代表黑龙江省参加会议。

会议由中共吉林省委党史研究室主任穆占一主持。中共白山市委书记王冰致开幕词,白山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中共靖宇县委书记毕增祥,原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主任霍海丹,以及吉林省委宣传部、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负责人先后致辞。吉林大学东北抗联研究中心主任、吉林省中共党史和文献研究会会长刘信君作会议总结讲话。

穆占一在主持中指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在反抗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的艰苦岁月中,东北抗联孤悬敌后,爬冰卧雪、周旋苦斗,开辟了全国最早、坚持时间最长的抗日战场,独立坚持游击战争14年之久,谱写了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壮丽史诗,被中共中央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赞为“在冰天雪地里与敌周旋七年多的不怕困苦艰难奋斗之模范”。以杨靖宇将军为代表的东北抗联将士,用血性与忠诚挺起中华民族不屈的脊梁,东北抗联将士以矢志不渝的理想信念、赤胆忠诚的爱国情怀、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铸就了伟大的东北抗联精神,东北抗联精神同抗战精神一脉相承,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中最鲜明的坐标,值得永远铭记与传承。本次高端论坛的召开恰逢其时,通过搭建共享平台,整合研究力量,凝聚宣传资源,营造崇尚英雄、学习“四史”、传承红色文化的氛围,为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注入不竭动力,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磅礴伟力。

原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主任霍海丹、中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共黑龙江省委史志研究室主任何伟志、中共内蒙古党委党史和文献研究室主任刘文纪、中共辽宁省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许小敏、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教授、吉林省东北抗联研究会会长程舒伟先后在大会上作主旨发言。吉林大学东北抗联研究中心主任、吉林省中共党史和文献研究会会长刘信君、特邀专家赵俊清、孔令波等11位专家学者、研究人员在会上作学术交流和深入研讨。会议发言由中共吉林省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王宜田主持。

霍海丹在发言中指出,抗联精神是抗联指战员们共同缔造的。九一八事变后,杨靖宇到南满工作,为使党领导的武装与义勇军、山林队捐弃前嫌携手抗日,他以强大的亲和力、感召力成为南满(后来包括东满)地区以抗联为主体各路武装共同对日作战的核心和灵魂人物,推动南满地区形成联合抗日的新局面,体现了“团结救亡,勇赴国难”的精神;东北抗日战场,环境条件异常艰苦。特别是杨靖宇率领下的抗联第一路军,受到敌人的压力更大。杨靖宇在自己生命的最后100多天里,率领缺衣少粮的队伍仍然转战于冰天雪地,其间持续进行47次战斗,体现了“艰苦备尝,矢志不移”的精神;在东北抗日斗争的漫漫长夜中,杨靖宇以身作则,历经百战以至千战,愈战愈勇,遇挫益奋,直到流尽最后一滴血。杨靖宇用自己的生命书写了浴血坚持、为理想献身的感人篇章,体现了“浴血坚持,视死如归”的精神。杨靖宇以自己的斗争实践和品格风范,对抗联精神做了生动诠释,堪称抗联精神的完满化身。

何伟志在主旨发言中指出,杨靖宇将军创立的业绩是同东北抗联斗争具体实践紧密相连的,杨靖宇精神也是同东北抗联精神密不可分的。他身上集中表现的 “勇赴国难、自觉担当、顽强苦斗、舍生取义、团结御侮”的东北抗联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和恒久动力源泉。纪念和缅怀杨靖宇将军,就要学习他坚贞不屈、誓死抗争的民族气节,勇敢地挺起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在弘扬东北抗联精神中坚定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就要学习他以身报国、视死如归的担当品格,厚植新时代爱国主义炽热情怀,从东北抗联精神中汲取实现中国梦的前行力量;就要学习他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崇高追求,致力构建凝聚公众情感的精神坐标,借助弘扬东北抗联精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就要学习他心中有党、对党忠诚的政治信仰,打造和铸就建成一流军队的思想利器,在弘扬东北抗联精神中进一步彰显党的政治优势;就要学习他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斗争精神,掌握开展新的伟大斗争的制胜法宝,在弘扬东北抗联精神中练就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本领;就要学习他联合抗战、团结御侮的宽广襟怀,携手点亮人类文明发展航程的引航灯塔,从东北抗联精神中吸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精神营养。

