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全国方志馆业务培训班在广西南宁举办

  2016年3月14—18日,由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国家方志馆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志办公室承办的全国方志馆业务培训班在广西南宁市举办。
  15日上午,举行开班仪式。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副秘书长兼办公室副主任、方志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冀祥德,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刘玉宏出席开班仪式。冀祥德作开班讲话。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志办公室主任李秋洪在开班仪式上致辞。刘玉宏主持开班仪式。黑龙江省地方志办公室副主任石再军、省情信息处、哈尔滨市、齐齐哈尔市志办有关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冀祥德在讲话中指出,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地方志工作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尤其是全国方志馆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方志馆数量不断增加,方志馆资源建设得到加强,地情展览展示各具特色,编研能力逐步提升,数字方志馆建设开始起步,教育基地建设稳步推进。方志馆在服务地方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由于方志馆建设还属于一个新鲜事物,可资借鉴的经验不多,各地建设缺乏规范、统一的标准,部分地方对方志馆建设还存在认识不清、定位不准等问题,一些地方建成方志馆以后面临参观量较少和资源利用率偏低等瓶颈问题。所以,举办本次培训班恰逢其时,意义重大。
  针对全国方志馆的建设与发展,冀祥德提出四点要求和希望:一要把加强方志馆建设作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的重要抓手,切实加快方志馆建设步伐。二要深刻认识方志馆的功能定位,以方志馆建设推动当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方志馆是集藏书、展示、科研、学术交流、资源开发利用、爱国主义教育等多功能于一体的重要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是推动地方志事业前进和发展的重要阵地。将方志馆建设成为志鉴等地情资料收藏中心、地情展示中心、地情研究咨询中心、地方文化对外交流中心和爱国主义宣传教育基地,以此推动各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与发展。三要注重数字方志馆与实体方志馆协调发展,提升方志馆公共文化服务能力。要注重方志馆基础设施建设与数字方志馆建设齐头并进、协调发展。四要不断加强方志馆资源建设,夯实实现方志馆长远发展的根基。
  开班仪式结束后,冀祥德、刘玉宏、李秋洪、浙江省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主任潘捷军、上海古籍出版社总编辑吕健、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古籍特藏部原主任赵嘉朱等6位领导和专家先后为学员授课。
  17日上午,培训班围绕方志馆建设与发展、筹备成立中国地方志学会方志馆专业委员会等主题,分为四组展开讨论。学员们踊跃发言,积极建言献策,就制定《全国方志馆建设标准》、加强方志馆业务培训、组织方志馆理论研讨以及方志馆如何定位、如何实现科学发展等,提出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石再军副主任作为第一讨论组代表作了发言。在发言中,石再军就黑龙江省地方志近年来方志馆及信息化建设作了简要介绍并谈了关于方志馆的功能定位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他说,第五次全国地方志工作会议后,方志馆的建设如雨后春笋,不断发展,在宣传地方文化、服务地方社会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加强方志馆的建设要加强以地情展示为中心,以服务地方发展为需要,以理论研究和学术交流为基础,不断加强各地的交流与合作。同时指出,此次方志馆培训可谓适时而开,为我们方志馆的建设提供了一个学习和交流的平台,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希望中指组多召开这样的研讨会,建议成立全国方志馆协会,促进方志馆建设持续科学发展。同时,诚挚的邀请方志界同仁到大美的黑龙江参观指导工作。
  在随后举行的培训班结业仪式上,刘玉宏作总结讲话。他就如何更好地贯彻落实《规划纲要》要求,切实加强各级方志馆的功能建设,谈了五点意见:第一,要进一步创新理念,切实提高对建设方志馆的认识,合力推进方志馆的建设与发展。第二,要进一步加强方志馆展览陈列工作。通过地情展览展示,进一步强化方志馆的地情馆定位和地方“文化名片”的形象,为各地全面展示地情、展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一个重要的窗口。第三,要进一步加强方志馆研究和地情编研。国家方志馆准备创办《国家方志馆馆刊》,努力把馆刊打造成为方志馆研究和史志、地情研究的重要阵地。第四,要进一步加强各级方志馆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国家方志馆将着手成立中国地方志学会方志馆专业委员会;启动《全国方志馆建设标准》制定工作;进一步对方志馆图书编目规则加以研究,创立一套独具地方志特色的藏书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种科学、高效的方志馆馆藏资源管理规范。第五,各地要继续关心和支持国家方志馆建设。国家方志馆是集中展示我国地方志事业发展成果的重要平台,是广大地方志工作者共有的家园。各级地方志工作机构和广大地方志工作者,要一如既往地参与和支持国家方志馆建设,努力把国家方志馆建成能够代表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水平、体现国家级方志馆气派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