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徒步游成时尚
当今,旅游方式呈多样化,但徒步游则成为黑龙江人追求的新时尚。进入夏季,徒步游活动丰富多彩。5月,开展哈尔滨徒步湿地游活动,参与市民达2万余人。从哈尔滨防洪纪念塔出发,沿防汛路、公路大桥,经由太阳大道、太阳岛斜拉桥至太阳岛环岛路,经过太阳岛湿地,到达终点太阳石广场。全程约12公里,行走近4个小时。...
湿地婚礼进行曲
伴随着浪漫的婚礼进行曲,19位新娘坐着花船顺着阿什河飘然而至,翘首企盼的新郎一拥而上寻觅自己美丽的新娘,祝福的人群汇成了欢乐的海洋……这是由共青团哈尔滨市委、哈尔滨市委宣传部、哈尔滨市旅游局等部门共同举办的“魅力湿地、永恒爱情”湿地文化集体婚礼,这里是景色美丽在伏尔加庄园,这里有风光旖旎的湿地胜...
骑车娶新娘
7月16日,这是一个吉祥的日子,在黑河市大街小巷充满接亲喜庆的众多车流中,有一支骑自行车接娶新娘的车队格外引人注目。新郎带着新娘骑着双座自行车在前引导,20余位接亲好友一路伴随。一对新人脸上挂着甜蜜的笑容,不时向众人挥手致意。 (文 生)
世界最大鱼皮画问世
一幅以反映《哈尔滨松花江湿地风光》为主题的大型彩色鱼皮画问世,并创吉尼斯世界纪录。这幅鱼皮画由黑龙江省鱼皮艺术家张琳带领10余位残疾人艺术工作者制作而成的,利时1个月。鱼皮画长5米,高2米,耗用鱼皮400张,是世界最大的彩色鱼皮画。画面的松花江湿地美如仙境,水面上小船飘荡、鸳鸯戏水、荷花盛开,岸...
唇舌穿针“万大侠”
万福全,43岁,通河县一位普通农民。1994年,开始用普通的针和线练习穿针,不用眼看,仅凭手感把一根根针穿上。一练就是10余年,功夫不负有心人,万福全终于练成了“手感穿针”40余根的绝活。之后,他开始增加难度,尝试练习用嘴穿针,把一排针等距离钉在木板上,用嘴含住线,靠嘴唇和舌头的配合,把线穿进针...
“十杰老人”捐“红色藏书”
哈尔滨市“十大杰出老人”叶滨昌、申永滨,先后到“爱心捐书点”,分别捐出200本、108本“红色藏书”。叶滨昌,66岁,哈尔滨市革新办事处的一名退休党员。叶滨昌以学习雷锋、传承雷锋精神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积极投身于公益事业,对社区的未成年人开展普法教育,又自费购买几百本图书免费供孩子们阅读。申永滨...
“知心奶奶”唐先英
唐先英,66岁,哈尔滨市民。1996年,从哈尔滨市粮食部门退休,开始学习上网,并建立QQ聊天工作室,通过网络帮助有需要帮助的人。在唐先英的QQ聊天工作室里,几乎每天都有网友找她聊心事。3年来,唐先英凭着自己的热心肠,通过网络帮助近百名全国各地的网友,同时也结交了上千位QQ好友,被大家亲切地称作“...
七旬翁媪签书捐遗体
大庆市萨尔图区王家围子二区,七旬老夫妻黄仁和王云霞与大庆红十字协会签署遗体捐献书,愿意把遗体器官捐献给需要的人。同时,又与大庆眼科医院签署了捐献眼角膜协议。76岁的黄仁曾是大庆市一所学校的体育老师,老人退休后就一直想捐献遗体,可当时没有地方接收。多年的愿望终于实现了,夫妻俩激动不已。 (文 生)...
绣娘李彩云
在一块巴掌大的布料上,用20余种颜色的花线编织成寿桃图案,精美绚丽。这是哈尔滨市民间民俗艺术博览会李彩云展位上的一件展品。据李彩云介绍,寿桃图一幅要用20种花线编织而成,制作一幅绣品,大概需要一周的时间。这种刺绣并不是越大的价值越高,最珍贵的是它的图案。寿桃图上面是寿桃的形状,下面是个蝙蝠,蕴含...
五常“泥人张”
张密林是五常市一个普通农民,从小喜欢玩泥巴。经过反复琢磨和实验,他在泥里掺入蛋清和麻线等,使泥塑不干裂,延长了存放时间,泥塑手法也日渐成熟。一只只古朴的泥塑作品,琳琅满目,精巧迷人。2000年,张密林的作品在哈尔滨市文博会上展出,参观者都被这些细腻传神的作品感染,“泥人张”一炮打响。2004年6...
克东“石头张”
张广臣,57岁,克东县市民。对石头非常痴迷,特别是喜欢各种各样的玛瑙石。为了离玛瑙石出土地近些,他与妻子搬到山里居住,一住就是4年。他为挖到石头,张广臣夫妇每天要往返40余里的路,整日挖坑寻找玛瑙石。如今,他收集到的石头有木化石、风化石、玛瑙石2 000余方,价值几十万元,其中,最珍贵的玛瑙石高...
民间收藏爱好者林兆丰
林兆丰,生于20世纪60年代,密山市党校教师,黑龙江省收藏家协会会员,鸡西市收藏家协会理事。林兆丰坚持收藏已有20年,报纸、期刊等万余种,县志50本,1984-2011年新中国全套邮花,烟标3 000种5万枚,还有钱币、粮票……林兆丰说,每件藏品都记录着一段历史,提醒人们不能忘记历史。林兆丰最大...
“尚朴楼院花木园”
在哈尔滨市道外区荟芳里社区,居民们亲眼见证了堆满垃圾的荒地被改造成花园的经过,并称其为“尚朴楼院花木园”。这是老党员杨国柱的杰作。2004年秋,杨国柱家搬进荟芳里社区,当时庭院地上到处是砖头、石块,残土和生活垃圾,无处下脚。杨国柱决定自掏腰包建庭院花园。他与老伴一起从废墟中捡回上千块砖,买建材,...
百岁仙人掌
在哈尔滨市呼兰区萧红纪念馆里,一株国内人工栽培存活时间最长的仙人掌已有114岁。早在1897年,这株仙人掌生长在呼兰县居民杨先生家中。在杨先生家生长31年后,由于枝叶茂盛,家里放不下,便把仙人掌送给西岗公园。1958年,在仙人掌60岁生日的时候,首次开花20余朵。之后,几乎年年开花,最多一次开花...
仙人掌开花66朵
在哈尔滨市民董女士家中,一株高0.5米、宽0.6米的仙人掌开花66朵。据董女士介绍,这株仙人掌已经养4年,每年只开花l朵,今年却开花66朵,几乎每个叶片都有两三朵花,最多的一个叶片开花9朵。相关专家表示,仙人掌原本属于热带沙漠植物,在中国北方养殖的仙人掌开出如此多花朵非常少见。(文 生)
«
1
2
...
2705
2706
2707
2708
2709
2710
2711
...
17821
17822
»