刘文纪在主旨发言中指出,铭记英雄就是不忘历史,弘扬东北抗联精神,是每一个党史人的神圣职责。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把讲政治的要求贯穿党史工作始终。要从初心源头出发,探寻好初心,研究好初心,阐释好初心,不断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丰富初心的内涵。要团结合作,利用好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传承好红色基因,彰显英雄精神的永恒价值。今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交汇之年,是经过抗疫大战经受历史大考创造了无英勇壮举的挑战之年。在这一关键时刻,党史研究和其他各行各业一样,比以往任何时刻都更需要艰苦奋斗、坚忍不拔,比以往任何时刻都更需要弘扬“东北抗联精神”、伟大抗疫精神这样的精神力量,不放弃、不退缩、不止步,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彼岸奋勇前进。

许晓敏在主旨发言中指出,举办“杨靖宇精神与东北抗联研究高端论坛”活动,这是一次走近英雄、缅怀英雄、学习英雄的好机会。靖宇县,这座以将军名字命名的英雄之城,承载着厚重的抗联历史和抗联精神。这块将军鲜血浸染过的热土,见证着将军等先烈为之奋斗的伟大目标逐步成为现实的历史变迁。这片白山松水间的沃土,用其几十年岁月更迭中所带来的巨大变化,告慰着杨靖宇将军和抗联的先烈们。我们深切缅怀以杨靖宇将军为代表的东北抗联英雄的斗争精神,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懈奋斗,更具有现实意义。

程舒伟在主旨发言中指出,75年前,中国人民经过1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战胜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胜利。中国的抗日战争按照不同的历史特点,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到1937年卢沟桥抗战前夜为局部抗战时期,以七七卢沟桥抗战为起点,到1945年9月抗日战争胜利结束为全面抗战时期。全面抗战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决定抗日战争的命运和结局;但是,局部抗战也是中国抗日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中有特殊的历史地位。从九一八事变到七七事变的6年间,是中日战争史上的重要时期。历史表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的斗争,是局部抗战的中流砥柱,一直坚持到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著名东北抗联研究专家赵俊清在研讨发言中指出,纵观杨靖宇的一生:革命志士、农运先锋、工人领袖、党员楷模、民族精英,概括起来说杨靖宇是伟大的抗日民族英雄,坚贞的共产主义战士。杨靖宇为国为民牺牲了宝贵的生命,但他的名字是一面光辉旗帜,是人们克服困难,勇敢前进,开拓进取的榜样。他的思想情操、品格气概已形成了一种精神,为我们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杨靖宇精神在精神构成的基本要素即历史层面、事迹层面、贡献层面、内涵层面、影响层面、认知层面等六个层面都有翔实的、具体的内容。杨靖宇精神可以概括为矢志不渝、忠贞不渝的爱国主义精神;坚毅不拔、百折不挠的艰苦奋斗精神;不畏强敌、勇敢战斗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头可断,腹可剖,宁死不屈的自我牺牲精神。我们纪念杨靖宇就应该学习和传承杨靖宇精神,让民族英雄杨靖宇这面光彩夺目的旗帜,鼓舞我们一代又一代人沿着胜利的道路不断奋勇前进。

著名东北抗联研究专家孔令波在研讨发言中指出,杨靖宇用毕生的英雄事迹和最后壮烈殉国之鲜血与生命,铸就了伟大的杨靖宇精神:抗日救国的爱国主义精神、坚定信仰的忠诚精神、宁死不屈的自我牺牲精神、百折不挠的艰苦奋斗精神、紧紧依靠群众的一心为民精神、休戚与共的国际主义精神。杨靖宇的“必须贡献最后一滴血来绊住敌人、打击和消灭敌人”这句话最能代表其核心本质。杨靖宇的血战到底的精神是从敢战、善战、苦战、决战四个层面,体现出来的。他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誓死决战精神誉满中外,永垂青史,这在中国抗战史、二战史和古今中外战争史中都是罕见的,甚至是唯一的。

上午9:18分,伴随着防空警报长鸣,与会的领导、党史专家和学者们肃立默哀,缅怀历史。

会议期间,与会人员共同观看了《靖宇颂》专题文艺演出。原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中共黑龙江省委史志研究室、中共辽宁省委史志研究室与会人员实地考察了杨靖宇将军殉国地。在杨靖宇将军殉国地墓碑前,靖宇县有关人员深情讲述杨靖宇将军最后五天五夜的悲壮故事。在杨靖宇将军纪念馆,考察人员重温东北抗联那段艰苦卓绝的峥嵘岁月,回顾了杨靖宇将军为国为民奋斗不屈的一生,利用无人机技术考察杨靖宇牺牲前最后一个夜晚的栖身地。大家纷纷表示,要学习杨靖宇将军,坚定初心使命,弘扬东北抗联精神,努力将不朽的精神财富转化为新时代前行的不竭动力,为东北抗联精神在新时代历久弥新、薪火相传贡献史志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